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在什麼地方?

維京探長


其實,不光是哲學,我們所學的一切知識,無論是校內校外,方方面面,在生活中都能用上,只要你有心。

哲學又被稱作聰明學,是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是二者的統一。是從各門具體科學中抽象出來,又是對各門具體學科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對各科具有指導作用(具體見最新哲學課本)。

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個人觀點),比如:曾經遇到一位多年不見的中學同學,同窗時,學習成績很差,同學間關係也不融洽,大部分人不願理他,當時,我和大多數人觀點一樣。畢業後,一直沒有聯繫,但見面的那一刻,沒有用曾經的印象看他。而是用哲學的觀點認識他。即聯繫變化發展的觀點。也就是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不動的,而是相互聯繫運動變化發展的。不能用歷史的觀點看現時,也不能用現實的觀點看歷史,不能靜止地將兩者孤立起來,而應將二者結合起來分析預判未來,這樣能相對正確。少犯錯誤,少走偏路。這只是點滴,其中還有很多。如: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等等。有興趣多讀這方面的書,特別是毛主席的哲學思想。毛主席的哲學,在國外被稱為上帝的哲學。

總之,哲學能使你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春風得意中審慎思量;困境時產生靈感……

所有知識,關鍵是學以致用,應用到生活中。

友們:中午好(✪▽✪)!天天好心情!🍎⛵️🙏


志活怪疑


想探討關於哲學的問題,難免非常的嚴肅、深刻、一本正經,也非常的不容易,須頗費一番心血。筆者擔心的是,未知有多少網友願意留心點擊閱讀文章,從而看重哲學思想智慧。

要說“哲學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在什麼地方”,依愚見,哲學思想理論的應用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及其變幻魔法,既可隨主人的熟練掌握而自由施法(應用),也可因法術不夠,即哲學理論素質欠缺而少用、甚或不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眾所周知,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把握客觀世界、客觀事物運動、變化和發展的思想指導原則(規律)。哲學是各分科科學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因此它一般不是用來解決各種具體細節問題的工具。哲學的最顯著功用在於提升人的胸襟、眼光及達觀睿智,使人站得高、看得遠,能夠從整體和全局上認識把握客觀對象(事物)。再進一步明細的話,哲學思想智慧是觀察、分析、綜合等思想活動,並應用於指導實踐解決問題,尤其是宏觀問題。比如像自然宇宙物質存在的根本性質,人類社會發展的運動規律,我們的主觀意識如何正確反映客觀外部世界,等等。

一個值得引起我們特別注意的問題是,迄今為止,人類的思想觀念、認識方法表現出很大的差異和很多分岐。對許許多多的事情、問題持有各不相同的觀點、態度和看法。

就拿當前世界範圍內大規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打個比方。當初疫情首先在咱們國家爆發時,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客們對此表現出輕蔑、冷寞和不屑一顧,甚至是隔岸觀火、幸災樂禍,唯願中國遭此劫難,他們置身事外、逍遙自在!不僅如此,一些政客還攻擊中國採取隔離人群、阻擋疫情蔓延的作法限制了公民行動自由、沒有人權,治疫措施不當等等。可當後來至今,疫情在他們那兒爆發時,他們抗疫行動緩慢、延誤戰機,造成民眾被感染、遭病毒攻擊,大量人員致病、致亡。可原來攻擊、指責中國的那些政府官員(政客)們卻從不反省檢查自己的工作責任,反而將這嚴重後果嫁禍於人,說什麼“中國病毒”、“武漢病毒”,“是中國控制疫情不力導致疫情蔓延”等等。

僅僅在對待這樣不可預料疫情病毒問題上,也表現出如此巨大的觀念、思想認識和抗疫方法措施的巨大分岐,甚至對抗,可見人類對於客觀事物認識之難以統一趨同。更不要說表現在其他方面的觀念和認識。譬如關於社會制度,關於生產方式,關於社會發展進程,關於人權、民主、自由,關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等。

所有這些思想觀念、認識上(主要在社會領域)的差別、差異,最終都會反映到人類認識的系統集成——哲學上來。所以歸根結底,哲學思想理論是具有階級屬性的理論學說。我們推崇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為無產階級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服務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及其唯物辯證法的總的概貌和基本觀點是: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物質運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內部的矛盾性。矛盾著的對立面又統一又鬥爭,由此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事物運動、變化的過程具有相對穩定的階段性,表現為從量變積累到引起質變飛躍。

客觀事物的辯證運動,反映到人腦的思想認識方法叫做辯證法。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核心思想方法,主張運動的、聯繫的、全面的看問題,通常概括為三大規律和五對範疇:1.質量互變規律;2.對立統一(矛盾)規律;3.否定之否定規律。a.原因和結果;b.必然性和偶然性;c.可能性和現實性;d.內容和形式;e.現象和本質(還可以總結歸納其他範疇)。這些思想方法(規律)是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維度反映事物存在、運動、變化和發展的狀態、特性特徵,是對客觀世界(包括思維過程)的分折、綜合和概括。

上述思想方法(思維規律),在我們的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適應情境和適應對象。能否恰當運用,取決於你的哲學知識、思想智慧底蘊及靈活操作藝術。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大的辯證方法(規律),如“對立統一”規律的應用可能不見經常需要。而在看待和處理大的社會問題,例如早年革命時期的國、共兩黨對待重大問題(如抗日戰爭),便可以應用“矛盾”(既對立又統一)方法解決。又如當今的國際社會,我們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也存在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鬥爭(運動)。在人類的共同利益(如保護地球環境等)是統一的,而在國家利益方面,尤其在科技方面美國千方百計打壓我國,表現出明顯的矛盾(對立)。

再聯繫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打個小比方。譬如我們鍛鍊身體進行保健運動,便可用“質量互變規律”來指導把握運動的“度”。既不可不運動和運動太少以至身體孱弱,也不可過激、過多運動而使得身體受傷受損。我們需要的是恰到好處的適當運動,這樣才能獲得理想的保健效果。——這些就是哲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完)


柔柔春風1


答:哲學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用在,觀察世界岀現,不明白的問題上,通過現象看事物本質,去解決問題,來改造世界,讓人民過的很充實,更幸福快樂!

例如:有人說括風下雨,電閃雷鳴,這些自然現象,是天上玉皇大帝按排的,可是自古以來,誰也沒見過,玉皇大帝長什麼樣?

唯物主義者認為,天上沒有神仙,也沒有玉皇大帝,括風下雨,電閃雷鳴,是自然現象,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經過科學試驗,也證明了唯物主義者的理論是正確的。

我國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組織與別的黨派,最大的不同是,共產黨人堅持,馬克主義的唯物主義世界觀,而別的黨派大部分,都是信仰唯心主義宗教,他們是有神論者。

由此可見,我國人民大部分都信仰,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大多數人都是,唯物主義者,是無神論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