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0年了,大學男女混住還這麼敏感嗎?

最近,河南科技大學男女混住成為了大家茶餘飯後談論的熱點。在國內絕大多數高校實施男女隔離住宿原則的背景下,此舉必然引發難以避免的爭議。

難道在大學男女混住真的不可以嗎?大學男女混住這件事情本身是否合適呢?

都2020年了,大學男女混住還這麼敏感嗎?


我們首先來看下,大學教育起源早於我們並且也普遍領先我們的歐美國家大學是如何規定的:歐美大學的寢室混住政策最為普遍的是男女寢室可以共存在同一寢室樓層,甚至同一樓層,並且可以共用一定的公共空間。其次是在“無性別運動”的提倡下,以美國為首的大學開始逐步放開同寢室男女混住的規定,並且這樣的選擇是給予學生自己抉擇的,但其中一般只允許高年級學生,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名校也在其中。

都2020年了,大學男女混住還這麼敏感嗎?


反觀我國,在我國大學實行男女混住真的現實並具備操作性嗎?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高校擴招帶來的住宿壓力

近年來,我國每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錄取人數幾乎都保持在50萬上下的量級增加,日益增加的學生嚴重擠壓原有的住宿空間,更甚者現在一些學校的研究生、博士生的住宿條件也是各降一檔,部分有資金裝修的學校更是在重新裝修,縮小原有寢室面積,擴充寢室數量。

第二,大學男女性別比的巨大差異

我國本身就面臨著出生性別比差距大的問題,2019年的男女比為104.45,男性出生較多。然而在大學之中,文科類院校女生佔了絕大多數,理工類院校男生佔了絕大多數,因此男女寢室的安排就成了一個難題。如果按照樓來分的話就會造成空置和多出的難題。

第三,國內外學生情況不同

國外的性意識及性別平等意識較強,要求男女混住一般是學生自己主動提出的,而非學校管理層決策安排,並且國外學校住宿資源相對較好,給予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因此國外進行男女混住阻力小。較之國外家長及學生的性別觀點比較保守,一般認為住在一起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因此本能上一般都是比較牴觸的。

都2020年了,大學男女混住還這麼敏感嗎?

​總的來說,國內也有一定的大學男女宿舍混住,但一般都是學校安排、同樓不同寢,並沒有十分出格的事情。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或你的孩子要在大學男女混住,你會願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