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聽到梧桐村這個名字,你一定會想起“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妙語佳句。若是兩年前來到這裡,梧桐樹上的鳳凰不僅見不著,就是地上的雞,也都看不到有幾隻。可是,如今去到那裡,從山東汶上縣引來的蘆花雞,卻成山中金鳳,引吭高歌不盡,嬉戲追鬧無窮。

用128元買上一隻,熱燉爐前,取清酒一壺,觀瑞雪飛花,聽扶貧第一書記白新亮講過中故事,定會讓人欣嘆不絕,讚許十分。

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那是在2017年秋天的時候,也許是在9月6號的後兩天,從重慶市工商局派到村上擔任第一書記的白新亮來到梧桐村。他說剛聽到這個村的名字,心頭暗自喜樂,這一定是個好地方。即使村民沒有自己想象的那般殷富,起碼也不至於太貧窮,要不哪有這麼好聽的名字叫出來?

可是,在村支書郎定高帶他走遍6個村民小組後,就對這個幅員面積8.1平方公里,斜坡度75%,海拔在600至1200米之間,且住著940戶,2887人的村子,突然就產生出另外的認識來。在這個山高坡陡地無平的地方,不僅村民沒富得流油,而且村上集體經濟也空無分文,與98個貧困戶相比,半點不相上下。他不知道自己這個第一書記該從何處下手去開展工作。當看到其他村子產業發展得轟轟烈烈,扶貧項目頻頻落地,扶貧效果日漸呈顯,並非功利心作怪,而是引領全村脫貧致富的壓力,讓他急切在心頭,緊鎖在眉梢。

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這該怎麼辦呢?就在“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呼”的輾轉反側中,還是梧桐村這個好聽名字給他帶來靈感——村為梧桐,當棲金鳳!

何不就養雞呢?借用吉瑞之名,養出來的雞也許能成山中金鳳,以應驗梧桐村這個深含期盼寓意的好名字。

白新亮興奮起來!暢呼起來!可是,當他把這個想法向村支兩委幹部提出來的時候,大家覺得沒多少新意,莫不認為是一個坐辦公室的人,不接地氣的一時衝動。如養雞能發財致富,梧桐村的村民早就幹起來了,還能要他來提醒。他說僅靠單打獨鬥小打小敲玩玩耍耍去養雞,絕對不可能成氣候。這裡有個經濟學上的規模效應問題,要幹就幹大的。要上規模、上檔次。要實行產業化,集群化,規模化和現代化。這一連串高大上的構想,可把大家驚呆了。那麼大的大老闆向哪裡找?那麼大的大投入資金從哪裡來?那麼大的遙不可及的高擋次怎麼上?面對這麼多問題,大家在心頭暗自冒泡,多半是“閨女打親家,空口說白話。”

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見著大家心生疑慮,白新亮說一切事情由他去操辦,只是在把老闆找來進行項目落地時,希望大家積極支持就是了。

第一書記把話說在這個份上,反正村上無能為力掏出半分錢,受損失與否全然與村上不相干。那就送個順水人情,口頭應付去支持,讓他把這場戲唱起來再說。

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約莫是初冬時節的時候,村上來了一位名叫牟桔豐的養雞老闆,此老闆看上去30歲左右,軍人出身,白新亮介紹說他是重慶銘森晟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老總。他那個企業養的雞可不一般,是從山東汶上縣引來的蘆花雞。這蘆花雞是啥子雞呢?大家忙向網上搜起來:“蘆花雞原產于山東汶上縣的汶河兩岸,因羽似蘆花而得名。該雞耐粗飼,抗病力強,產蛋較多,肉質好,深受人們喜愛。汶上蘆花雞幾乎面臨滅絕,被譽為比大熊貓還珍貴的物種,因而飼養經濟價值較高!並且在當今崇尚健康、講究保健的人們眼裡,蘆花雞是黑色保健食品,具有滋陰補腎、生血補氣強身健腦的功效。”

伊呀嘿!這蘆花雞真還是個稀罕之物,既好養,經濟和養生價值又高,興許是件有搞頭的事。村支兩委當即表態,讓牟老闆來村上把這個雞養起來!

