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上海華師大二附中的談方琳同學火了。

年僅15歲,因為一項名為“斐波那契數列與貝組數估計”的數學成果,她以“少年科學家”的身份參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青年論壇。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這樣年紀輕輕就參加“最強大腦聚會”的孩子自然是萬眾豔羨。

媒體稱她是“最年輕的科學家”。

於是,百度百科也改了詞條,將她的職業改成了“科學家”。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談同學才高一就有如此成就,在網上被刷了滿屏的666。
家長們也忍不住分享到親友群、朋友圈,激勵自己的孩子: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談同學從不補課也不刷題,學習不累又出奇優秀,簡直是自家孩子學習的範本。

只是,在看了媒體的報道後,我發現談方琳同學其實並不像媒體吹噓的那樣:

她不是個神童。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來源:澎湃新聞

談同學小學讀的是上海普陀區最好的學校“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小學”,這類學校大多為本校教職工子女開放,是普陀區Top1的小學。

初中就讀於上海市延安初級中學,延安中學原初中部,長寧區最好的初中。排名只要在全校前50一般會被上海“四大”錄取。

高中就更加牛批了,就讀於上海“四大”之一的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

華師大二附中是真正的“頂流學校”。

2019年,華師大二附中清華北大的自主招生人數在上海排名第一,高考錄取率95%以上。

這還不包括出國留學的畢業生。

知乎上曾有人問上海“四大”的留學率,回答的是同為“四大”之一的上海中學,也可以作為參考。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談同學的研究成果,被付老師判定為競賽練習題。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付雲皓是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2002年和2003年連續兩年的滿分金牌得主,名符其實的奧數天才。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來源:知乎用戶

也就是說,這個外行人看起來不明覺厲的研究成果,在內行人眼中只是一道“基礎題”。
更有知乎網友扒出,談同學父親是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長談勝利教授、享受國務院津貼的長江學者。

據《新聞晨報》報道,談同學上初一後,對數論方面很感興趣,父親為她介紹了一位同校研究數論的數學教授,此後一直跟著這位教授後面學習。

談同學能夠參加論壇,大概是她父親想讓她見見世面。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來源:中國經濟學人

談同學身上有很多普通孩子沒有的先天優勢。家庭背景、教育資源、教育觀念等等都讓她領先了同齡人一大截。

她不是一個神童,只是在某些方面要比別人強上不少,假如能好好利用自己的資源優勢,未來成就也不見得會差。

大概是現場的記者沒找到亮點素材可以報道,正好看到現場有一個年紀最小的參會者,被某些不懂數學知識的非專業記者一通胡吹。

對於媒體來說,造神、炒作人設才能獲取更多的流量。

“15歲最年輕的科學家”這麼有噱頭、有反差的事自然不能輕易放過,結果就搞了一個下不來臺的大新聞。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近日衡水中學的學生在打飯的時候還看書、背書的短視頻在網上走紅,一時間登上熱搜,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有人對於這種學習方式不滿:他們認為這種行為不應該提倡,該讀書讀書,該吃飯就好好吃飯;也有的人說在這種環境下孩子都成了考試機器,當然也有的人說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學習的孩子們都不會快樂,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刷題。

但我想說,對不起,比你優秀的人還在努力!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現狀。
衡水中學因為每年培養出無數上清華北大的孩子,被稱為清華北大的搖籃。

衡水中學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每年都是全國第一:

  • 2015年119人考上清北全國第一;
  • 2016年139人考入清北全國第一;
  • 2017年176人考入清北全國第一;
  • 2018年高考,衡中升入清華北大的學生超過200人!

衡水中學一直在不斷創造高考神話。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河北衡水中學2018高考喜報

其中,106名學生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錄取,共有275人被清華北大錄取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2018年10月14日,衡水中學舉辦“第八屆著名高校衡水中學校園行”活動。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等110餘所高校的270餘位知名專家、教授、招生負責老師齊聚衡中“搶”生源。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而我國目前的選擇人才的途徑還依然是高考,它是促進階層流動公平的一種方式。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高考是改變他們命運最重要的方式。

可是也總有人反對、甚至斥責高考這種應試教育。

“我從骨子裡反對當前的應試教育,一個應試扼殺了多少人的童年。”

“我也反對應試教育,應試教育不僅扼殺了孩子快樂的童年,也扼殺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應試教育催生了恐怖的惡性競爭,應試教育不除,素質教育不興,作業難消!禍害無窮!”

批評應試教育、反對應試教育,現在已成了一種政治正確。

不僅專家批評、學者反對,連很多家長也跟著起鬨:

“應試教育真的太害人了!”

