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春暖花開的季節,徜徉在野徑荒水中,鳥飛雲起,讓人一下子放曠起來。

忽然置身大自然中,內心鮮活東西被攪動,元氣逐漸生髮。

只是在這樣的時刻,情不自禁地會想起一個歷史上極為有趣、才情滿滿的人。

他就是東晉的陶淵明。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其先祖輩相當給力,曾當過大司馬的官。可傳到陶潛這一代,家境迅速敗落下來。

他喜歡讀書,整的一身才華。

但實際情況是:家裡太窮了,房頂破了大窟窿常漏雨,身上穿的是破舊的短衣,家裡常常揭不開鍋。

他倒是樂觀,從不叫苦,常常寫詩作文來表達自己的志趣。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當然,除了伏案苦讀,其次愛好就是嗜酒。

左右鄰居親朋好友都仰慕他的才學,常請他喝酒吃飯。

但鑑於他這個多年的五保戶,就推薦他去做官。

可是他又看不慣官場既官僚又作風惡劣,於是去了幾天就回家不幹了。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後來他又被人舉薦去做作彭澤縣令。上任後倒是勤於公務,但從不拍上司的馬屁。有一次上級派督官來了解情況,手下人好心提醒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該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去迎接。"陶潛聽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我可不願為那小縣令的五斗米俸薪,就低聲下氣的去跟那些傢伙獻殷勤。"當天他扔下官印,離職回家去了。


來的不情不願,走得相當任性,陶爺可真有性格!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回來當回老民,倒也快活自在,看到門前空蕩,陶潛的審美勁頭上來了,

一口氣種了五棵柳樹,自身還美其名曰為"五柳先生"。


次日選地拿鋤開荒,種下糧食、蔬菜和花草,暢想田園生活。

從此,他開始放飛自我,開啟耕讀傳家的美好時光!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無官一身輕,陶爺面朝青山,柳綠桃紅,釋放詩情,

一下筆,把隱居的快感傾瀉的淋漓盡致!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有一天,他勞作後,準備構思一首長詩,題目擬好了,叫《桃花源詩》,待寫完畢,發現艱澀難懂,為便於解讀,想在詩前添個序,闡釋下該詩的內容和思路。這個序寫的洋洋灑灑,行文適意無比,可能是靈感上頭,剎不住了,寫完後,發現此序比正文的詩還長,陶爺很是得意,不刪不減,姑且留著自賞!

這個序,就是《桃花源記》。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當然,這個詩很多人沒怎麼上心,而此序卻名垂千古,該怎麼形容這個序呢?

鄙人認為,首先是一篇極品散文。

此文筆簡而燦,洗而練,一枝妙筆,描盡這個世外桃花源裡,怡然自得,天人合一的理想生活;這種純描寫,讀起來很是酸爽。沒有套路,沒有說教,沒有人生指導,自悟自解其妙。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從另個維度看,更像似精悍的短篇小說。

以漁人尋境為主線索,情節開始來一段鋪敘:先賞景桃花林,後迷路;

然後故事進入發展階段

誤進桃花林深處,發現一洞口,好奇探進後,出現山莊;

到小說高潮處:

漁人進入異域天地,和本地山民交往同樂,土著人熱情好客,搞的漁人樂不思蜀了,但考慮自己還有家室,便想抽身回去,當地人難捨難離;

故事結尾很是精彩:

漁人回來後,意猶未盡,便向當地官府彙報此境其妙處。儘管漁人出洞,處處留下記號,但太守派人去尋訪,竟然找不到進口了。最後,陶老爺子又補了一筆,說官方不死心,再請當地名士劉子驥再去探訪,劉大學者自然樂於此事,他雖見多識廣卻也無果,最後為此累死。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當然,我要說是精緻一部微電影,也不過分,甚至很是出彩。

陶老爺子就是頂級編劇兼導演,此大片一出,必定一波三折,引人入勝,讓人不忍釋懷,一睹為快!

電影要暢銷,要具備條件:故事說的好,結構邏輯強,節奏把控準,善於抖包袱!


那下面看看陶老大手筆了。

該電影的主線還是圍繞漁人探源為引子。

電影開始先抒情下,先來個遠鏡頭,漁翁在溪邊划船邊唱山歌,很是逍遙自在;時不時弄個面部特寫,展現漁人悠閒自在的樣子;

順著漁人,長鏡頭一拉,一大片桃花林綿延無盡,美好春光粉紅的畫面,衝擊著腦海,愉悅下視覺,然後鏡頭徐徐推進,來個近景,把漁老迷路後找到洞口這一段來點篇幅照顧下,突出神秘和幽深;

(設個伏筆)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鏡頭出洞後,上搖臂長直接遠鏡頭,來個恢弘敘事,展現新農村的欣欣向榮景象大特寫,再拉伸鏡頭,以鳥瞰式俯拍當地山民喜笑顏開與漁人相談甚歡、走西家逛東家、吃吃喝喝各種場景表現出豐富和層次;(重點表現)

再將鏡頭切換到漁人返回出洞後,一路做著記號,這個重點近景渲染,強化漁人的用心,把漁人的心機性凸顯出來。(埋個懸念)

接下來就是常規鏡頭把漁民嚐盡溫柔花鄉美意此事,向官府方面繪聲繪色描繪,促使太守心動,於是官方出動下屬按圖索驥,此處可花點近景鏡頭跟蹤刻畫覓洞細緻性,卻失望而歸。故事到此,以為結束了。(然又來懸念)

鏡頭再轉官府開會商議,另請高人再去尋訪此境,綜合考量,確定南陽劉子驥為最佳人選,劉大學者當仁不讓,攬下此活,多次探尋,不知進口何方,雖信心滿滿,結果很慘,還搭上老命!

後來者再也無人尋得此地,桃花源成了永遠的謎!(片子完美收官)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追尋生命的靈境,構建內心的桃花源,在無為和有為、有意及無意、有閒和無閒之間,勿執勿念!

這是史上最為任性,最佛系的"縣令",最詩情的"山民"---東晉陶淵明給予我們的啟示!


人生也如此,邂逅生命的美好時刻,需要從繁務從跳出來,

現實的東西要暫時忘掉,才能進入真正的心靈妙境。

人性坦蕩,才見的一泓清水,才可尋到最美的桃花源。


心機過重,過於功利,執著沉湎,刻意為之,反而迷失!

在不經意間隙,在身心放鬆之時,赤子之心才袒露;


他任縣官時任性而佛系,做山民時最為詩情,還構建了世外桃源!!

不管你身處鬧市、井坊、山林,無論身微位卑,

樸素簡單過日子,安於本份做好事情,無須再尋所謂的烏托邦,

自己完全可以培育桃花源!


個感也如此,寫字畫畫,最好的筆墨,也是人生命狀態完全輕鬆的時段。

在漫不經心中,沉寂的靈性,才會復活。

一旦被哪個命題限定,思維會被禁錮,七竅也會短路。


要獲得更為天性的自己,成就最豐盈靈魂,

扔掉尋找桃花源的"記號"吧,人生路上,那些都是負擔,

只有心懷澄澈,幽微之門才出入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