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據《中國日報》援引西方報紙雲,依靠有組織的專業性消防隊滅火的歷史只不過三百年,維也納消防署隊認為自己是世界上資格最老的消防機構,將在八六年舉行它誕生三百週年的紀念活動。實則大不然,我國早在北宋之初,就已有了專職消防隊,其創建之早、組織之嚴密、器械之完備、人數之眾多,均屬史無前例。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明代水銃四圖


公元九百六十年,宋王朝建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久亂得治,社會經濟日益發展,呈現一派繁盛景象。京師汴京(今河南開封市),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郭廣闊,人口稠密。城內店鋪多不勝數,供娛樂的勾欄、瓦舍比比皆是;官屋民房櫛比鱗次,毗連無隙。由於屋宇接棟連簷,風燭之患最甚,每有不慎發生火災時,漫延難滅,貽害無窮。據此,仁宗登位(-○二三年)後,即制定了嚴密的消防措施,降旨在京師廂軍中,挑選部分軍士,別為隊伍,建置為專事消防機構—軍巡鋪。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汴京城中,“每坊巷三百步許,有軍巡鋪屋一所,”每所軍巡鋪設鋪兵五後其在務是“夜間巡警”督促居民按時熄燈,及時發現火警,軍巡鋪”又於高處磚砌望火樓,樓上有人草望”軍士輪班更替,晝夜不絕,風雨寒暑不避。其職責是發現、報告火警。樓下有官屋數間,屯駐百餘專事滅火的軍士,並備有多種救火器械,諸如大小桶、麻搭、斧鋸、梯子、火叉、大索、鐵錨兒等等。這些軍士都經過了嚴格訓練,技精、藝高、膽大,責任心強。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擔任夜間巡警或在望火樓上瞭望的軍士,一旦發現哪裡起火,便飛報駐在樓下官屋中的軍士,他們立即攜帶消防器械,奔赴失火地點撲救:同時,飛報失火地段的軍政長官廂主、開封府尹及負責京都衛成的馬步軍殿前三衙,“各領軍撲滅”。各支部隊密切配合,有的警戒彈壓,維持秩序,有的救護、安置受傷居民,有的搶救財貨,有的救火,有條不素,故面“每遇火發撲救,須臾便滅”,“不勞百姓”。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左上角一座高聳的塔狀建築物。這是望火樓,城市消防設施之一

軍巡鋪的職責,既在滅火,又在防火。北宋“京部火禁甚嚴”,時至夜半,不論官宦、百姓,均須按規定熄燈,不得違逆。夜間巡鋪的警兵穿街走巷,監督火禁執行情況。故凡有蘸祭者,均須在半夜以後舉行儀式,並事先通知軍巡鋪,使鋪兵心中有數,以免誤把蘸祭時焚燒紙錢當作火警,引起混亂驚恐。仁宗時,樞密使狄青府中夜醢,經辦人因疏忽而未預先報貨,至半夜後,望火樓上軍士發現火光,急忙通知鋪兵出動,又去報告廂主及開封府尹,了一場虛驚。第二天街頭巷尾盛傳狄樞密家有光怪出現,狄青為此深自不安。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南宋建立後,京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市)的消防機構更趨完善。市區每近二百步,就置一個軍巡鋪,主要街道口均設建“防隅官屋”,電駐消防隊,時稱“防軍”,全城的專職防偶軍多至二千三百餘人,望火樓有二十三處之多。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宋代消防器材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宋代消防器材


如今一有火警,一隻電話,消防車即飛駛而至;當時只能靠乘馬或步行報告火警為了及時傳報火警,召集各處防隅軍協同迅速撲滅,朝延特地定了報警信號:白天當某一望火樓上的軍士發現哪裡失火,立即用旗幟指明方向地點朝天門內失火,以三旗指之:朝天門外失火,以二旗指之,城外失火,以一旗指之;晚上則以燈籠代旗。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宋代望火樓復原圖


宋代的軍巡鋪一世界上最早的消防隊(茂倩)

清明上河圖中的北宋汴京望樓(紅圈處)

對於忠於職守的防隅軍士,官府會給予獎賞,受了傷的公費醫治,給假療養;“若不竭力”,諸如翫忽職守、顧身不前者,立依軍法治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