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如何做文化

陳仁科老師的《小鎮如何做人氣》,發表後紛紛被各種自媒體和公眾號轉載,引起業界強烈反響!陳仁科老師繼續推出新作《小鎮如何做文化》,具有很強的思辨性,是高度、深度和方法相結合的智慧結晶。陳仁科老師闡述每個問題時都帶著體驗的心智開展討論,和讀者深入對話。每位朋友在閱讀中自然能感受情懷,汲取力量。而且還會藉此煥發潛識,輕易地將外在的知識內化成一種功力,對小鎮開發戰略構建具有明確的指導意義。

在小鎮剛剛推動的時候,有關小鎮的靈魂說討論得非常激烈,有的說小鎮的靈魂是文化,有的說是產業,有的說是資源,其中,文化說佔了最大比例,雖然,我從一開始就不認同這些觀點,但也由此可以看出,文化之對小鎮是何其重要?我們甚至可以武斷的定論:沒有文化的小鎮,就是一具沒有生命的殭屍!因此,很多小鎮開發商從選址開始,就非常注重文化的發現和挖掘,有的甚至將文化因子作為唯一的判定標準。沒有文化,再好的自然資源也會捨棄。沒有文化,編也要編出文化,即使生拉硬扯,也得拉扯出一個文化。於是,歷史名人、歷史事件、歷史遺蹟,風俗、神話、傳說,天上地下,遠古未來,只要和文化沾點邊,就一定會大肆挖掘,哪怕就是捕風捉影,也一定會創造出一個“偉大”的文化。可以說,文化對於小鎮已經被神話!

小鎮如何做文化

確實,我們從很多成功的案例可以看出文化到底是如何成就小鎮的。拈花灣的禪文化成就了一個品牌,烏鎮的江南水鄉風情風靡世界,麗江的納西文化讓人流連忘返,鳳凰古城的湘西民俗別有風味,袁家村的黃土文化吃出一個神話……而我現在正在操作的幾個小鎮同樣因文化而鮮活:戈壁小鎮的大漠滄桑和孤遠壯闊,鷹獵小鎮的激勇和自由,峰嵐小鎮的秀美和靜謐,陌仟小鎮淳厚和淡遠……無不體現著各個小鎮的生命特徵。

文化不是隨意披在小鎮身上的一件衣服,也不是小鎮拿來作秀的道具,文化決定小鎮的氣質,決定小鎮的內涵、層次、容貌和境界。

文化如此之關鍵,可文化又如此之飄渺!文化無處不在,一切皆文化,似乎看得到、摸的著、聽得見、聞得了,可文化到底是什麼卻又很難說的清,特別是不同小鎮如何植入不同的文化,讓文化表達的更清晰,讓小鎮因文化更有風采和神韻,卻又是那樣的艱難,甚至是無從下手。為什麼呢?

文化概念太泛太寬

我們說文化無處不在,一切皆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甚至還有廁所文化,你說還有什麼不文化?文化成了一件罩衣,但凡無法從本質上說清楚的或者需要遮掩某種人們刻意迴避的,一概冠以文化,只要一穿上這件衣服,馬上順理成章的高大上起來。這實際上是對文化的褻瀆。

文化的本質是應該是一種精神力量,這種精神力量是積極的、向上的,其偉大的作用是鼓勵、教化或者愉悅人類不斷進行進步和昇華。所以,文化具有鮮明的主題性、特指性、體驗性。而我們小鎮植入文化,就是希望小鎮具有這種能夠激勵、教化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特別是能夠愉悅和豐富人們內心體驗感受。也就是說,小鎮要讓來到這裡的人,要麼快樂,要麼感悟,不管是驚歎歷史的傳承,還是驚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管是對創新的讚賞,還是對民風的衷情。哪怕只是看一眼、走幾步、坐一會、嘗一口、摸一下,都能讓你歡快起來,都能讓你感悟古今和人生。小鎮文化唯有如此,才真正具有不可複製性!

