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澧鹽化:“綠色“的不僅是礦山,還有產品

常德津市牛肉粉,名聲在外。

很少人知道的是,湖南美食必不可少的調味劑——鹽,也多半來自這裡。6500 萬年前的滄海桑田,在這片土地深處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鹽礦,在千萬年之後,慰藉著湖南人,甚至全世界人們的味蕾。

湖南省湘澧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坐落在津市皇姑山麓。1969 年,"紅一井"噴湧的滷水,結束了湖南不產鹽的歷史,數十年後,公司已具備年產鹽硝 100 萬噸的生產能力,鹽硝產品沿著交通線,抵達世界各地。

輝煌背後,也有成長的陣痛,廠區曾經濃煙滾滾,粉塵飛揚。如今,高聳的煙囪即將拆除,廠區綠樹成蔭,今年被自然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級"綠色礦山"。不過,在湖南湘澧鹽化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宋海看來,"綠色"不僅僅是礦山的"綠色",還是產品的"綠色"。

結束了湖南不產鹽的歷史

湘澧鹽化:“綠色“的不僅是礦山,還有產品

△建礦時工人們鑽井場景。

湘澧鹽礦的老礦山人,依舊記得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1969 年,鹽井礦區開鑽第一口鹽井,一個月後,用圓鍋土法熬出了湖南省第一批鹽,湖南從此結束了從宜昌三鬥坪挑川鹽的歷史。

其實,早在明朝時,湘澧鹽化礦區所在地鹽井鎮,就有產鹽記錄。據清同治《直隸澧州志》載,"鹽井在此(澧州,即澧縣)北六十里張家廠,四面山麓環抱,中通一溪,溪上石井一,明時取井水煎鹽,於此設官鹽,之後,廢於寇亂,並亦漸淤,今百灶遺基及官署尚存"。但是,因為該處的鹽礦埋藏深,產量實在太小,這個鹽井並沒有改變湖南缺鹽的現狀。轉機發生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備戰、備荒、為人民"的三線建設如火如荼,1967 年,位於澧縣鹽井鎮的鹽礦被列入"三五"計劃和國家"三線"重點建設項目。處於安全和交通考慮,廠區選址臨澧水的津市,華國鋒把澧水稱作"炸不斷的交通線"。津市,因此成為一座鹽城。

"當時,湘澧鹽礦可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真空製鹽企業" , 回想起那段篳路藍縷的創業史,老一輩鹽礦人依舊激動。他們風餐露宿、鑽水擔井、鋪設輸滷管道 …… 高聳的煙囪終於冒起濃煙,製鹽進入新的階段。沿著澧水,過洞庭,入長江,湖南生產的鹽輸送到全國各地。

礦二代徐蘭芳,有著湘澧人特有的熱情和淳樸。

他在鹽礦長大,雖然沒有經歷過艱難而又令人激動的創業時期,卻感受過那種廠礦火熱的激情和獨有的溫情,"廠區有電影院、醫院、幼兒園,賓館,甚至還有舞廳呢 …… "當然,伴隨這些美好記憶的,也有廠區揮之不去的煙塵,和路面隨處可見的鹽。"煙囪整天排放著濃煙,辦公室不關窗戶,桌子上很快就是一層灰。"廠區的鐵質管道,時常被腐蝕而發生滷水滲漏,漏至路面滷水被蒸發,留下一層白色的鹽。"白色"和"灰色"的記憶,漸漸遠去,如今行走在湘澧鹽化,滿眼綠色,當年開拓者們種下的香樟樹亭亭如蓋,綠色,成為湘澧新的色彩。

"以前使用的是周邊小煤礦的煤,含硫量高。每小時要從河裡取水 4000 立方米,而且廢水直接排放到河裡。隨著環保節能意識的提高和得益科技進步,這一切都已成為歷史。現在管道和容器都是鈦材,不容易腐蝕,也就不會滲漏了。"化學專業出身的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宋海,來到湘澧鹽化不過三年時間,卻對曾經的問題如數家珍,他更喜歡從專業角度剖析曾經的問題所在。

湘澧鹽化:“綠色“的不僅是礦山,還有產品

△湘澧鹽化航拍

廠區高聳的煙囪是津市工業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給這個小城帶來過榮光,也帶來過濃煙,如今,煙囪已廢棄,不久的將來,會被拆除。 取而代之的是國內最領先的超低排放脫硫脫硝裝置和高大的冷卻塔,"天氣冷的時候,才可以看到冷卻塔冒起的水蒸氣。"宋海指著冷卻塔說,從煙囪到冷卻塔,從濃煙到水蒸氣,是湘澧鹽化的蛻變和華麗轉身。

