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兩山”理念 推動綠色發展

 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5年再次來到浙江安吉縣餘村考察。15年來,餘村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發生巨大變化,美麗鄉村建設在這裡變成現實。圍繞“兩山”理念及我國綠色發展實踐取得的成效,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學者。


踐行“兩山”理念 推動綠色發展


  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以“兩山”理念為指導,餘村在實踐中逐步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提到,走綠色發展道路,能夠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餘村積極轉變發展觀念,逐漸復原綠水青山,取得了綠色發展成果,既美了“綠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銀山”。“兩山”理念引領美麗鄉村建設,構成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基調。“兩山”理念在全國各地得到充分踐行,成為各級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行為準則。

  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谷平談到,餘村踐行“兩山”理念,走上了“產業因綠而興旺、人民因綠而幸福”的良性發展之路,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標杆與示範。浙江大力踐行“兩山”理念,深入推進美麗浙江建設,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浙江之路。

  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聞海燕表示,安吉餘村、魯家村等地通過創新體制機制、打造村級發展平臺、創新管理模式、健全利益聯結機制等方式,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帶動廣大村民特別是貧困戶、低收入戶參與經濟發展。全體村民在保護生態環境中收穫了綠色福利,在實現綠色發展中獲得了綠色效益,在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中提高了生活品質。

  以餘村為代表,全國各地踐行“兩山”理念取得了顯著成就和豐富經驗,在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彰顯出重要意義。

  談到踐行“兩山”理念的重要借鑑意義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紅利,實現自然資產保值增值,生產出優質的生態產品。二是利用自然提供服務,如利用太陽能、風能、水能等為人類提供能源服務,逐漸替換傳統能源,將其轉換成經濟發展的內生、持續、清潔的動力,同時推動發展相關產業鏈,促進就業。三是通過技術革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導下,我國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了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進程。習近平總書記在餘村考察時指出,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於法穩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是對“兩山”理念內涵的再昇華、再豐富、再提高,實現了從理念到實踐的跨越,成為新時代我國綠色發展的根本遵循。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這一理念的認識和理解也隨著各地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而不斷深化。

  周谷平談到,“兩山”理念既為處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提供了行為準則,又為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綠水青山既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要素,也包括各地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生態環境資源,更包括與之相關聯的生態產品和服務;金山銀山不僅侷限於這些生態要素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更包括綠水青山帶來的長遠利益即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民生福祉。我們對“兩山”理念認識的演變,體現出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發展觀念的進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全國人民對於生態文明的高度認同,也為國民經濟綠色發展指明瞭方向。楊振斌表示,當下受疫情影響,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決心依然堅定不移。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當今世界可持續發展的大勢,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才能促進可持續發展。

  談到如何推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諧共生時,潘家華提出,要讓綠水青山更有效地滿足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就必須轉換髮展思路和方式,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順應自然,在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提下利用自然資源。

  聞海燕認為,通過轉變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實現保護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和諧統一。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實質上就是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人與社會的關係。餘村的發展證明,以綠色發展理念重塑發展方式,能夠從根本上處理好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人與社會的關係。

  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

  受訪學者認為,應充分總結運用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成就與經驗,繼續踐行“兩山”理念,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持續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於法穩談到,在認知層面,應加強對綠色發展理念的普及,增強全民綠色發展意識,促進全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綠色化。在實踐層面,應因地制宜,推動產業發展的綠色化,實現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轉化。處理好國家總體目標與基層具體目標之間的關係、生態目標與經濟目標之間的關係、數量目標和質量目標之間的關係、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係、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之間的關係。要依據綠色發展理念,正確選擇產業及其發展模式、路徑,立足本地實際引進企業,推動產業的綠色發展。應通過逐步完善相關制度,提供製度保障,並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及效果評價,更好地解決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出現的問題。調動全民參與的積極性,實現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民參與。

  “踐行‘兩山’理念應充分發掘專家智庫資源,發揮高校學科和人才優勢,加強相關學科發展。”楊振斌認為,廣大高校科研工作者要積極推進科研成果的轉化,有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通過課程教學、社會實踐、價值引領等方式,積極引導青年學子關注和投身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讓青年學子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不斷作出新貢獻。

  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黃賢金認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我們要轉變發展理念,協調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積極進行生態補償,實現從富民到富民、福民、安民並重。在政策制度上,要改革GDP核算體系,增強對於地方政府綠色發展行為的引導。要從要素治理轉向國土空間治理,使發展“有邊”,保護“有界”,管制“有疆”,推動構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周谷平提到,我們應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不斷創新踐行“兩山”理念的通道與機制,把“兩山”理念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要在頂層設計、產業發展、營商環境、協同治理、技術創新等方面不斷實現突破,更好地推動綠色發展,更高質量地踐行“兩山”理念。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廣祿 夏立 陳鍊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眾號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