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十延 公募基金髮行寒意不減

外匯天眼APP訊 : 自年初突破3100點之後,上證綜指就處於大幅震盪的走勢當中,受全球疫情蔓延影響,至今仍在2800點附近徘徊。而股市的波動下行,也為此前火熱的公募基金髮行市場帶來“寒意”。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自3月以來,權益類爆款基金難現,成立規模明顯縮減,另外,還有多隻產品宣佈延長募集期。在過去的一週時間裡,更是平均每天都有1只以上的產品延長募集。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市場“好做不好發”,建議把關注點放在持續營銷上,新產品滿足規模要求後及時成立,或也有望為持有人帶來更好的收益體驗。

七天十延 公募基金髮行寒意不減

平均每天延募1只以上

4月15日,新華基金髮布公告表示,旗下新華精選成長主題3個月持有混合(FOF)已於4月1日開始募集,原定募集截止日為4月15日,現決定將基金的募集時間延長至4月29日。同日,浦銀安盛基金和易方達基金也表示,旗下浦銀安盛科創三年封閉混合和易方達金融行業股票延長募集期限,從計劃的4月17日和4月20日,分別延長至5月29日和4月30日。

就延長募集期的原因,3家基金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是為充分滿足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但在北京一位市場分析人士看來,這或許也是近期公募基金髮行市場遇冷的一個“側面體現”,即新發基金熱度降溫,募集規模難及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上述3只產品在內,近一週(4月8日-15日)就有10只基金髮布了延長募集的公告,其中有9只權益類基金和1只債券型基金,平均每日都有1只以上的產品延長募集期。相較之下,今年1-3月的單月延長募集數量則分別為6只、2只和10只。換句話說,僅近一週的延募數量已與年內單月最高數量齊平。

某中型公募內部人士指出,近期包括A股在內的全球市場波動下行,令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迅速下降。從公司近期產品的募集情況看,認購權益類基金的資金明顯較少,而主要針對機構客戶的債券型基金募集情況相對更好。從上述延長募集期的產品類型比例不難看出,股市的走勢不佳也使得更多權益類基金髮行承壓。

機構看淡首募規模

據數據顯示,截至4月15日收盤,上證綜指報收2811.17點,較年初下降7.83%,對比今年1月創下的年內最高值3127.17點,下滑了10.1%。“但其實近期市場也是近五年來的相對底部區域,從基金經理的角度來看,在股價下挫、估值降低的背景下,可供投資的優質標的變多了。”上述內部人士補充道。

南方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也坦言,當前新基金髮行不佳是不爭的事實。但對於首發撲面而來的“寒意”,也不必過於糾結,僅從A股市場點位來看,屬於“好做不好發”的局面,如果能在滿足規模要求後儘快成立,在市場的相對低點開始佈局,也就有望為投資者創造更好的收益體驗。在實現較佳的業績表現和合規風控之後,基金的持續營銷必然將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可,規模也就能穩步上漲。

波動市下,基金公司也開始逐步看淡首募規模。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4月以來,截至4月15日,新發基金的平均成立規模約為4.8億元。相較之下,今年前3個月新發產品的平均規模則分別為13.33億元、15.94億元和9.66億元。就單隻產品而言,近一週內,廣發中證800ETF、前海開源新興產業混合、財通行業龍頭精選混合等多隻權益類基金的成立規模剛剛超過2億元的成立線。其中,財通行業龍頭精選混合和前海開源新興產業混合還宣佈提前結束募集。

就這一做法,一位不願具名的公募基金資深人士認為,主要與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考慮有關,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基金公司在新品發行之前,都會與代銷平臺以及機構客戶進行溝通,在披露發行日期後,也會及時通過各個渠道做宣傳預熱。因此,有認購意向的投資者多會在發行前期即選擇購買。如果募集時間已經超過半個月,甚至一個月,後續能夠吸引到的資金量則相對有限。若此時基金經理認為屬於較佳的佈局時點,那麼很可能就直接結束募集。

“另一方面,隨著近年來監管鼓勵權益類基金髮展,加快審批速度,基金公司申報發行相關產品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但受疫情影響,新基金的發行節奏也普遍受到影響,導致獲批待發的產品積壓,影響公司的全年發行計劃,也有可能會出現剛滿規模要求就迅速成立的情況。”該人士指出。

低位佈局收益明顯

雖然發行市場遇冷,但業內人士普遍看好A股中長期的走勢,並相信在市場相對低點時佈局將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招商基金認為,短期而言,海外市場情緒的修復以及國內對沖政策的加碼有望構成對於市場的底部支撐,但考慮到全球疫情形勢尚未明朗、經濟下行的潛在風險並未消除,預計市場的風險偏好修復仍待時間,短期大勢或仍以震盪整固為主;但中期來看,利率中樞下移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在大類資產中仍有較好的性價比。

山西證券也在近期表示,新冠肺炎全球流行仍處高峰期,全球經濟陷入衰退的程度與時間暫不可期,但國內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生產恢復上先人一步,寬鬆政策組合拳也在不斷加碼,後續有望對大盤和主要行業板塊產生積極的提振效應。A股、港股資產的估值性價比和收益預期相對佔優,在流動性危機逐步緩解後也將吸引外資重新進入市場。中長期視角下持續看好A股。

“雖然不能僅關注基金的短期業績表現,但從年內新發產品的業績來看,在3月和4月相對低點時成立的權益類基金,明顯比1-2月成立的產品有著更好的收益。”滬上一家第三方基金機構人士直言。

正如該機構人士所說,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年內新成立的權益類基金中,12只成立至今實現正收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成立於3月和4月的佔到11只。同期,58只實現正收益的偏股混合型基金中,在3月和4月成立的也佔到六成以上。

而從後續的板塊佈局角度來看,博時基金認為,今年二季度,必需消費品、農林牧漁、醫藥、汽車、通信、基建產業鏈等受益於政策且業績確定性好的行業板塊具備配置價值。

招商盛鑫優選3個月持有期FOF擬任基金經理徐冉則表示,主要看好四個方向:首先,消費行業龍頭企業現在佈局正當時;其次是基建,一段時間內該板塊還屬於政策刺激的重要方向,復工復產中可以尋找一些低估值高股息的品種;同時,長期看好創新藥;另外,還有科技成長方向,雖然短期尚無法確定,因為海外衝擊仍存,但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的方向是明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