文化必須藉助載體進行表達

從本質上來說,文化是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的,也就是說文化無影無形。我們所說的書畫、影視、戲曲、廣告、卡通、建築、景觀、小品、工藝……太多太多,這些都是文化的載體,我們是通過與載體的溝通而感受文化。歷史是典型的文化現象,那誰能告訴我,歷史的顏色、形狀、規格、味道?戲曲也是典型的文化現象,那誰能告訴我,西廂記的愛情故事又是什麼形狀、規格、顏色?西廂記戲曲能夠表達,書同樣可以表達,說書人的嘴也能表達,同樣的內容,只不過是表達的載體不同,戲曲、書、嘴都是載體。

正因為我們不能直接與文化溝通,必須藉助於載體,那麼顯然文化的本質我們就無法真正透視和把握,也就是說,我們在表達時,極有可能因為載體選擇的不同,對文化本質的表達也會各異;因為對文化理解的不同,表達的深度和維度也會不同。因此,在小鎮建設的實踐中,我們就看到,有的小鎮載體選擇適宜,大獲成功。如烏鎮,青磚黛瓦、石板路、石拱橋、烏篷船,江南水鄉的淡雅、清秀、欲遮欲掩的朦朧,被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但很多小鎮學烏鎮,同樣的青磚黛瓦,同樣的青石板路,同樣的石拱橋,同樣的河流,卻最終走向失敗。這是因為對“江南水鄉”這個文化根本沒有理解,以為同樣的載體就一定會有同樣的文化,殊不知,文化的維度是由地域性決定的。大漠豪放和粗狂,展示的是力量,因為沙漠、戈壁的艱難環境決定只有力量才能生存;黔貴川優美多情,是因為山高水長;大上海精明小資,是因為十里洋場;北京人大氣磅礴,是因為皇都使然。大漠、青川、小資、大氣,完全不同的文化決定了表達載體的巨大差異,僅以歌曲為例,北京京胡正統、滇黔羊皮鼓悠揚、大漠冬不拉憂傷,假如,京劇配羊皮鼓,冬不拉配川江號子,那會是什麼情景?

小鎮做文化難,難就難在對文化的準確定位,然後是對載體的選擇,無論是建築還是景觀,哪怕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可能是載體,小鎮的文化正是通過這些磚石花草表達出來的。生搬硬套、生拉硬扯只能出產笑話而絕不是文化。

文化的變異性增加了小鎮文化表達的難度

文化從來就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文化的傳承中,不斷豐富和變異是其基本特徵,否則,文化就是呆板和單調的,那是死文化。文化一旦失去張力,也就根本談不上內涵,沒有內涵的文化又怎能會被傳承呢?所以,只有不斷的豐富和昇華,文化才能不斷的指導、規範、激勵、教化或者愉悅我們的心靈。但是,也正因為這種不斷的被豐富,進一步增加了我們對文化的理解和把握的難度,一旦我們理解偏差和把握不準,就極有可能影響到我們對文化的表達。麗江納西人的東巴文化,極具浪漫和熱情,東巴舞是納西人的祭祀舞蹈,原本是希望通過舞蹈的祭祀激發術神欣喜和高興,取悅術神,佑護族人。所以,舞蹈非常的熱烈、誇張和浪漫,在歷史的傳承和演變中,這種熱烈和浪漫深深影響著納西人,因此,我們說麗江是神佑之城,是浪漫之城。麗江的熱烈和浪漫不僅孕育著納西人,同樣也影響著到麗江的遊客,因此浪漫之火熊熊燃燒,麗江古城就有了另一個名字——豔遇之都!每到夜晚,流光溢彩,人影幢幢,金屬的撞擊聲不絕於耳。麗江的繁榮得益於浪漫,但浪漫卻又在慢慢反噬麗江。商業的過度開發,已經成為麗江政府不得不面臨的頭疼問題。有人可能會問,麗江成為豔遇之都是因為麗江的環境、氣候、景色吸引了太多人前往,遊客晚上同樣需要消費,所以酒吧興盛。那麼我想請問,陽朔的遊客少嗎?鼓浪嶼的遊客少嗎?鳳凰古城的遊客少嗎?查查數據就知道,但為什麼這些地方沒有成為豔遇之都?你能說不是文化的力量?納西人的浪漫是浸透在骨子裡面的,那麼麗江城的浪漫同樣是骨子裡面的,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來到麗江,你就必然被這種浪漫所包圍並被感染。可惜的是,因為浪漫文化沒有被很好的定位,簡單的變異為豔遇,這到底是好是壞,目前無法評判,反正政府為之頭疼卻是事實。

