很多古诗今天读起来平仄韵律不对,是当初就如此,还是千百年来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你怎么看?

飞龙在天9783


很多古诗今天读起来平仄韵律不对 ,并非原本如此,而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先说韵律

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中国上古时期的诗歌作品,都是配乐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词,并没有特别的诗律规定,其音乐性主要表现在节拍和押韵方面。 如《诗经》中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有韵的。由于今音不同于古音,用今天的普通话语音去读,有些地方好像不押韵,实际上它是押韵的。

再说平仄

从南朝梁沈约开始,中国诗人渐渐有意识地讲究诗歌的韵律,尤其是注意区分平(平声)仄(上声,去声,入声)。沈约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指出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必须避免,力求做到“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之后形成的“永明体”,成为我国格律诗的开端。直到初唐的沈佺期和宋之问把已经成熟的格律形式固定下来,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最终任务。也就是说唐以前的五言,七言古诗对平仄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所以我们现在读起来平仄有的不对。其次,和韵律一样,平仄也受古今音甚至方言不同的影响。如“雨”字,做动词用古音读去声同“玉”。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则没有这种现象了。所以我们用普通话读古诗感觉有的平仄


秀云涵天


很多古诗读起来平仄不对,我认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唐朝以前不讲平仄韵律;二是有些字是一字多音造成的;三是现代人初学诗词用的是《中华新韵》,新韵的平仄是根据汉语拼音来的,而古人用的韵书如《平水韵》、《词林正韵》等韵书不是依据汉语拼音;四是古时不强调普通话,有些诗词作者是用方言写的,我们读不押韵,但用作者家乡的方言去读就能押韵。

我认为现代人学格律诗依《中华新韵》就可以了,但有兴趣用其他韵书也可以。不论用哪种韵书都不能无病呻吟,或为了押韵而造成词不达意。


金星753


多数是读音起了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