“只有推行素質教育才能拯救孩子。”
聽著家長們的這些話,我只想說一句:

“如果你不是中國金字塔頂尖那5%的人,而只是中產階層或中下階層,還反對應試教育,那是真的非常蠢。”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說你蠢呢!素質教育的典型年年有,去年也有一篇類似的天才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
跟“哈佛女孩”劉亦婷不同,這對雙胞胎被很多家長認為是素質教育的成功典型。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在媒體的描述中,雖然雙胞胎數學考過17分,但在家長的“放生式教育”後,她們很快就得到了讓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文章中對這個“放生式教育”家庭描述了很多細節,比如“從不強迫孩子上補習班”、“別人的寒暑假都是上課,我們的寒暑假是和媽媽一起環遊探索世界”等等。

這種特殊的“家庭素質教育”的背後,都有一個很有錢的家庭。

兩姐妹初中上的是杭州一所名叫“綠城育華學校”的貴族中學,而且還是在專為孩子出國定製的“睿勵班”學習,一年學費將近8萬。

高中上的是美國私立高中“白山中學”,每年光是學費就快要50多萬元,還不包括生活費和其他活動費用。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這對姐妹的業餘活動也不一般,滑雪、觀星以及環遊世界等等。

妹妹喜歡古文化,曾經隨著業餘考古學家隊伍尋找海底古國——亞特蘭蒂斯,希望有一天能破解亞特蘭蒂斯的秘密。

記者採訪姐姐時,她還沒有去學校上課,而是在大英博物館裡研究西方美術史。

諸如此類的高大上活動,滿滿都是錢砸進去了。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文章大肆鼓吹“減負教育”“素質教育”,確實迎合了不少家長的心理。

問題是,雙胞胎的教育壓根與“素質教育”沒有任何關係。

隨著社會階層的日益固化,“寒門再難出貴子”被人頻頻提起,窮人家孩子十幾年辛辛苦苦在應試教育上掙扎,也比不過別人家孩子幾年的“放養教育”。

央視一部高考紀錄片中,北京狀元熊軒昂說了一句大實話:“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你像我這種,父母都是外交官,屬於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衣食無憂。”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在北京,不論是教育資源,還是教育理念,很多農村、縣城的孩子這輩子都享受不到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

相比之下,大城市孩子有更多捷徑可走。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2016年1月份,深圳實驗學校初二學生柳博,因列席“兩會”而名動一時。

這位13歲的少年,在“兩會”上侃侃而談:“希望推行教育改革,革除應試教育的弊端,更多地注重我們能力和素養的培養,不要讓一張考卷來決定我們的未來……”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這番話說得無比正確,說得擲地有聲,但很多人發現了一個亮點,柳博身穿的是阿瑪尼西裝。所以有人一針見血地說:“對億萬穿不起阿瑪尼的孩子來說,影響他們未來的幸虧還有一張考卷,等這張考卷都沒了,中國就都是你們阿瑪尼的了。”

對於咱們普通老百姓而言,按部就班地適應現在的應試教育,才是最實惠、最穩妥的成才路徑。千萬別跟著有錢人瞎起鬨,中國要是真的推行所謂的素質教育,

窮人家的孩子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亙古以來的生存競爭,就是遵循著叢林法則。無論所謂的理論家把教育描繪成何等絢麗的天堂,教育的本能就是傳授給孩子們生存技能。

所以即使你家孩子沒有機會進入衡水中學,那也要學學衡中的學生,在考場上多考幾分。只要你家孩子上著學,就要面臨激烈的競爭,無論你對孩子的學業傾注了多少心血,都要奮力一搏。與其抱怨所謂的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如投入競爭,搶得過就搶,搶不過也無怨無悔。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有高考,就會有衡中;有戰場;就會有英雄。面對殘酷的現實,我們要教育孩子除了努力,無問西東。如果你自身無法改變現實,那就投入競爭。你想躲避高考的競爭,那隻能輸得更慘。

高考的分數,只垂青那些勤於做題的人,只垂青那些所謂的考試的機器。規則在此,諸神退位。名牌大學的通知書都是努力拼出來的!

你還在呼呼大睡,別人已在埋頭苦讀。

不想一輩子吃苦,就必須要聞雞起舞!