湘澧鹽化:“綠色“的不僅是礦山,還有產品

△湘澧鹽化礦區,六個圓形的容器是儲滷罐。

"真正實現零添加"

湘澧鹽化:“綠色“的不僅是礦山,還有產品

△儲滷罐

礦山,在離津市 40 公里外的鹽井鎮,鹽井地表之下,是一個內陸湖相沉積區,由古海逐漸退化而成,其中的鹽最後被深埋到了地下。所以,在鹽井鎮這看起來丘崗起伏的地方,地下卻是一個巨大的井礦鹽床,起伏的丘崗之中,分佈著幾十對鹽井。據說老鹽井就在鹽井水庫的中心位置,修水庫時老鎮整體搬遷,鹽井也就隨之湮滅。"鹽井水庫通過 30 公里的"人工天河"——洈水水渠,串起湖北洈水水庫,洈水水庫是這一帶上百萬人的飲水水源地,也是礦區採礦的取水地。"宋海介紹,在井礦鹽水溶性開採中,水對鹽的品質有重要的影響,"因為水源條件好,所以我們鹽的品質非常高。"公司新開發的"活水鹽",就是採礦取水來自飲用水源的意思,"日本在中國進口食鹽還有醃製品,對鹽的檢測,我們的鹽都符合他們的技術標準。"

湘澧鹽化:“綠色“的不僅是礦山,還有產品

△紅一井,是礦區第一口鹽井,1969 年出鹽。

礦山就在鹽井水庫旁,多年之前,這裡原無公路交通,隨著鹽礦的建設,逐漸也自成一個小社會,"還有冰棒廠呢。"張文利在礦區長大,如今,開採技術進步,不需要太多人力,大部分的工人已經搬遷到廠區,礦區只需要幾個人值班,張文利就是其中之一。張文利帶著我們參觀礦區的第一口鹽井——紅一井,鹽礦的開採跟我們想象中的相去甚遠,這裡的鹽礦並非以滷水形式存在,它是結晶礦體,需要採用水溶式開採的方法,將其溶解,再從鹽井中依靠壓力採出。所以,我們能看到的只有一個控制井口的閥門和一段通往地下井的管線,簡單得超乎我們想象,注水井的閥組略多一點,但也並不複雜。

"每天都有人巡查,如果滲漏,及時處理。" 地下的場景,我們無法看到。但是,為了防止地質塌陷等災害,通過衛星遙感技術實時監控,"這裡的鹽層埋藏較深,在 500-800 米之間,所以相對來說,不容易發生塌陷,為了保證地質安全,組井之間會保持近 300 米的距離。礦區的技術人員胡海兵說。

水採的鹽井的滷水沿著管道輸送到儲滷罐,並通過泵站和管線穿越丘陵,輸送到四十公里外的津市,那裡是一個鹽加工中心,滷水在那裡將加工成為純度高達 99.6% 的鹽產品,這也是全國唯一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食用鹽。以前輸送管道容易腐蝕造成滷水的滲漏,對沿線土地造成汙染,經過湘澧人不斷探索,三次改進管道材質,現在使用鋼骨架 PE 管道和相關技術,這個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滷水通過管道到達 40 公里外的廠區,首先要進行滷水淨化,"淨化過程中,會產生鈣鎂泥,以前是直接廢棄,現在在淨化過程中進行脫水乾燥,再脫硫,經過處理的鈣鎂泥,可以用於水泥製造和鍋爐脫硫。"宋海說,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甚至供不應求。湘澧鹽化採取真空製鹽工藝,"以前每小時要從澧水河裡取水 4000 立方米,經過技術升級改造,每小時只要取水 400 立方,只是蒸發過程的一個補充。"廢水零排放。

2019 年,公司投入 3200 萬,對電廠鍋爐等進行技術改造,採取超低排放的技術,"現在甚至超過歐洲超低排放標準。"宋海說。

在宋海看來,"綠色"不僅僅是礦山和廠區的"綠色",產品"綠色",也是"綠色礦山"的一個重要目標。 湘澧鹽化製鹽系統節能增效技術改造項目—— 12 萬噸年綠色生態顆粒鹽項目即將完成,在這一項目完成後,滷水處理,完全是物理方法,採用陶瓷膜技術,蒸發結晶,控制顆粒度,不再需要添加綠色抗結劑,可以算是真正的零添加、綠色食用鹽。

瀟湘晨報記者 唐兵兵 通訊員 鄒禮卿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