我們再舉一些小點的例子。書法本來是文人騷客表達自己情懷的一種行為,是漢字之美的一種文化現象,無所謂名家雜家,也沒有收藏價值之大小,但是,在書法的傳承中,文化越來越多參雜了商業的因子,書法就不僅僅再是個人情懷的表達,更多是商業價值的販賣和交易。文化變異為金錢,書寫是形式,收藏成為贏家。

還有愛情,本來至高無上,但僅僅過了幾代人,我們眼中的愛情變成了什麼?等價交換、財富搭配、生理需求、炫耀資本……於是乎,所有人舉頭問蒼天:現在還有愛情嗎?那種矢志不渝、守伴終身、相濡以沫的愛情在哪裡?這就是文化的變異。

文化的變異非常複雜,有的有跡可循,有的無影無蹤,有的突然爆發,有的悄然而至。有的長江變黃河,有的細如蛛絲,有的變好,有的變壞……總之,文化的變異常常讓人始料不及或者瞠目結舌,正因為如此,我們在做小鎮文化時,就變得極其艱難,左不是右不是,上不是下不是,要不味道不對,要不顏色不對,要不形象不對,要不感覺不對,這不對那不對反正不是心裡想要的,關鍵是心裡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又說不清楚。這就麻煩了。比如,我們要做個藝術小鎮,但凡和藝術相關的都應該可以統一進來,我們將環境做的非常有藝術感,小品創意獨具匠心,建築造型別出心裁,有獨立的創作空間,也有公用的展示表演中心,一切都是藝術的。可是!可是,我們的景觀是淡雅、秀美的蘇州園林,建築卻是歐洲的哥特式風格,客棧是滇黔桂的吊腳樓,婚紗街則是地中海風情,試想想,這樣一個小鎮藝術確實藝術了,中西文化也兼容了,可對於遊客來說,除了驚歎開發商的大膽和魄力,那份尷尬和窘迫又怎麼形容?更有在浪漫激情的泳池邊上放置民國時黃包車、賣貨郎等雕塑的,還有徽派建築用羅馬柱的,這些不倫不類、混亂不堪的奇葩,其實都是文化變異造成的結果。

這裡只是簡單的列舉幾個隨處可見的小例子,而要真正將文化上升為小鎮的靈魂,而不僅僅是符號,那需要更高層次的把握,那是大文化。如,小鎮定位是“淑女之芯”那麼淑女文化的主題是什麼?靠什麼實現?前不久有位朋友想在湖南桃江縣做個小鎮,桃江盛產美女,美女文化是一個很好的主題,但怎麼表達?還有美女經濟怎麼落地?因為各個時代對美女的定義不同,其美女文化的變異也更趨複雜,把楊貴妃放到現代,你看有幾個人認同她是美女?所以主題雖好,表達很難!

文化的認知度決定文化的接受度

不同的人對文化的認知是不同的,有深淺,有偏愛,這就造成同一文化被不同理解,也就被不同形式的表達。通俗點說,同一文化有人喜歡,有人厭惡,有人追崇的至高無尚,有的人卻雲淡風清。小鎮文化一定是大眾文化,正因為是大眾,眾口難調也理所當然。可是,如果小鎮植入的文化被大多數人所拒絕,這不畫虎不成反類犬?不要以為這是杞人憂天,那麼多旅遊目的地被詬病,那麼多小鎮去了不想再去,除了服務不盡如人意外,更多的是植入的文化不被接受。(我不接受“沒有文化”這一說法,前面我們談到,無處不文化,有人就有文化,哪怕再粗鄙,再世俗,那也是文化。)因此,這給小鎮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做什麼文化才是大眾喜歡的?如果不迎合大眾,其風險又如何把控?

自去年小鎮熱開始,我診斷了大大小小近50個項目,其中令我最倒胃的是兩類,一是四季花海,二是溫泉小鎮。因為到處都是四季花海,人人都說有溫泉,更有一個開發商對我說實話,打不出溫泉,我就挖個坑燒鍋爐也要做溫泉小鎮。一個概念被用濫用透到如此地步,其依附的文化到底還能被多少人接受?其實,四季花海不是不能做,主要是因為開發商對花海的理解出現了偏差,認為,只要不同季節有不同花木盛開,只要規模足夠大,成片成片的燦爛奪目,就一定會被大眾所追捧。殊不知,當人們走到哪裡都是花海,走到哪裡都是一樣的花瓣,最後除了膩味還能有什麼?溫泉同樣如此,到處都是溫泉小鎮,到處都能泡澡,昔日高大上的休閒文化淪落為泡澡的功能,其生命力又能持續多久?

