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母女衝突引發學習自卑的案例

一則母女衝突引發學習自卑的案例

Marry因為九歲的女兒Amy 學習缺乏信心,總是焦慮自己會失敗而來諮詢。諮詢開始的時候,我發現Amy會時不時的抓自己的腹部。Marry給我說,那是因為Amy的腹部皮膚上長了溼疹。Marry也說大夫說了,等學校放假的時候,可以用一種新技術給解決。但是,因為Amy經常感到癢,於是,她還是會去的抓。於是,我就不得不忍受Marry突然的咆哮,“你就不能忍一忍,這麼一點忍耐力都沒有,以後還能做什麼。一點出息都沒有”。不得不說Marry的嗓門是蠻大的,情緒的爆發力也是蠻強的,有幾次把我都嚇了一跳。

當然,我們都說人是有性格的,或者說有固定的行為情緒反應模式的,那麼,就是說如果Marry對於Amy的“溼疹”有著這樣激動的情緒和羞辱的言行,那麼,我假設她在輔導孩子的時候,遇到“難題”也會有這樣激動的情緒和羞辱的言行。

事實證明,我的假設是正確的。在諮詢中Marry表現的相當焦慮,往往都是Amy還沒有說話,她就已經想當然的替Amy回答了。有次我問Amy,當你遇到一道難題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和想法?Amy正在猶豫或者說思考要怎麼回答的時候,Marry就說:“她能有什麼感覺,她就是放空了,或者,瞎做一通,然後,等到了補習老師那裡才肯認真的做”。Marry也抱怨她有多麼幸苦,為了Amy她找了多少補習老師,可是Amy就是一幅死氣沉沉的樣子,沒有進步。但是,從我的角度看,Amy也很辛苦,雖然她有些無奈,但是她依然服從著母親的安排,而且,她做的題目很多都是很難的,甚至有些超前的,確實需要補習老師的指導和幫助。

面對焦慮和愛女心切的Marry,我陷入無奈之中,要怎麼樣才能幫到這對付出這麼多努力,卻達不到目標的母女呢?

當時,距離Amy放暑假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又過了兩次諮詢,我發現Amy出現了一個行為模式,就是諮詢中有時候當她母親看她的時候,她會身體緊張,然後無意識的去用手按住自己經常抓腹部的手,這個動作就好像說:“不要再抓了,媽媽在看我們了。”

我問Amy說,“我注意到每當媽媽看你的時候,你都抓著你的手,我猜你內心一定感覺很衝突,一方面,你感覺溼疹癢,想抓;一方面,你又擔心媽媽又要指責你抓它了,而且,你更擔心如果媽媽指責你,就意味著她不喜歡你了。所以,你總是感覺很難受,我甚至猜你都沒有聽到我們在討論什麼。”Amy聽了我的話,緊張的身體放鬆了下來,承認是這樣的。

我突然感覺這次有關“溼疹”的討論可以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於是,我在下一次單獨諮詢Marry的時候,告訴她以下的內容:

“從我這幾次諮詢收集的信息和觀察您對Amy“溼疹”的反應,我想說Amy目前學習上信心不足的情況可能和您與她的溝通方式有關。比如說,她腹部上長了一個溼疹,一般而言,孩子都會去抓它,因為,這就好像我們身體裡扎進去一個刺,是不舒服的。對於我們成年人來說,我們可以通過理性來控制自己的衝動,比如,通過告訴我們自己抓也沒有,而且,會越抓越癢。但是,九歲的孩子她的大腦的理性水平還沒有發育完全,她很難控制自己的衝動,也很難預期抓的後果。所以,她和其他孩子一樣,會去抓它,這可以理解。

接下來,我發現每當她抓的時候,您會比較生氣,然後,指責她。現在Amy有時看到你的時候,都會無意識的去用一隻手抓住另一隻手,好像用這個動作來告訴她自己:“我要小心了,否則,媽媽又要指責我了,她會不喜歡我的。”而事實是,我發現有時候你看她並不是要指責她抓溼疹,而是要和她討論如何解決她的學習問題。

現在,我有些擔心Amy,因為她開始花大量的心理能量來關注您是如何看待她的,擔心您是不是不喜歡她了,而不是把精力放到怎麼在諮詢中尋找解決她問題的方法。

而這種情況,我也認為可能出現在你們的學習過程中,也就是說在學習中,當Amy遇到難題的時候,她本來應該考慮如何解決這個難題,但是,現在她更多的擔心卻是媽媽是不是要指責我了,媽媽是不是要不喜歡我了。

所以,從比喻的角度而言,我認為,“溼疹”就好像“難題”,本來Amy抓一抓,可能也不影響什麼,只是更癢,然後,等到一個月後解決就好。那麼,“難題”也是這樣,本來Amy做一做,即使不會,可能也不影響什麼,等到見了補習老師,學習解題方式就好了。但是,現在,由於您的過度關注和指責性的話語,讓Amy開始把自己當作了敵人,即“我是一個無法控制衝動的孩子,我是一個未來沒有出息的人,我是一個不被媽媽喜歡的孩子”,而忘記了自己現實的敵人其實只是“溼疹”和“難題”而已。而我們都知道當一個人開始和自己搏鬥的時候,她將是多麼的痛苦和沒有贏得可能。

這就造成一個令人痛苦的現象,就是你和她都很辛苦,用功,但是無法達到你們的目標。原因不是因為Amy沒有控制力,沒有出息;僅僅是因為她把注意力花在了“媽媽是不是要指責我,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上面,而沒有花在“如何解決現實的問題”上面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心理能量的浪費。”

Marry聽後,結合她的觀察和體驗,若有所思的表示同意。

然後,我提議諮詢可以先停下來,等到她和女兒去醫院把溼疹的問題解決了,我們在繼續,這樣,我估計Amy就可以把精力從擔心您指責她上面抽回來,開始關注我們真正要討論的問題。其實,我這麼做是想給Marry一個現實的比較。

果然,等下一次她們再來的時候,Amy的溼疹,已經得到了解決了,而Amy也可以放鬆的參與到諮詢中來,很快就表現出了聰明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於是,Marry有了深刻的體驗,就是原來有些衝突完全是不必要,而且,這些衝突一直在消耗著Amy的人格力量。從那以後,Marry再不給Amy佈置超前的難題了。而不出我所料的是,當Amy內心的安全感得到滿足,她不再擔心母親是不是要指責她,她也不用擔心母親是不是不愛她了,Amy的成績和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出現快速的提升。

案例結束。

最後有興趣的父母也可以結合佛洛依德的“超我,自我,本我”人格發展模型,來更好的理解Amy內心發生了什麼。

一則母女衝突引發學習自卑的案例

“超我,自我,本我”人格模型假設,我們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有三個機構,其中,“本我”就是“原始的我”,喜歡說的話就是“我想要”,遵守的原則就是“快樂原則”即驅樂避苦。“自我”就是“現實的我”,喜歡說的話就是“我能夠”,遵守的原則是“現實原則”即妥協適應;“超我”就是“理想的我”,喜歡說的話就是“我應該”,遵守的原則是“完美主義”即盡善盡美。

其中,超我就是我們小時候內化的父母,那麼,現實中如果父母總是指責和羞辱孩子的話,孩子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充滿衝突的人格結構,繼而有大量的心理能量被沒有意義的消耗掉了。

那麼,回到Amy的內心世界,估計過去和母親相處的過程中出現了相當多的“衝突區域”,消耗了她大量的心理能量。如今,她的母親改變了對待她的方式,也等於減少了衝突,釋放了大量的心理能量,從而,促進了Amy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