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近期,《最強大腦》開播,有一位選手,特別引人注意。

他叫凡正陽,只有13歲,就讀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別看他,年紀小小,腦力卻不凡,曾獲得過全國編程類比賽一等獎。

淘汰賽第一關,凡正陽表現就非常優秀,順利入圍。

有網友大喊羨慕 :"這智商我的天!"

有這樣的兒子,不知他的父母是怎樣的?可不,他爸爸也陪著一起來比賽了。

爸爸凡廣寬開玩笑說,他只是陪兒子練兵,能入圍比賽只是意外。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不過這個"意外"就是,爸爸竟然是第32名,比兒子更優秀!

有人感嘆,基因的力量真強大!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也有媽媽拿自己開玩笑:好希望我兒子有天也能和他爸參加類似的節目,千萬別像我這智商。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其實,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也想培養出這樣聰明的兒子。他也許不能像凡正陽那樣拿全國第一,但是拿個全校第一,全班第一也不錯啊,再不濟,拿個"小組第一"也可以呀。

世上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聰明一點,有出息一點。但生活卻總會有點小殘酷。

開學了,父母們為自己的孩子傷透了腦筋:

"我兒子就是沒有別人家孩子聰明。有一道題目,我和他講了三遍了,結果他還是沒聽懂!"

"暑假學了幾個月,我女兒連個應用題都不會解?不是學數學的料!"

"哎,我們家那個成績總是好不上去,要是他也能考95分就好了!"

……

總之一句話,"爸媽嫌棄孩子笨"是常事,"孩子能變聰明"是件大好事!

那麼,我們父母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變聰明一些呢?

樊登在一次讀書會上,和大家分享:原來,父母的語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卻一直被忽視!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想讓孩子變聰明一點,父母說話一定要注意以下4點:

1 要和孩子多說話

有一次數學節比賽,賽前等候區,我無意間發現了一對特別的母子。

"如果我比不好,會怎麼樣?"孩子信心不足,自我懷疑。

"認真考就沒事,我相信你能比好!"媽媽笑笑,安慰。

"可我覺得這次肯定很難,我有點緊張。"孩子還是沒有安全感。

"兒子,我給你講個小故事吧……"

媽媽沒有忽視,反而蹲了下來,給七歲的孩子講起了小故事,用說話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緩解了孩子緊張的情緒。

而其他父母,要麼是帶著孩子靜悄悄等在一邊,無視孩子正在發緊的身體,要麼就是簡單問幾句"上廁所了沒?""不要緊張"諸如此類的皮毛話。結果孩子越等越緊張,越問越害怕。

最後,比賽結果出爐,那個七歲孩子卻超常發揮,拿了一等獎。

父母們會說話,會和孩子溝通,就像高級的內功心法,能夠打通孩子的"任督二脈",幫助孩子在關鍵時刻變得更聰明。

而父母不會說話,不懂得和孩子溝通,會讓孩子原本清晰的腦子"打結"。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裡指出:

單單只是1~4歲期間,不同家庭的孩子接觸的到詞彙量,就相差3000萬!

最重要的是,這3000萬多的詞,大部分都是積極證明的鼓勵,和孩子溝通談話的詞語。

而父母和孩子說的這些積極的話越多,養出來的孩子更聰明!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孩子大腦的各個部分就像獨立的電話一樣,之間有著無數條"連接線"。這些"連接線"非常脆弱,不用就會自動淘汰,常用則會自行保留。

父母的"鼓勵""安慰"就能極大程度地刺激"連接線",保留它們,訓練它們,從而更好地開發孩子的先天潛能。

因此,父母說的話就是孩子進步的階梯。要想鍛鍊孩子的大腦,從開口多和孩子溝通開始!

2 不帶男女性別偏見

"女孩子,數學就是差一些的!"

"男生嘛,就是聰明一些的。數學就是好一些!"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偏科,是孩子的性別導致的。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大部分人的智商都差不多的。

樊登提到,經常接觸有關數學的詞彙,孩子的數學水平也會上升!

打個比方,我們父母經常和孩子說"1+1",孩子在計算"1+1"的時候速度就會變快!

普通孩子也可以逆襲《最強大腦》?父母只需說話注意這四點

而之所以女孩子數學普遍比不上男孩子,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女孩子從小接觸的數學類的詞彙太少了。

單單只是幼兒時期,女孩接受的"數學類"談話大約是男孩的一半,有關"數字"的談話只是男孩子的三分之一!

比如,生活中,看到洋娃娃,我們可能會和女兒說:"你覺得這洋娃娃好看不好看?"

而我們更有可能對兒子這樣說:"這裡有5個洋娃娃,你更喜歡哪一個?"

兩種提問最大的不同就是,和女兒交流我們更注重"情感",而和兒子交流時,我們更可能帶上 "數字"。

日積月累,女孩子接觸的"數字詞彙"就會遠遠少於男孩子。相對的,男孩子接觸的"情感類語言"也會比女孩子少。

父母的每一句話,其實都在刺激孩子的大腦。想要鍛鍊孩子的數學思維,我們的語言就不能帶有性別偏見。

3 多問"為什麼""怎麼辦"

孩子平時起床要穿衣服,以下是兩個媽媽的提問,你覺得哪一個更好?

第一個媽媽:"那你想不想穿這件綠衣服?"

第二個媽媽:"你今天想穿什麼衣服?為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這兩種提問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媽媽提的問題是封閉性的,孩子只能用"是"或者"否"來回答,孩子能夠思考的空間極少。

而第二個媽媽提的問題,更開放,孩子能有各種各樣的回答,更能訓練孩子的思考能力。

因此,父母在和孩子聊天的時候,應該多用第二種提問方式。

多問"為什麼"、"怎麼辦",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搜尋"合適的答案",而不是讓孩子簡單的回答"是"或"不是"。

父母和孩子的之間的談話,要是雙向的,要是你說一句我說一句的互動。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父母要多問為什麼,引導孩子積極思考,深入思考,孩子的思維會更深邃,想法也會更豐富。

只有這樣,孩子的大腦才能在無形之中得到更多的鍛鍊!

想要開啟孩子大腦探索之門的鑰匙,父母要學會多問幾個"為什麼",多問幾個"怎麼辦"!

4 不急於做出"好""壞"評價

當孩子做錯事情時,以下兩位媽媽的批評用語,您認為哪一種更好呢?

方式一:"你真差勁!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搞砸了!"

方式二:"你做了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方式一加了很多語氣詞,說明媽媽很生氣,孩子很差勁,後果很嚴重。

而方式二則只是在描述一個事實:這件事情做得糟糕。

同樣都是批評,但是效果卻千差萬別。

經常用方式一批評孩子,孩子很容易缺乏自信心,變得消極,遇到問題會選擇性逃避。

而方式二則不會讓孩子產生太多的消極情緒,並且會讓孩子意識到:我沒問題,我做事的方法有問題,我犯了一個可以解決的錯誤。

正確的批評能督促孩子不斷摸索新方法,不逃避,不放棄,慢慢建立正確的"成長型思維"。

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孩子,相信努力能夠克服困難,能夠激發大腦,變得越來越聰明。

因此,父母不就過早、過快就給孩子做的錯事下結論,批評時不能加太多語氣詞,儘量描述事情本身就可以了。

別忘了,父母的語言具有強大的力量。

用得好,它能幫助孩子塑造更好的大腦,發掘潛力,笑迎人生。同樣的,用不好,受傷的最後還是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要學會善用這些方法,從生活點滴出發,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作者簡介:亦云白,一線教育工作者,喜歡閱讀和故事,關心蔬菜和糧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