花海可以做,但不是靠規模取勝,而是花海文化,將各種花卉進行藝術嫁接,如編織各種有主題的造型將花卉擬人化,設計不同花陣,創意鮮花動物,總之,讓花卉說話,讓花卉講故事,讓花卉動起來,這樣的花海才滲透了文化的精髓,才能讓人流連忘返。同理,溫泉不是泡澡,不是藥療,就是一種高貴的享受,泡溫泉礦物質不重要,重要的是泡的流程。這才是對溫泉文化最正確的理解。

當然,還有一種認知需要更專業的引導才能被接受,如收藏,無論是字畫、瓷器、木石、錢幣,還是更小眾的如印章、墨盒、牙骨等。 收藏更多體現的是歷史文化,對歷史更感興趣的認知度就高,反之則需要引導。

而一些普通的文化同樣存在認知度的高低,如很多小鎮的民族風情表演,組辦者認為這只是一種吸引人氣的手段,而遊客則也認為就是一種異族風情,熱鬧而已。但真正理解這種文化活動的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表達的是另一個族群生命傳承的意義,如映象劉三姐表達的不僅僅是桂林山水的秀美,不僅僅是壯族山歌的機智幽默,更多是還原過去那個年代劉三姐們艱難生活和不屈抗爭的民族意志。

我更推崇山西平遙的《又見平遙》。《又見平遙》講述了一個驚心動魄的血脈傳奇:平遙古城票號東家趙易碩散盡家產,遠赴沙俄,要保回票號王掌櫃家族的唯一血脈,同興公鏢局232名鏢師同去。七年過後,趙東家本人連同鏢師全部客死他鄉,而王家血脈得以延續。觀演採用觀眾邊走邊看的行走模式,在迷宮般的劇場裡,讓你有種被穿越的情感體驗,零距離觸摸歷史,零距離感受文化,零距離體驗民俗。又見平遙立意於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它化身為一座誠信的道場,訴說著那一段血脈傳奇,延續著令世人推崇備至的、厚重的晉商精神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

像這一類大眾都喜聞樂見的文化,不同的認知度其理解和接受度卻很大不同,有的人觀看了又見平遙,被劇場的聲光電科技所震撼,有的則被劇情所感動,有的被演員的舞美所折服,我則被整個劇情所詮釋和體現的“忠義、誠信”這四個字深深打動,這不正是目前我們國人最缺失的東西嗎?至今難以忘懷,久久未能平息,這就是對文化認知度最真實反映。我試想,如果我們更多的小鎮也像平遙古城一樣有這樣一臺舞劇,這樣一個場景,何愁小鎮沒有文化?又何愁小鎮的認知度不高?

小鎮如何做文化

我們談了小鎮做文化無從下手的幾個原因,接著探討到底如何破解“難下手”這一難題。

找主題

我們到很多小鎮經常會有一種感覺:這個小鎮沒文化;這個小鎮怪怪的,感覺不舒服。這是為什麼呢?我前面說過,文化無處不在,有人就有文化,不能說這個小鎮沒有文化,感覺沒文化是因為文化主題不突出。小鎮的文化主題往往表達著小鎮最核心的特質,如氣質、容貌、內涵等,主題不鮮明特色就一定不鮮明。

但小鎮的文化主題又是最難確定的,因為文化看不見摸不著,卻又必須讓人非常清晰的感受的到,如這個小鎮很高雅、很溫煦、很文靜、很浪漫、很古樸、很自然……高雅、溫煦、文靜、浪漫、古樸……這些就是主題。

遵循“找主題”的規律

做小鎮文化常常面臨兩個問題,一是文化資源非常匱乏,很難挖掘能夠支撐整個小鎮的文化主題。二是文化資源非常豐富,豐富的眼花繚亂,似乎隨便拉出一個都能支撐整個小鎮,但是,當我們認真審視後發現,這些文化資源相當零散,有的甚至混亂,有的只是文化符號或者記憶,再深入挖掘發現,底蘊不足、內涵不夠、張力有限、感染力欠缺,有的根本無法與人的情感發生關聯,所以,這些看似豐富的資源卻無法承擔整個小鎮的文化表現。面對如此窘況該怎麼辦?很多小鎮便千方百計進行填充,什麼禪意主題、藝術主題、教育主題、養老主題、智能主題、數字主題……生拉硬扯、死搬硬套,主題和小鎮沒有任何邏輯關係,所有的都是一廂情願的臆想,其結果就是極其尷尬、極不舒服。

