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吐槽”到“跳槽”,中間隔著“三個聚焦”

從“吐槽”到“跳槽”,中間隔著“三個聚焦”

薪酬,對職場裡的人是最敏感、最重要的問題,沒有之一。

因為這從側面印證了那句俗語——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不是嗎?現代人的生活承壓愈重,缺什麼也不能缺錢。公司不少員工就經常為“錢”而煩惱,認為老闆給的太少了,配不上自己的辛苦付出,心生哀怨和牢騷,以至於怨聲載道——這就是“吐槽”——為錢吐槽不丟人,畢竟是職場裡的“首吐”。

這也能在筆者諮詢工作中得到驗證。我們在企業裡開展診斷時,常用的工作方法就是“訪談”,尤其是在薪酬項目訪談中最常聽到的就是“我們工資太低了”、“真想離開公司,可又捨不得”、“其他部門都比我們高”…… 聊一個小時的天,關於薪酬的內容能佔到60%以上,而且是翻來覆去的談“自己的工資有多低”。

筆者瞭解他們說的幾乎都是實話,但實話範圍有很多,始終圍繞“工資”一直講實話則暴露了職場人的最大“實話”——薪酬就是職場人最關心的話題,所以才會久“吐”不衰。但是,吐到一定極限,就會發生裂變——同樣一口“槽”,由“吐”轉為“跳”——是為“跳槽”。當然,觸發跳槽者,薪酬為大,晉升機會次之,再次是公司平臺,三者合稱為員工的“三個聚焦”。

01

員工的三個聚焦

不要老說員工太現實,現實的是員工自身就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說員工有“三個聚焦”,則實錘確鑿,有“據”可考。

一份是智聯招聘公佈的《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通過該報告中“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原因”和“2018年春季白領跳槽最看重因素排行”兩大問題調研來看,薪酬仍是公司白領選擇跳槽最重要的選項,而且,企業發展前景不明、晉升受限和福利待遇等幾個因素也構成了白領頻繁跳槽的主要動機。

相比之下,工作生活失衡(工作太忙)、對工作的興趣以及人際關係(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等因素對於跳槽的影響,遠不如薪酬待遇、晉升和企業發展前景重要。求職者普遍比較“現實”。


從“吐槽”到“跳槽”,中間隔著“三個聚焦”

對於目標工作,吸引白領加入的因素也是薪酬和福利居首,職位晉升次之,再次就是企業發展前景。為此,白領甚至願意犧牲部分生活時間、工作興趣以及通勤時間。


從“吐槽”到“跳槽”,中間隔著“三個聚焦”

另一份是LinkedIn(領英)與怡安翰威特合作研究公佈的《2019人才流動與薪酬趨勢報告》,該報告中“影響職場人選擇職業機會因素的重要性”這一調研結論顯示,在衡量工作機會時,薪酬福利、晉升空間這些事關職場人切身利益的因素重要性極高,而公司平臺資源和穩定性、團隊管理方式和工作氛圍等因素也排名靠前。


從“吐槽”到“跳槽”,中間隔著“三個聚焦”

統計原則

:本報告基於 LinkedIn(領英)的專有會員數據、怡安翰威特的薪酬調研數據、案頭市場研究等。

樣本人群: 參與者包含 114 位女性,259 位男性;六成在千人以上的大型公司工作,工齡五年以上;以管理人員為主,涉及產品、行政/人力資源、項目管理、信息技術與工程等 14種職能。

數據來源:《2019人才流動與薪酬趨勢報告》,由LinkedIn(領英)與怡安翰威特合作提供。

通過上面兩份一前一後、一內一外的調研報告,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職場人在流動過程中,對自己有利的因素都在意,而優先在意的是薪酬福利、晉升機會、公司平臺(包括髮展前景、資源和穩定性、團隊管理方式和工作氛圍等內容)這三項要素。這也是職場人在工作中,普遍現實的三個“聚焦”的核心訴求:薪酬福利、晉升機會、公司平臺。

再看其他類似的調研報告,幾乎無一例外均反映了這三個“聚焦”的內容。

02

三個聚焦:利、名、權

僱傭時代以來,任憑風雲變幻,職場人對“三個聚焦”的專一性,堅如磐石;就像男人其實很專一,無論多少歲,都喜歡20歲的漂亮姑娘一樣。

職場人對“三個聚焦”的核心訴求,情有獨鍾,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結合我提過的HR-4P框架,“三個聚焦”之薪酬福利、晉升機會、公司平臺,分別對應了Payment 薪酬/待遇、Position職位/角色、Power 激勵/賦能三個P要素(詳見下圖)。


