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為全球增長創造機會——訪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謝

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謝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十三五”期間,中國發展平衡性顯著增強,各領域發展成果喜人,為全球增長創造了機會。

近日,標普全球評級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肖恩·羅謝就中國“十三五”成就對區域和全球發展的積極意義接受了經濟日報記者專訪。羅謝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發展的平衡性顯著增強,各領域發展成果喜人,為全球增長創造了機會。

羅謝表示,“十三五”規劃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提出旨在提升經濟發展平衡性的目標,如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發展服務業等。如果繼續依賴於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失衡會不斷加劇,債務和汙染等問題也會日益突出。“要實現安全、包容、可持續發展,中國就需要在多個方面實現再平衡。”羅謝說。

羅謝表示,在提高平衡性方面,“十三五”期間最了不起的成就之一是服務業快速發展。2019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比2015年提高3.4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重上升了10個百分點以上,達到約六成。標普預計,2020年,儘管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了各種困難,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重預計仍能達到56%左右,符合“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目標要求。民營企業在中國服務業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些企業創新性地開拓了提供服務的方式。

中國提高服務業比重對全球經濟有積極的溢出效應。這有助於提高中國經濟的平衡性、降低風險和債務水平。很多服務行業所需實體投資遠低於其他行業,因而通常不需要大額舉債。此外,服務業單位產值就業人數往往多於製造業,過去5年中國創造了數千萬個新工作崗位,不僅吸納了畢業生,也吸納了原本可能會從事農業或基礎製造業的勞動人口。

談及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各項成果時,羅謝表示,疫情暴發之前,中國正走在2020年底實現農村地區完全脫貧的軌道上,完全脫貧本身就是了不起的目標。農村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會刺激國內消費,包括服務業消費,進而為其他人帶來就業和收入。“中國經濟的繁榮有利於世界經濟,因為這會提高中國的進口需求,包括對基礎產品的需求,這些基礎產品的生產正在越來越多地從中國向亞洲其他低收入國家轉移。”羅謝說。

羅謝認為,“十三五”期間,中國在實施金融體制改革和穩健推動對外開放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例如,提高匯率的彈性和市場化水平至關重要,匯率改革讓人民銀行能夠將利率而不是匯率作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這對於金融體系現代化(包括利率自由化、風險對沖市場的形成)來講是不可或缺的。匯率雙向浮動彈性提升,對外開放也變得更加平穩,因為匯率在資金出入過程中起到了緩衝作用,進而為中國龐大債券市場順利開放奠定了基礎。

“這一成果堪稱世界金融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羅謝指出,中國對外開放為眾多海外機構分享中國發展成果提供了機會,尤其是債券市場的開放,更是在主要市場收益率較低甚至為負數的情況下,為境外投資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資機會。這有利於逐步增強人民幣作為國際性貨幣的地位,並對夥伴國產生積極影響。例如,人民幣進一步國際化之後,可以成為亞洲國家和地區的融資貨幣,幫助亞洲分散其外部融資來源。同時,一些境外金融機構也已開始在中國境內設立獨資公司,這有助於加強競爭並改善對中國消費者的服務。

羅謝表示,中國在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標普預計,“十三五”期間,中國單位實際產值的能耗水平將下降12%。由於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佔比提升,化石能源發電量佔比將從接近74%下降到70%左右。標普還注意到,2020年新能源電力投資特別是風電投資增長強勁,這與支持光伏風電入網的政策分不開。中國的能源轉型有利於減少汙染、提高能效和經濟安全。“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家,中國的能源轉型有利於控制氣候變化,對國際社會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這清晰地展現了中國邁向低碳未來的決心。因此,全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中國在這一重要議題上發揮領導作用。”羅謝認為。

在分析“十三五”規劃為何能取得上述成果時,羅謝認為中國更好地發揮了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是關鍵。轉向服務業的再平衡過程,很大一部分是由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與活力所驅動的,其中很多科技公司之間競爭激烈,這對消費者而言是利好,因為他們以更低廉的價格享受到了更優質的服務。

金融行業系統性風險下降,市場作用同樣功不可沒。人民幣在承受上行壓力和下行壓力的時候被允許浮動,隨後順利走穩,並未給金融系統帶來任何壓力。在信用市場,市場力量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不同信用質量的發行人之間信用利差擴大,這將有助於改善資本配置。對於股票市場而言,專業機構交易份額擴大將有利於降低股價波動,減少以往週期當中出現的那種大起大落。股價與收入、利潤等基本面因素之間的關聯可能會增強。如此一來,股市對於居民長期儲蓄的吸引力會增加,成長型企業的股權融資成本會下降。鑑於技術領域的“新經濟”企業通常更多依賴於股權而非債務來融資,這將有助於實現創新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田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