其實,根本無需如此煞費苦心,只要遵循一定規律,文化主題水到渠成,自然體現。

文化主題必須依託基礎資源

文旅小鎮的基礎資源一般為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兩類。如果是以自然資源為主的小鎮,其文化主題主要是營造某種氛圍,即使本身文化底蘊不厚,也可通過創造來加強。如麗江的雪山藝術小鎮,就是通過引進攝影、繪畫、書法等增強小鎮的藝術感,其實力作用還是吸引更多的有藝術偏愛的遊客。

但以文化資源為基礎的小鎮,其文化特色更鮮明,文化的表現更直接,文化的主題更明晰。如拈花灣禪意小鎮,依託靈山大佛,充分利用“淨空、淨土、淨水”的美譽,打造一個讓人們體驗無處不在的禪意生活,從而開創“心靈度假”的休閒旅遊新模式。“拈花灣”的命名,就是源於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典故事拈花一笑。而我們正在策劃的麗江鷹獵小鎮,也是充分挖掘納西人放鷹狩獵的遊牧文化,還原和再現當年的生活場景,將大自然的美景和納西人的浪漫果敢結合在一起,打造另一個不同的麗江!拈花一笑,鷹獵放牧就是典型的文化資源,主題明確、直接。但是,很多小鎮也有很不錯的文化資源,卻因為零散或者挖掘不充分,找不到明確的主題,於是並將毫無關聯的主題進行組合湊數,最後其結果就是“四不像”。

文化主題必須尊重小鎮定位

很多人說小鎮的靈魂是文化,我一再反對這種說法,我認為小鎮的靈魂是定位。定位是什麼,就是區別於其他小鎮的身份、性格、氣質、味道、價值等一切標誌的核心源。而文化只是小鎮核心源的一種表達。因此,小鎮的文化主題就必須尊重小鎮的定位。如小鎮定位為浪漫小鎮,其文化主題就必須圍繞浪漫進行確定,你不能將禪意或者教育、體育、康養什麼的結合進去吧,反之,禪意小鎮卻可以和康養結合。上週我到浙江湖州診斷一個項目,當地政府明確表示,希望這塊土地能夠充分發揮自然資源秀美的優勢,打造一個文化小鎮。開發商用盡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挖掘出一個能夠統領整個項目的文化主題,最後只好藉助山頂上一個不大的廟宇,確定為禪意小鎮。可是,該廟在湖州名不見經傳,只是一個老和尚以一己之力經多年努力才修建而成的,而且還是違章建築。顯然,這座小廟難以支撐禪意主題,必須另外尋找。最後實在沒有辦法,開發商只好將與文化相關聯的主題一股腦全塞進去,什麼書畫園、藝術谷、攝影基地、音樂村、絲綢小路、紫砂坊、湖筆長廊……當然還有禪意這一塊,且不說最後有多少能落地,就是真正建起來了,有誰能知道這是一個什麼小鎮?因為這個小鎮至少有三個文化主題,一是藝術主題,二是特色產業主題,三是禪修主題。之所以出現這種亂塞亂填的亂象,其主因就是小鎮還沒有明確定位,當然其文化主題就無法得到定位的指導。

