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很多唯物論的朋友心底不會接受人類會可能被機器人替代的觀念,畢竟目前距離產生“意識”的機器人還比較遠,很多人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人類正在各個領域被人工智能超越。

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在維基百科條目內容最多的語言中,當然是非英語版本莫屬,但是條目數量第二名是什麼語言,你絕對想不到。?德語、日語、法語、西班牙語、中文……都不對,維基百科條目內容第二多的語言是宿務語版本的!宿務語是什麼語言,估計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實它是幾乎只在菲律賓使用的一種小語種,全球懂得這種語言的人也不不過2000萬。而且這種語言的條目內容並不是很多人查詢,相反,經常活躍的用戶只有2位數,可是它的維基百科條目竟然達到538萬之多,僅次於英語!

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一切都是一個名叫“Lsjbot”的網絡機器人作的怪,宿務語版本的538萬條目,絕大部分都是它創建的。“Lsjbot”網絡機器人是一個負責瑞典語維基百科的名叫斯渥克爾·約翰遜的維基人開發的,主要目的是用於產生建立條目。目前“Lsjbot”是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遠超第二名。當然,人類目前還能感到欣慰的是,Lsjbot目前只能建立一些比較簡單的條目,配上基本的內容信息,缺乏人類作者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但是並不是說機器人在文章創造中不行,相反,現在很多新聞媒體已經使用機器人來編寫文訊。特別是在某些信息性的新聞中,如體育及金融新聞中,機器人編寫已經佔了很大比例,普通人根本看不出他看的文章原來是機器人編寫的。

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在電腦誕生不久以後,在存儲容量和計算速度上就開始超越人類了。隨著結合人類智慧及經驗創造的各種算法應用於計算機,如模糊算法、決策樹算法、SVM算法、人工神經網絡算法等等,人工智能已經可以自我學習,不斷超越自己,而無需人類在主動的輸入數據供其查詢。

在1997年的時候,“深藍”計算機第一次打敗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國際象棋名家卡斯帕羅夫,震驚了全世界,預示著電腦可以超出人類的策算能力。其實,“深藍”只是一種模塊組裝的電腦,還算不上人工智能,但是卻開啟了人類開始被機器超越的新紀元。

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隨著21世紀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深藍擊敗人類國際象棋手後的20年,橫空而出的谷歌“阿爾法狗”(Alpha GO)在人類引以為傲的圍棋上,先後大虐人類頂尖棋手李世石和柯潔。而就是這個讓人類“聞風喪膽”的“阿爾法狗”,卻在不久以後以0:100打敗給另一個絕世人工智能AlphaGo Zero。更可怕的時候,“阿爾法狗”是在吸收人類幾百萬個棋譜,經過數個月的“殘酷”訓練而成為高手,AlphaGo Zero卻是從沒有接觸過人類棋譜,只是自學了三天,就超越了“阿爾法狗”!


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AlphaGo Zero是基於神經網絡和搜索算法重組得到的算法,可以理解計算機的高級語言。在不斷的學習進化過程中,神經網絡的計算機控制也越來越準確。目前,人類已經逐步進入智能AI時代,AI手術機器人、AI無人駕駛、無人工廠、無人商店、AI課堂等等,人類目前不能被機器人替代的領域越來越少。有些人可能會說,AI只能沒有意識,是無法替代人類的。可是看到波士頓動力的逆天機器人,看到完全自我學習超越人類的人工智能,難道就不值得一點擔憂嗎?

人類將在各個領域讓位AI?維基百科最高產的作者居然是機器人

或許,各種科技文章描述未來生活是美好的,但是作為多疑和“杞人憂天”的小編,心中卻有一種難以言明的擔憂。畢竟AI隨著算法或者邏輯越來越複雜,不要說產生“自我意識”,就是某一天出現了人類預測不到的命令,對人類來說,也是難以接受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