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範】先後收養兩名棄嬰,20餘年悉心照顧-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今年49歲的楊紹英是蘆山縣思延鎮周村村人人稱道的“最美媽媽”。

為了照顧撿回來的一雙女兒,她放棄愛情,22年來無怨無悔,被評為第四屆四川省孝老愛親道德模範。

她的故事感動了很多人,還被改編成了微電影。

疫情防控期間,楊紹英在細心照顧患有腦癱的大女兒和年邁母親的同時,認真做好道路保潔工作,用實際行動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道德模範】先後收養兩名棄嬰,20餘年悉心照顧

楊紹英給大女兒宋婷餵飯

收養棄嬰 感動他人

“即使再給我一次機會,我的選擇還是和當初一樣。”楊紹英說,這麼多年來,日子雖然辛苦艱難,但她從不會後悔。

1998年8月初,結婚兩年的楊紹英,在從蘆山縣城回家途中,發現路邊草叢有一名嬰兒在啼哭,還有一張寫有出生年月的紙條。她抱起嬰兒四處呼喊無人應答,只好將嬰兒抱回了家。

嬰兒臍帶還沒剪,雙腳雙手伸不直,一隻腳長一隻腳短……當時,有村民猜想嬰兒有殘疾才被親生父母拋棄,紛紛勸說楊紹英將其放回原地,但她不願丟棄,決定撫養那名女嬰,給孩子取名宋婷,希望孩子能夠長得亭亭玉立。

宋婷半歲時,因患病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先天性腦癱。為了孩子的去留,楊紹英和丈夫產生了分歧,在極力勸說無果後,她毅然放棄了愛情,選擇獨自養育女兒、贍養年邁的母親。日子雖然艱難,但她沒有一句怨言,種莊稼、餵養家畜、打零工,想盡辦法維持生活,苦自己也從不苦女兒和母親。

2004年,楊紹英又遇到了一名被丟棄的女嬰。她和當初一樣,沒有任何猶豫收養了她,取名宋思雨。楊紹英寧願自己省吃儉用,也不願讓兩個孩子和老人受苦。她的事蹟也感動著周邊的村民,大家時常給予她和孩子幫助,用她的話說,她的兩個孩子是穿“百家衣”長大的,而這份恩情她也一直記在心裡。

宋思雨從小在母親的耳濡目染和教導下,勤勞、勇敢、孝順、有愛心,在認真學習的同時,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受到周邊村民稱讚。

“如今,小女兒懂事孝順,這也讓我感到很欣慰。”楊紹英說,宋思雨雖然在外讀職高,但每次回家,都會幫忙照顧奶奶和姐姐,操持家務,她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心懷感恩 樹立榜樣

“我的力量有限,只希望盡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照顧好家人,不給黨委政府添麻煩。”楊紹英說,她和家人一直都受到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和幫助,讓她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感受到了溫暖。

“4·20”蘆山強烈地震發生後,楊紹英一家因缺少資金,無法重建家園。最終,在黨委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她和家人住進了新房。她將感恩的話語刻在花崗石上,貼在了新房牆壁上,讓家人銘記恩情。

2016年,為了讓楊紹英方便照顧宋婷和老人,有穩定的收入,當地政府給她提供了一個公益性崗位,讓她負責鎮上的道路保潔工作。楊紹英十分感激,在悉心照顧好老人孩子的同時,盡力做好道路清掃保潔,以此報答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

疫情防控期間,楊紹英和往常一樣,每天一早起床,給宋婷洗漱完,餵過飯後,便開始進行道路清掃保潔,一直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用自己的方式為疫情防控貢獻力量。

“我以後不僅會照顧姐姐,還要孝順媽媽和奶奶。”受疫情影響,宋思雨新學期開學時間推遲,但她並沒有閒著,除在家學習之外,還會幫忙照顧姐姐、做家務。楊紹英忙於農活時,宋思雨還會主動承擔起道路保潔工作。用她的話說,母親一直是她學習的榜樣,以後她也會像母親一樣,盡全力給家人一個好的生活環境,用行動回報大家、回饋社會。

記者:李桃月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轉載自雅安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四川雅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