文化主題必須切合市場偏愛

文化主題可以波瀾壯闊,也可以豪情萬丈,更可以雍容華貴,還可以恬淡雅緻,無論是藝術小鎮、體育小鎮、教育小鎮、禪意小鎮,沒有市場你什麼都不是,而市場來自於偏愛,特別是小鎮開發已進入競爭白熱化通道,三五年後,幾千個小鎮風起雲湧,如果得不到市場偏愛,其情景絕不是“慘淡”兩個字可以形容的。那麼,小鎮被偏愛首先就是小鎮文化被認同,而文化要想被認同,就必然要與人的情感相關聯。誰與遊客情感關聯的更好更深,誰就會得到更多的偏愛。有關情感關聯的話題我在《小鎮品牌如何進行情感關聯》一文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最重要的就是小鎮五情(情愫、情趣、情緣、情境、情韻)的營造。袁家村之所以川流不息,就是因為有情趣,拈花灣為什麼成為聖地,就是因為有情緣,烏鎮為什麼成為世界品牌,就是因為有情境,麗江為什麼人流如織,就是因為有情韻。而那些什麼溫泉小鎮、四季花海、田園綜合體、還有什麼藝術小鎮、文化小鎮為什麼人少客稀,因為遊客感情沒有共鳴。不管你名字取的多麼浪漫動聽,不管你概念如何高大上,不管你的山水風景怎樣秀美,文化主題沒有被充分表現,沒有與遊客情感產生關聯,你就只能是一塊隨便被扔棄的抹布,最多來了一次不會再來,而且讓所有的朋友不會再來。今年初,我受邀到麗江診斷,有一個叫“九色玫瑰”的小鎮,名字多麼浪漫,但是走進去以後卻直想爆粗口,因為這麼好的一個名字被這樣糟蹋,這不是和我進行情感關聯,反過來是侮辱我的情感。這樣的例子我相信不會少。

掌握“找主題”的方法

掌握了規律方法就好辦了,至少有八個方法可以借鑑小鎮如何找文化主題:

從歷史傳承中找主題

可以是歷史故事、歷史傳說、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建築……平遙古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一出《又見平遙》該見證了多少眼淚?觀眾的情感關聯至深至透,多少年過去仍難忘懷。還有拈花灣,將佛祖拈花一笑的傳說結合地域的“淨空、淨土、淨水”的資源特色,成就了禪意主題。而烏鎮則以江南的歷史建築文化做背景,極力渲染江南水鄉的情境,那一份淡雅和靜美讓多少人流連忘返?充分挖掘歷史,讓小鎮更有情緣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方法,但是,這個方法有幾點必須注意,一是截取的歷史要完整,切記避免碎片化、符號化;二是截取的歷史要有影響力,無論是事件還是人物;三是傳播度高,傳播時間久遠,那些字紙堆裡埋藏了千萬年的歷史,即使再有研究價值,因為無人知曉也是不能輕易做為主題的;

四是與人的情感高度關聯,感人至深。

從民族風俗中挖掘主題

陝西袁家村就是典型案例,濃郁的關西民俗、直爽較真的執著,那頭生命不息拉磨不止的叫驢,無不透徹地表達了關西漢子的性格。麗江瀘沽湖摩梭小鎮也是,中國唯一的母系社會,走婚的風俗傳承,能歌善舞的基因,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而廣東梅州的客家小鎮,圍屋文化解釋了一個族群在漫長的遷移過程中的艱辛和生命的韌性。雲、貴、川很多小鎮都是如此。這種主題展示的是少數民族生活狀態,特別要注意古風古韻的還原,注意場景化的展示。


小鎮如何做文化

將建築文化直接做為主題

最典型的莫過於莫干山、烏鎮、鼓浪嶼、鳳凰古城、麗江古城……這類案例太多,可以說目前凡是有影響力的品牌小鎮和古城,基本都凸顯了建築文化的另一個強大功能一情調!國外的很多小鎮更充分的強調了這一點,五顏六色、燦爛奪目。目前國內同樣有一批小鎮,一反青磚黛瓦的極度同質化,儘量彰顯小鎮的豐富色彩,努力營造不同的小鎮情調。如深圳的茵特拉根小鎮,惠州的哈斯塔特小鎮,還有我策劃的遼寧鮁魚圈的羅馬.億居小鎮,都是如此。將建築文化直接用作小鎮的主題,有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需要警惕,就是為建築而建築,忽視景觀和小品的配合,往往建築是歐式的,而景觀是中式的,兩張皮怎麼也貼不到一塊。建築文化絕不僅僅只是展示風格,重要的是營造情調!

