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多國政治動盪原因何在

新華社內羅畢10月26日電(國際觀察)西非多國政治動盪原因何在

新華社記者

近一週以來,幾內亞、科特迪瓦、尼日利亞等西非國家相繼發生政治動盪和衝突事件,造成近百人死亡,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分析人士認為,這些動盪衝突雖是由選舉爭議和警察執法等引發,但背後卻是新冠疫情導致的失業和貧困問題的加劇,而部族和宗教紛爭也是深層次原因。

(小標題)多國社會動盪

10月18日,幾內亞舉行總統選舉。19日,全國獨立選舉委員會計票尚未結束,反對派候選人、幾內亞民主力量聯盟主席塞盧·達萊因·迪亞洛單方面宣佈勝選,並稱選舉存在舞弊。多地反對派支持者以此為由遊行示威,並與警方衝突。

鄰國科特迪瓦也發生了選舉引發的暴力衝突。該國將於31日舉行總統選舉。4名總統候選人中,前總統貝迪埃和前總理恩蓋桑拒絕參加競選活動,並多次呼籲反對派支持者遊行示威,抵制現總統瓦塔拉參選。據當地媒體報道,雙方支持者24日在南部城鎮達布發生暴力衝突,造成16人死亡,67人受傷。

西非大國尼日利亞也出現社會動盪。10月初,社交媒體上開始流傳據稱是該國警方“特別反搶劫行動隊”成員毆打併槍殺嫌疑人的視頻,引發抗議警察暴力執法的大規模示威活動。總統布哈里23日說,示威活動引發的暴力事件已導致69人死亡。

(小標題)疫情加劇困境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許鐵兵指出,除上述直接原因外,新冠疫情引發的失業和貧困問題加劇,導致民眾對現政府不滿情緒不斷累積並最終爆發,是西非多國近來持續動盪的重要原因。

根據非洲疾控中心公佈的數據,截至25日,非洲大陸新冠確診病例已超過170萬,死亡病例超過4.1萬。在新冠疫情衝擊下,非洲國家失業率上升,貧困人口數量急劇增加,糧食問題日益嚴峻,社會矛盾被不斷放大。

根據世界銀行10月發佈的報告,非洲經濟今年將萎縮3.3%,陷入25年來的首次衰退。聯合國5月發佈的《202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年中報告》也顯示,新冠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導致3430萬人在2020年跌入“極端貧困”,而其中56%將會發生在非洲。

尼日利亞阿布賈大學教授謝里夫·加利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尼許多企業倒閉或因陷入經營困境而裁員,進一步推高了本已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大量失去生計的人早就心存不滿,示威活動正是他們宣洩不滿的渠道。

此外,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部族和宗教紛爭也是該地區衝突頻發的一個深層次原因。

許鐵兵說,科特迪瓦和尼日利亞北部為伊斯蘭地區,南部為基督教區域,且部族眾多,圍繞“誰來執政”這一問題數十年來紛爭不斷。

幾內亞政治學協會主席卡尼內·福法納說,幾內亞黨派勢力多以族群為基礎,目前發生爭執的執政黨與反對黨分別代表不同族群,其矛盾已有發展為族群間衝突的趨勢。

(小標題)多方呼籲剋制

上述國家發生暴力衝突後,聯合國、非盟等國際組織第一時間予以譴責,並呼籲各方保持克制,增進對話,為疫情下經濟復甦創造良好的政治條件。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2日發表聲明,譴責幾內亞總統選舉後發生的暴力事件,呼籲各方立即採取行動結束暴力,鼓勵所有利益相關方通過既定法律機制解決潛在爭端。他在同日發表的另一份聲明中對科特迪瓦總統選舉前的緊張局勢表示關切,鼓勵所有政治相關方及其支持者開展有意義的對話,創造有利於舉行包容性和平選舉的環境。

非盟委員會主席法基22日發表聲明,強烈譴責尼日利亞抗議活動中的暴力事件,呼籲停止暴力,敦促各方通過對話找到具體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為了緩和國內局勢,尼日利亞政府解散了引發爭議的“特別反搶劫行動隊”,承諾調查警察暴力執法事件並對警察系統進行改革。總統布哈里還表示,儘管新冠疫情下財政收入大幅減少,但政府仍將採取措施幫助青年、婦女和社會弱勢群體等。

浙江師範大學非洲研究院非洲法語國家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約羅·迪亞洛指出,只有擁有和平穩定的國內環境,非洲國家才能集中精力搞建設,踏上良性發展的軌道。(執筆記者:曹凱;參與記者:鄭揚子、郭駿、王守寶)(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