僅憑張嘴表態,牟桔豐是不願來乾的。因為在其他地方,當地政府急欲出政績把項目引進去。可在山林流轉,廠棚建設用地,政策措施幫扶,群眾利益連接等諸多方面,都只是說在嘴上。一旦發展見效,沒固化的利益糾紛就出現了。有的群眾過河拆橋,林地不同意再流轉,“紅眼病”中,其他想不到的使壞手段也都用得出來。當此之時,政府恐及惹火燒身,常睜隻眼閉隻眼地就不聞不問了。上百萬的經濟損失及其所有的問題都得自己扛。“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牟桔豐卻要求做出實施方案後再說。

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聞此情況,分管扶貧的鎮黨委副書記郭代伯帶隊來了,同白書記的駐村工作隊員及村支兩委幹部,三堂會審中,就做起方案來。所持的宗旨是:堅決要把這個項目引進來,使之立得穩、做得大、效益高、帶動致富能力強。

方案出來了。一是項目由重慶銘森晟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和龍駒鎮梧桐村共同實施,採取“公司+集體+農戶”方式運作。由原市工商局投入10萬元建設雞舍以作村集體入股資金,公司每銷售一隻雞,就固定給村上2元增加集體經濟收入,並且公司每年向村集體保底分紅不低於5000元。二是明確土地林地流轉方式,由村上具體協調村民成片連林進行流轉,以保證散養空間。對願意用土地入股的村民,按折價土地進行入股。對不願意入股的,按每畝150元給付流轉費,間隔三年再遞增50元,並逐戶簽訂合同,先說斷後不亂。三是為放大對村民和貧困戶養雞增收的輻射帶動效應,企業幫助7個未脫貧貧困戶採用“託管代養”模式,每人50只,代養雞苗錢由扶貧幫扶責任人出,企業每年給貧困戶每人保底分紅900元。此外,企也還對全村98個建卡貧困戶及其它特困群眾收穫的玉米,以高於市場價10%進行收購做飼料。四是按白新亮構想,由鎮上出面,同公司一道去山東汶上縣銜接,不光是把蘆花雞養殖項目引進來,還要把種苗孵化基地引進來,一舉把梧桐村辦成西南片區的蘆花雞繁殖發展基地。

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有了這份方案,牟桔豐心裡才吃下定心丸,決定把項目轉移落地到這裡。

要想事辦成,政府來開門。要想能致富,項目來引路。按照方案實施,前期390畝林地順利流轉了。原市工商局為集體經濟注入的資金到位,雞舍很快建成了。由政府出面,與山東汶上縣達成魯渝扶貧戰略合作協議,決定授權重慶銘森晟祥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把梧桐村的蘆花雞養殖基地,辦成覆蓋整個西南地區的種苗孵化中心,為大西部脫貧攻堅工程做出更大貢獻。

2018年8月,林下養殖的首批3000只雞開始上市銷售,到年底,陸續飼養出欄上市銷售5000餘隻,實現銷售收入60餘萬元。

該是公司按合約分紅的時間了。2019年1月11日下午,梧桐村服務中心人頭攢動,鎮上書記張鳳政來了,聯繫該扶貧項目的郭代伯副書記來了,還有駐鎮工作隊的同志來了。隨著駐村第一書記白新亮宣佈蘆花雞生態養殖項目半年分紅開始,服務中心響起熱烈地掌聲。牟桔豐拿出準備好的現金,就點名簽字向集體和入股村民分紅。除村民和貧困戶共分得9000元外,村集體也分得6018元。一度空化貧困的集體經濟,終於也有了第一筆收入。村上再有什麼急需解決的事項,村幹部雖不敢說財大氣粗,起碼也可挺直腰桿拍板自行實施了。老百姓的自豪感和歸屬感也一定會不斷增強。

作家張奎近作:栽有梧桐樹,引得鳳凰來

在分紅結束的總結講話中,第一書記白新亮說:“扶貧攻堅不是搞花架子,而是要讓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要讓空心沉寂的集體經濟甦醒過來。從梧桐村養雞項目的實踐中看,只要我們善於思考,敢於在自己身邊發現機會,我們就能做出項目,並且還能做大成為經濟效益增長的支柱。”隨即,他還對梧桐村未來喊出四句口號,那就是,“依託地域平臺,產業發展起來;激活內生動力,人民富裕起來;產品銷售出去,收入增長起來;打造特色品牌,名字響亮起來。”

我們不可懷疑,梧桐村與蘆花雞的名字已開始響亮起來:“鳳凰鳴矣,於彼高崗。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作家簡介:張奎,重慶市奉節縣人,萬州區農業銀行幹部,高級經濟師,中國作協會員,有作品曾入圍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農行重慶市分行駐萬州區龍駒鎮扶貧工作隊隊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