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增強,社會各界對發生的安全事故總是給予較大的關注。最近在各大媒體刷屏的消息是一起重大事故:11月28日零時41分,在張家口市橋東區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附近發生的爆炸起火事故,事故造成23人死亡,22人受傷,並造成該公司南側毗鄰的310省道上的38輛貨車和12輛小汽車被燒燬。11月30日,河北省張家口市政府召開“11·28”爆燃事故新聞發佈會,通報事故原因初步調查結果:此次爆燃事故是由於中國化工集團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氯乙烯氣櫃發生洩漏,洩露的氯乙烯擴散到廠區外公路上,遇明火發生爆燃所導致。涉事企業15名相關責任人已被警方控制。12月1日,張家口市公安局刑警支隊DNA實驗室對遇難者DNA鑑定已全部完成。確認的23名遇難者,與遇難者家屬登記失聯的23人身份相符。至此,該起事故進入詳細事故調查、事故責任追究和善後處理階段。縱觀事故發生始末,有些地方值得我們深思。
一、事故發生後各類媒體的報道亂象。官微“張家口發佈”中對事故進行了報道,用詞比較客觀,發生地點在“河北盛華化工有限公司附近”,“事故原因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中”,但在目前發達網絡強勢傳播下,不少媒體在報道中將該事故發生地描述在盛華化工公司內,事故原因眾說紛紜,各種猜測滿天飛。隨著新華社石家莊11月28日的消息出來後,
各大主流媒體和自媒體鋪天蓋地轉載該消息中的事故原因“事故由運輸乙炔大貨車爆炸”,而“乙炔是海珀爾新能源公司制氫所用原料”。
這樣的轉載在安全類專業公眾號上竟也屢見不鮮,殊不知,各類制氫工藝均不會用到乙炔作為原料,一般採用電解水制氫,而海珀爾新能源公司採用的制氫工藝也是電解水制氫,妥妥的被冤枉,
而當時的盛華公司也未勇敢的站出來 說“這是我乾的!”。
現在看來,純屬肇事逃逸,並且隔岸觀火,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目前涉事企業15名相關責任人已被警方控制。
上述各種轉載過於關注新聞的時效性原則,卻違背了準確性原則。非專業類媒體情有可原,畢竟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才能辨別,但是對於安全類專業公眾號如此轉載,不可饒恕。前不久重慶墜江事故中紅色轎車女司機飽受不實報道之苦,事故發生初期不少媒體將事故原因歸咎於女司機逆行,導致女司機在事故真實原因公佈之前遭受不明群眾的無端指責和謾罵,承受巨大心理壓力,所以,媒體的報道要在科學、客觀、準確的前提下保持時效性,對專業類媒體更應該如此。
二、針對原料洩漏事故的反思。此次事故洩漏出來的物料是氯乙烯。
從其性質說明可知,氯乙烯屬於典型的易燃易爆氣體,根據《石油化工可燃氣體和有毒氣體檢測報警設計規範》(GB_50493-2009),化工企業應設置可燃氣體洩漏聲光報警器,此次事故從氯乙烯洩漏到爆燃事故發生,可燃氣體報警器的作用竟隻字未提,我想事故調查報告出臺後應該有個明確的說明,畢竟洩漏範圍那麼大,不可能洩露範圍內所有的洩漏報警器都故障失靈。根據我的經驗來看,不少化工企業晚上值班雖然有領導帶班,但是真正執行者是門崗、保衛或者其他非專業人員,再加上平時誤報都是直接消音處理,造成“狼來了”的現象,最終導致洩漏事故後果擴大。2013年10月11日,北京石景山喜隆多商場一樓的麥當勞著火蔓延至整座大樓,大火共撲救9小時,致2名消防員犧牲。主要原因是商場中控人員摁掉報警打遊戲,此次火災事故原因與上述現象如出一轍。
此外,如果洩漏的不是氯乙烯,而是劇毒氣體氯氣,那麼後果不堪設想。歷史上也有類似案例。2004年4月15日晚上,重慶天原化工總廠發生氯氣洩漏,造成9人失蹤或死亡,3人重傷,15萬人被疏散。
三、化工廠外原料運輸車排隊現象存在的隱患。這次事故發生在“零時41分”,並非在白班;發生地周圍僅有盛華公司一家化工企業,並非在化工企業密集的園區,如果事故的發生在白班的化工園區,那麼事故的後果難以想象。去過化工園的朋友應該都見過危化品槽罐車排隊入廠的壯觀景象,綿延不絕,這無疑存在安全隱患,如果其中一輛裝有易燃易爆危化品的貨車發生爆炸,引起多米諾效應(多米諾效應指某一單元發生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導致鄰近的單元發生二級或更高級的事故現象),就會造成等待進廠的其他車輛挨個發生爆炸起火,並殃及周圍。
對於化工廠外危化品車輛排隊等待入廠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卻沒有有效監管,也很難監管。這些車輛在企業廠外,企業是不太會主動對等待入廠的車輛和人員統一管理;運輸車輛所屬的企業頂多也只能是對本企業的車輛和人員作出規定;政府相關部門,比如交通、路政、園區管委會等部門也難以著手,如果要求這些車輛統一停在一個相對安全區域,要求人員離開車輛,雖然減輕了火災爆炸安全事故的後果問題,但是卻帶來了管理問題,比如發生偷盜事件怎麼定責,該區域的管理人員怎麼配備、集中區域構成重大危險源時安全管理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