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爸爸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孩子陪孩子媽媽,媽媽會不會理解爸爸呢?

徐爸愛生活


爸爸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孩子、陪孩子媽媽,媽媽會不會理解爸爸?這應該是大部分媽媽都會經歷的心路歷程,我認為從理性上講媽媽是會理解爸爸,從感性上講媽媽不會理解爸爸。都說女人大多是感性的,那麼寶媽也是矛盾的,時而理解,時而又不理解。

心理學家、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發現,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有兩種,他將這兩種方式類比成不同的系統,並命名為系統一和系統二。

系統一代表的是快速地、自動化地、情緒性地、不假思索地處理信息的方式。它是一種更加本能的處理信息、做決策的路徑,更像是人們的“感性系統”。

而系統二代表的則是邏輯性地、慎重地、有意識地處理信息。這是一種運作更緩慢,需要人們付出努力的認知方式。人們通常在 處理更困難的問題時才會採用,所以它也被認為是“理性系統”。

卡內曼認為,每個人都同時擁有這兩種系統,但人們運行它們的情境和頻率存在差異。 這就是為什麼寶媽總是矛盾,時而理解時而不理解。我就是這樣,道理都懂,但就是不自覺的會埋怨。

那麼什麼時候理解,什麼時候不理解。根據自己的心理變化總結:

由於女人特殊生理,每個月經前心情特別容易焦慮、煩躁、易怒。月經前體內激素水平平衡失調導致的經前期一週左右最為敏感。有的女性會痛經,身體的疼痛帶來的是心理上的脆弱,可以說,這是女性最為脆弱的時期,就很容易感性,而不理解爸爸,等過了這個階段,身體恢復正常了,心情好像沒有那麼糟了,這時候就容易理性,覺得他也不容易。

作為沒有生過娃的女性都會定期有些負面情緒,更何況是生過寶寶的媽媽。自己是過來人,特別能體會,有一年多的時間心裡都不能徹底從這生孩子的創傷中走出來,我自己明顯的發現自己脾氣比之前大很多,什麼事都容易生氣,老公說我變了,脾氣怎麼這麼大!導致我們已經不能好好說話了。剛生完寶寶沉靜在喜悅當中這前期還是能理解的,但時間長了喜悅的成分慢慢減退也就不理解了。

寶爸不經常在家,遇到什麼事都得自己解決,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時候,是矛盾升級的時候。而且傷害對寶媽是不可修復的,我不知道別人怎樣,我是這樣,特別生氣,寶爸會埋怨你沒有帶好娃,不上班,連孩子也帶不好。這句話是我不能接受的,作為寶媽誰不想帶好自己的孩子呢!都希望自己生病來代替寶寶。誰也是第一次當媽媽,在不斷的摸索、嘗試中找到最適合自己寶寶的帶娃方法。就越想越委屈,是因為寶爸的不理解,也有可能寶爸說的不是這個意思,但對於寶媽聽來的就是這個意思。因為自己受了委屈,那麼之後就不會總為寶爸著想,時間長了慢慢的就不會理解寶爸了。

如果是和老人一起帶娃的可能會矛盾更多一些,帶娃理念不一樣等。講給寶爸聽,沒有得到自己滿意的答案,是不是也會不理解!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溝通達不到共鳴。寶爸的一句老婆你辛了,可能抵過千言萬語, 但寶爸不善於表達,以至於覺得寶爸不心疼人。

這就是寶媽的心路歷程怎麼就到不理解了。但是後來發現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對寶寶都生氣,不耐煩,這使我意識到自己的心態要改變、調節,在這樣下去豈不成怨婦了。

現在疫情特殊時期,寶爸承受工作壓力比之前要大的多,寶媽由於出不去,帶娃可能比之前還要難度加大,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各式各樣,但終歸到底我們還是要自己開導,適時的和家人溝通,一起度過這個難關。給孩子家人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曦夢媽媽


爸爸忙於工作,沒有時間陪孩子,陪孩子媽媽,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一般來說,孩子媽媽會理解,但是理解不代表不會委屈,不會埋怨。

因為一個幸福的家庭,是需要所有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維持的,孩子的成長也是需要父親的陪伴的。

雖然孩子爸爸在外面努力工作,也是為了這個家,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父親角色的缺失,無論對家庭,還是對孩子,都是一個重大的缺憾。

同時,為了彌補這個缺憾,孩子的媽媽就必須加倍的努力,來維持這一切,從而必然會過得格外的辛苦。其中的心酸苦楚,也是無法為外人道的。

所以我覺得,爸爸在外忙於工作,沒時間陪孩子和孩子媽媽,孩子媽媽是會理解的。但也請在外面工作的爸爸們,也多多理解媽媽們在家的不易,畢竟,夫妻之前只有彼此理解才能長長久久。

原本我老公的工作也是在外面的時候多,一個月也就在家住十個晚上的樣子,孩子小時,我帶的也是非常辛苦。

記得孩子小時候,有一次我們母子倆都感冒發燒到了39度,孩子的爸爸又忙,我只能自己揹著孩子去醫院掛水。卻因為孩子小,需要照顧,我自己不能打針只能服藥堅持著。

那個時候,說實話,雖然理解他在外面打拼不易,但心裡也不是不委屈,不是沒有埋怨的。

好在老公也理解我,不論多忙,他每天都會打個電話給我,問候一下,關心一下孩子,只要一有時間就會回家來陪伴我們母子。所以我們的家庭才會一直過得這樣幸福。


菁典茗記


我的家庭一直都是這樣的狀態,爸爸忙於工作,家裡家外孩子基本上都是我,雖然也有抱怨,但更多的是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