版權說明:本文源於網絡,由麥呀AI教育整理,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Qzone

微信

文章採集

採集文章

女孩早戀被父母罰跪雪地3小時,早戀不可怕,不懂愛的父母才可怕

麥呀AI教育 2019-12-12 11:18:36

近日,有網友反映,長春某個小區的一個女生被家長罰跪冰天雪地已長達3小時,因為擔心她一直跪下去被凍壞,就報了警。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原來,是因為這位正上初中的女生早戀了,家長髮現後很生氣,不讓她進門,讓她在樓下罰跪。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警察到場之後,把孩子的父母叫下樓,讓其把孩子帶回家並提醒她的父母不要如此對待孩子。

女孩父母這種毫無人性、粗暴無情的懲罰,引得網上一片譴責。

孩子三觀尚未健全,確實需要家長的教導,父母對早戀的擔憂,也可以理解。

但是,教育孩子,應該用愛與智慧傳遞價值,而不是用暴力情緒發洩非理性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早戀,家長該不該管?

當然該管。

但絕不是這種粗暴冷酷的方式。

高壓與嚴懲,只會把孩子推得更遠,導致孩子更加叛逆,甚至做出不可收拾的事情。

《小歡喜》中,喬英子因回憶爸媽離婚,悲傷不已,同學方一凡暖心擁抱了她,喬英子趴在方一凡肩上哭泣的一幕,被他們的媽媽看見了。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們如臨大敵,先是旁敲側擊,通過各種蛛絲馬跡“坐實”他們早戀,繼而雙方家長聚在一起,高壓逼供,不“老實交待”,就不準去上學。

倆孩子氣憤之下,叛逆勁兒上來,當著家長的面,故意像情侶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們就是戀愛了!”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的過度反應,不僅不能妥善處理問題,反而激化矛盾,把孩子引入火坑。

我上初中時,班上也有同學早戀,我同桌就是其中之一。

有次放學,她坐在男生的自行車後座,右手抓著他的衣服,倆人有說有笑,不巧被外出的媽媽看見了。

回家之後,父母對她一頓拷問責打,嚴禁她跟那個男孩再有任何來往。

媽媽開始跟蹤盯梢,嚴防死守。

其實她和男生之間,只是一種朦朧的好感。

這份好感並未因棒打而消失,反而讓兩人走得更近。

後來,秋遊後一起回家和一起去書店,兩次被家長抓住之後,女孩陷入了極大的困境。

媽媽在大街上罵他們,讓她無地自容,還讓她寫保證書交給學校,在家對她暴打、禁足。

孩子在家找不到溫暖,就會到外面去找。

羞憤之下,破罐子破摔,家庭的冷酷讓他們抱團取暖,反正家長認定有事,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做點事給他們看看。

女孩後來經歷了懷孕、流產、休學,男孩子也被迫退學、轉學。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眼睜睜看著兩個好同學,被家長逼上梁山,走向悲劇人生,時隔二十多年,我仍為他們心痛。

馬薇薇曾說:

早戀的實質,其實是在家長的監護下,讓孩子可以安全地掉到一個坑裡,而不是將來在家長無法看到的地方,她掉進了再也爬不出來的深淵。

可現實中,卻有無數家長,親手把孩子一步步推進了深淵。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有人採訪黃磊:“如果你的女兒15歲就談戀愛了,你會怎麼辦?”

黃磊答道:“15歲談戀愛我覺得正常,青春期懵懵懂懂,情竇初開,這是人本身最天然的東西,我覺得是美好的。你能做的是往健康的、更好的方向去引導。”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接納孩子早戀不等於放任不管。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害怕孩子早戀,主要是擔心影響孩子學習。

從事兒童心理研究20年的北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田宏傑老師,曾做過調研發現,因早戀影響學習的情況有兩種:

一種是孩子本身就成績不太好,也不太愛學習,用早戀來逃避;

另一種是孩子本身早戀並沒有影響學習,也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戀愛,結果因為花太多時間在抵制父母的嚴防死守,反而影響了學習。

因此,對於早戀,不能因為擔心就粗暴地去禁止,與其視之為洪水猛獸,否定打擊,不如疏而導之。

有些家長的做法就非常智慧。

網上看到一位媽媽對待女兒收到情書的態度和做法,很值得學習。

她首先說:“女兒長大了,有人追求了,是件好事。”

孩子明確地知道,戀愛不是羞恥的事情。

她告訴女兒:“有人喜歡你,說明你優秀、你值得。她列舉了女兒的優點:品德好、學習好、氣質好,形象好……”

給女兒戴了許多高帽,並提示她把這些優點保持並修煉得更好。

然後,媽媽給女兒打了一劑預防針:“中學生心智不成熟,沒定型,他今天說喜歡你,說不定哪天又不喜歡你了,這都屬正常,不要有心理負擔。”

接著,媽媽給了她一些建議:“你們現在還小,不獨立,感情上不用著急,將來上了大學,還有很多機會,自己的高度可以決定你周圍接觸的人的高度,你不用為了一棵樹而放棄整個森林。”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還看過一位父親對早戀女兒的教育。

