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傳染,美國社會為什麼自帶偏見?

作者:Pansesus

病毒傳染,美國社會為什麼自帶偏見?

當然了,一些起源於熱帶地區的疾病會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美國也不能獨善其身。

舉個廣為人知的例子,起源於非洲的艾滋病,傳播範圍極廣,美國乃至全世界還未開發出有效藥物來對抗艾滋病。

小兒麻痺症歷史久遠,防治得當,現在少有人患上這種疾病,對它的可怕之處可能沒有太多感觸。但是,艾滋病,就在我們身邊。所以,大家會對它有基本瞭解。

艾滋病在美國的傳播到了一定程度才使人們認識這一新型疾病。

開始,大概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艾滋病毒就已經傳染到了美國。這個病症並不像小兒麻痺症、天花容易識別,而且它早期症狀跟普通感冒很像,高燒、盜汗等,所以也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更重要的是,它不是通過空氣傳播,而是性、血液等途徑傳播,相對而言傳播途徑受限,所以人們對它的瞭解不多。

直到80年代,美國陸陸續續地出現了大批的免疫系統缺陷疾病,各地醫院都發現了患者體內白細胞數目低到了非常嚇人的水平,整個免疫系統都垮掉了。人們這才發現,原來這是一種新型疾病。

最後溯源,它起源於非洲。但具體的分子生物學分析還在進行中。它怎麼成了人體間傳播的疾病呢,在此不作更多聯想。

病毒傳染,美國社會為什麼自帶偏見?

艾滋病對美國社會的觀念形成了不小衝擊。

發現伊始,其遭遇就跟很多事物最早出現的時候一樣,比如今天我們面對的新冠病毒,人們存在很多不解。

我們知道,A和B同時出現,並不意味著A導致了B,這是學習數字一開始就會被摒除的誤導。但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做判斷的時候,看到兩個事物同時出現,大幾率會肯定其中一個是另外一個的原因。具體到艾滋病剛在美國被發現的時候,人們發現,得了這種免疫系統疾病,艾滋病,絕大部分都是男同性戀。

結果,在整個80年代,美國對於同性戀有著一個非常扭曲的認識。美國是個宗教色彩非常濃厚的國家,從天主教到各新教教派都嚴格禁止同性戀(包括男同和女同)。所以,美國社會的普遍認為,艾滋病是上帝給予同性戀的懲罰,他們罪有應得。

那個時代,美國社會雖然沒有現在這麼開放,但是同性戀平權運動在70年代末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然而,整個80年代,同性戀在社會上是個禁忌的話題,人們不能隨便討論,即便討論也會帶有強烈的歧視色彩。而艾滋病,是附著著男同性戀話題的專屬疾病。

喜歡看電影的夥伴們可能知道幾年前有一部奧斯卡獲獎電影,《達拉斯買傢俱樂部》。這個電影帶有一些喜劇色彩、但主基調是悲劇,片中就是在80年代同性戀和艾滋病背景下展開的,男主人公個直男,愛好女,因為嫖娼染上了艾滋病。結果,大家都認為他是同性戀。

如果不熟悉這段過往,可能會覺得片中人群的反應很奇怪,為什麼男主角得了艾滋病,大家都這麼排斥他,甚至取笑他、恨他?原因就在於當時美國社會存在的那種不科學、不理性的態度,將男同性戀與艾滋病強行綁定。

當然了,話說回來,從傳染病傳播學角度來說,相對於異性戀,男同性戀確實更容易得這種疾病。具體原因不多說了。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異性戀不會被傳染。

而且,80年代後期開始,有了更多的病例出現,大家也漸漸發現了,很多艾滋病患者並不是同性戀,而是異性戀。他們大多是因嫖娼而感染,或者是男性攜帶病毒、傳染給了女性。到了90年代,人們才慢慢地把同性戀和艾滋病脫鉤。

但是,後遺症依然存在。在美國,一般聽到XX得了艾滋病,首先會想到他是不是同性戀。這已經成了一種思維慣性……(待續)

病毒傳染,美國社會為什麼自帶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