從“吐槽”到“跳槽”,中間隔著“三個聚焦”

聚焦一:利——Payment 薪酬福利

從市場視角看,薪酬/待遇是人力資源價值的市場形式,或稱“人力資源價格”;從分配視角看,薪酬/待遇是企業對員工人力資本要素貢獻的回報。Payment薪酬/待遇,包括以基本工資、補貼、變動收入和福利等為典型代表的經濟性報酬和非經濟性類的待遇。其中,基本工資買的是員工的上班時間,補貼買的是員工因工作帶來的不便利,這兩者對應的是員工的責任;變動收入買的是員工對工作的努力程度,對應的是業績;福利買的是員工的歸屬感,對應的是忠誠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薪酬福利是員工流動的最大驅動力,沒有之一。無論是基層員工,還是高管幹部,薪酬福利解決的是員工的生理需要和安全感的問題。有了工資、獎金和福利,員工才能實現溫飽,才能不斷改善生活,才能買車買房,有資本去阿拉斯加看鱈魚躍出水面,去馬爾代夫“魚翔淺底”,到阿爾卑斯“鷹擊長空”,或者打飛的到倫敦喂鴿子、當天能趕個來回。

聚焦二:名——Position晉升機會

工業時代,Position 一般是People人力/人才的運營平臺,職位是工作或任務的集合,是連接個體人和整體組織的樞紐。移動互聯時代,組織柔性化是企業對多變的外部環境的自適應調整。實踐證明,高效的組織運轉依然需要清晰的分工和協作,職位並沒有消失,恰恰相反,它轉化為“角色”,顯得更靈活多變。職位或角色均是人之好“名”的載體。

《儒林外史》裡提到,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這是典型的正話反說。越是強調“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就越是對其有無限的好感。君可見,世人一見了功名,無一退縮甚至捨命求之。追求名是人類進化的結果,有名有助於遠古人類的生存,所以被刻在了基因裡。到了現代,人們追求名的狂熱度不減反增,就像痴迷高熱量的食物一樣。職場人關注晉升機會,實則追求名,而只有高職位或大角色才能彰顯“功名”。


聚焦三:權——Power 公司平臺

基於人性,組織裡需要有一套系統的機制對People進行績效考核;而分權是企業對People最好的激勵方式;也是組織賦能的應有之義。簡單概括,Power所能表達的要義就是以權力思維為基礎、績效為工具的激勵或賦能,它有著最豐富的內涵。Power在工業時代側重於激勵,多體現在“多分錢”上,特別是以股權等為代表的中長期激勵;在信息時代側重於賦能,尤其是“分權”。

組織裡分配權力是企業對人才最好的激勵方式,也是賦能的基本義,沒有之一。職場人關注公司平臺只是個統稱或表象,而真相是以權力訴求為核心和根本,注重組織發展前景、資源和穩定性、團隊管理方式和工作氛圍、組織文化、職業興趣等衍生性內容,確保這種“權力”享有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要麼給我權力享用,要麼讓我待得舒適,但均要求穩定感,並可持續地擁有。

03

吐槽誠可貴,跳槽價更高

我們常見網上很多人勸說現代職場人:不要吐槽,因為沒用,不如省省力氣好好學習技能,讓公司離不開你;不要跳槽,動不動就離開現任找下任,跳來跳去傷害的是自己的前途。筆者一貫認為,這些都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雞湯”,不在當事人的立場,當然可以隨意勸告。

這裡暫不說“讓公司離不開你”的“你”永遠都是少數人,而多數人很難成為那些“少數人”。就說“吐槽”本身,好處比壞處多,心裡不爽吐出來起碼遠離抑鬱症,吐槽出來,既可以洩洩私憤,又可以讓公司瞭解你的訴求或問題,更能幫助公司進步。試想,憋在心裡,苦大仇深,暗自較勁,於私於公都不利,還不如一吐了之呢。得罪人只是個偽命題,哪個生來不吐槽?

當然,吐槽累了,還一無所獲,那還有跳槽嘛。現代社會鼓勵職場人自由的流動,“穩定”已變成過氣的風景。所謂“樹挪死、人挪活”,有時候你所在的那片土壤就是無法使你茁壯成長,不能乾耗著坐以待斃,不如跳槽出來,碰碰運氣。人生來遇到誰都是隨機的,氣味不投是大概率事件,好的“緣分”都是主動求索來的,沒有人會賜予。雖然承受一定代價,沒有代價咋能換來新生呢。

只是,無論“吐槽”還是“跳槽”,你離不開“三個聚焦”。


END

從“吐槽”到“跳槽”,中間隔著“三個聚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