女兒暗戀上了班上的一位學霸,父親不但沒阻止,還鼓勵女兒要好好讀書,先把成績趕上去,才能被學霸看到,又陪著女兒一起早起鍛鍊,減肥瘦身。

最後女兒成績越來越好,各方面都越來越優秀,發現其實學霸也不過如此,竟然放下了心裡的那段情愫,專注學習。

真正的教育是引導,而不是逼迫。聰明的家長懂得把教育包裹在善意裡,對他們循循引導,孩子感受到尊重,也得到了方向。

當然,想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早戀以及處理早戀,最重要還是家長要接納早戀。

根據心理發展學理論,十二三歲的孩子,就會慢慢對異性產生好奇和好感,但是這種情感往往都是朦朧的、單純的。

就像《少年說》節目中的一個片段所展示的那樣:

一名男生向一名女生獨特表白:“把你的高考志願拿出來,讓我抄一遍吧!”

臺下的女孩,大大方方對他說:“好!”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多麼青春美好的一幕。

青春萌動的愛情,是真誠的、純粹的。也是一段彌足珍貴的人生經歷,它給孩子展示了最純潔無瑕的愛意,教會了孩子如何關心他人,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所以,與其極端粗暴地處理,不如用接納和放鬆的心態去引導孩子。

那麼,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

  • 建立良好的溝通

成長充滿迷茫,孩子喜歡從願意聆聽、支持他們的長輩那裡尋求建議。

比如《小歡喜》中的喬英子,她什麼都告訴劉靜,因為劉靜總是耐心傾聽,溫柔提出看法和意見。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早戀,父母不要呵斥打罵、跟孩子僵持,不要把早戀當成一個麻煩和障礙,而應看作是一個交流和教育的機會。

父母情緒平和,孩子才願意分享他的故事,願意從你這裡尋求幫助,父母就能有效掌握孩子的動態,不至於跑偏。

  • 向孩子傳遞正確性教育知識和戀愛觀

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要把生理知識、安全套知識等教給他們,比如跟孩子閱讀和討論《爸爸說給青春期兒子的秘密話》、《媽媽說給青春期女兒的悄悄話》等書籍,不要讓孩子瞎摸索。

除了知識,還要幫助他們塑造價值觀,比如什麼樣的愛人是靠譜的、婚姻與戀愛的區別等。

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的喜歡,往往會停留在外貌、長相,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討論“什麼是優秀”。要把上進、自我成長和自律植入孩子對“優秀”的界定。

還可以給孩子推薦好的青春期電影、好書,比如《黑頭髮的朱麗葉》、《青澀的蘋果(老師的54封信)》、《劉墉家書:少爺小姐要爭氣》等,幫助形成良好認識。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 訂立規矩,教導底線

愛,意味著明確的規矩。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說過,決不允許女兒們夜不歸宿;虎媽蔡美兒的十大家規第一條就是:不許夜不歸宿。

中國性教育第一人胡萍老師,多次提到,任何時候,不能讓未滿18歲的孩子,發生性關係。未成年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很容易受傷害。

孩子早戀,雖然父母可以持開放接納的態度,但必須告訴底線。

樂嘉就在一封寫給女兒的信裡提出了這兩點,相信所有父母都會認同:

第一,學習成績不能受到影響。因為好的愛情是讓人變得更好,而不是變得更糟。

第二,決不能偷嚐禁果。因為一旦越界,彼此無論是情感、身體還是人生,都會受到極大的傷害。

15歲,被稱為“最年輕的科學家”!家長: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樂嘉寫給女兒的信部分內容截圖

  • 與孩子討論毀滅性後果

早戀雖然美好,但也充滿危險。

無論男孩、女孩,一定要對孩子強調,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同時也要對愛情和對方負責。

利用閒聊、新聞、電影、書籍(比如《安琪拉的灰燼》、《出事的那一天》等),跟孩子討論越界行為的嚴重後果,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是絕對不能做的,否則會傷害自己,傷害他人。

  • 多和孩子討論夢想和憧憬未來

學生時代最重要的任務還是學習,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討論TA的夢想和對未來的憧憬,讓孩子多把注意力放在認識自我和追求自我上。

平時可以多和孩子一起看一些人物傳記,或多出去見見世面,打開孩子的視野,讓孩子不侷限於眼前的人和事。

早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惡而劣、簡單而粗暴的處理方式。

父母溫柔平和的愛與下足心力的智慧,才是一個孩子安然而幸福地度過青春期的不二法寶。

版權說明:本文源於網絡,由麥呀AI教育整理,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智能輔導,成績更好!點擊瞭解更多即可免費領取價值199元的麥呀AI教育專業學科診斷課,分析孩子的學習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