從自然資源找主題

秀麗的山水湖林同樣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來就讓我們驚歎和仰慕。比如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張家界的奇峰異石、雲南的石林、內蒙的大草原、新疆的沙漠戈壁,從這些大自然的饋贈中挖掘文化主題,常常有震撼的效果,而且氣勢恢宏,主題鮮明。比如我們正在操作的戈壁小鎮,就是極力表達大漠的深遠、蒼涼、孤寂和壯闊,直指人類內心對大自然的敬畏,再結合軍墾戰士戰天鬥地的紅色歷史,即描繪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景,同時又強烈展示了軍墾戰士的英雄壯舉。

從動植物的美好性找主題

動植物本身不具備人類文化,但因為其美好性與人的情感產生了關聯,於是,很多動植物被賦予了文化。如熊貓因其憨厚、可愛,被當作國寶,並贈送給很多國家,成為中國外交的形象大使,熊貓因此不再僅僅是憨厚可愛的動物,而是人類和平的象徵。孔雀開屏因為美的讓人驚歎,美的猶如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哪怕就是一根羽毛,也被很多人珍愛,因此孔雀被當作美麗的象徵。玫瑰象徵愛情,鬱金香象徵幸福,牡丹象徵高貴……這些動植物一旦因其美好性具有了象徵意義,就具備了人類文化的內涵,以此作為小鎮的主題非常明確。但是,這類主題有兩個侷限,一是必須具有美好性,已經被賦予某種象徵,沒聽說過誰把烏鴉當主題做個烏鴉小鎮,也沒有誰會去做個野狗小鎮。二是一般都在生長的原住地,地域性很強。比如,你可以在四川做熊貓小鎮,但你不能在海南做熊貓小鎮,因為熊貓最大產地是四川。同樣你可以在雲貴川做鬱金香小鎮,你不能在黑龍江做鬱金香小鎮,因為黑龍江種不活(大棚除外)。

從文化載體找主題

文化載體的功能本來是表達文化,但是當這種功能被定型後,同樣具備了文化屬性,如電影、戲曲、書畫等等,我們直接將這類載體變成文化主題,特色更鮮明。所以就出現了電影小鎮、戲曲小鎮、音樂小鎮……但這裡要特別注意,這類將載體直接當做文化主題的小鎮,並不僅僅是釋放它們的功能,也就是說不能僅僅是放電影、表演戲曲、播放音樂,更重要的是展示過程,如電影的佈景、攝製、編輯過程,戲曲訓練、化妝、編導過程。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是現場感,身臨其境才是這類小鎮最重要的特色,因此,氛圍營造、場景化就顯得至關重要

文化主題必須依託基礎資源

任何一個產業都具備鮮明的文化特徵,當然能作為文旅小鎮文化主題的,卻必須要麼歷史傳承久遠,要麼先進震撼。如瑞士的鐘表小鎮,國內的紫砂小鎮、中藥小鎮、泥人小鎮,代表先進的聲光小鎮、航空小鎮、智能小鎮等,這類小鎮最大特徵是展示性和參與性。

這裡同樣要嚴重提醒,沒有產業基礎玩概念,最終一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目前很多地方在做航空小鎮,但小鎮一沒機場,二沒有飛機制造,三沒有航空研發,或者說和航空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卻憑空要捏造一個航空小鎮來,這是純粹的玩概念。

創造主題

有些小鎮自然資源非常好,但文化資源相對缺乏,很難找到一個支撐整個項目的文化主題,怎麼辦?創造主題是唯一的出路。比如,我們和新疆建設兵團合作的戈壁小鎮,比如我上週去湖州診斷的小鎮,我給的主題是祥和小鎮,再比如我們和中交在廣東的合作項目,我給的是“Money小鎮”,我們和中電建合作的項目_青雲小鎮等,其文化主題都是創造出來的。為什麼要創造主題呢?

一般有三個原因,一是文化資源匱乏,難以挖掘主題,二是文化資源太豐富但很零散,沒有辦法提煉主題,三是雖然文化資源豐富,但與小鎮定位不匹配。因此只好創造一個主題。創造主題的方法被很多小鎮使用,但切記不要生拉硬扯,把握好三個結合:

結合自然資源、結合地域文化、結合小鎮定位,肯定總有一個結合能給你驚喜

小鎮如何做文化

陳仁科 蘭課泛太平洋城市智庫主席,世界華人協會專家顧問團地產總顧問,北京大學房地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研究員,清華、浙大、中大客座教授,碧桂園、中冶、中鐵、中糧、中水電等30多家知名房企特聘顧問導師,廣州中旗房地產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小鎮如何做文化

小鎮如何做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