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找家
你好我是老黑的胸肌,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在寫小說時,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構思出了很好的情景和畫面,卻寫不出來,寫出來了,卻發覺和自己想表達的不一樣。
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也曾是這樣,我大量問人,請教得來的答案都是大同小異的。
什麼多讀書,多累積,多觀察,多寫作,多參考別人的作品。
但是這麼做真的百分之一百有用嗎?
我個人認為是否定的。
有句老話“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論語》二十卷,一共一萬三千七百字,乘以五百,不過六百八十多萬字。
以現代人的閱讀量來說,這個字數太小菜一碟了。
會有槓精說,古人說的讀書是背書。
對於一個喜歡文學的人,那麼從小學時開始背誦的課文,詩詞,經典,名言名句……六百多萬字的背誦很誇張嗎?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達到了傳說中的下筆如有神,怎麼還是表達不出來呢?
偶然間,我從溫潤安那裡得來的答案。
溫潤安是武俠大宗師之一,立志於武俠文學化,文學武俠化。小說、散文、詩詞、社論無所不精,連那位狂到沒邊的李敖都對他推崇備至。
溫瑞安小學時就寫武俠小說,被全校追捧。
試問一個小學生,會有多大的閱讀量,會累積什麼,會多寫什麼?
會有槓精說,人家那是天才。沒錯,溫瑞安是天才,但也不是生而知之。明明是需要積累的東西,憑什麼他就省略了這個過程?
一次訪談中,有人專門向溫瑞安請教過。
溫瑞安表示,如果寫不出來,表達不出你想要表達的,那就換個角度切入。
他說寫作就像人,有的人擅長炒菜做飯,有的人精於寫詩繪畫,還有的人擅長尋歡作樂……
寫作也是這樣,不是你想寫的東西表達不出來,而是恰巧你想寫的東西是你不擅長的。想把不擅長的表達出來,除了多練外。不妨從別的角度切入,換一種方式試試看。
比如,想寫一個女孩子很美,不會寫怎麼辦?你可以寫她很靜;你可以寫她很愛笑;你可以寫她很香;你可以寫秋水長天一色之間她打著傘慢慢行走在岸邊,挽起一絲長髮,寂寞的看著落霞與孤鶩齊飛。這會給讀者留下無限的遐想和留白。
想寫一對高手決鬥,寫不出震撼的場面,寫不出精彩的打鬥。那不妨換個角度,可以寫風雲變幻;可以寫聲音;可以寫漫天飛雪;可以寫螞蟻,從螞蟻的感官去看這場決鬥;可以寫魔神,從魔神的眼中去嘲笑這場決鬥……
看到這些對您是否有啟發呢?人有五感,看不到不妨去聽,聽不到不妨去碰觸……不要只從一個角度去死磕到底。多讀,多寫很重要,但有時候不妨換角度,換個個方法看看。
老黑雜談
只須記住兩個字:準確。
最好的記敘是準確,最好的描寫是準確,最生動的也最準確。
法國大作家福樓拜說,描述行為時最準確的動詞只有一個。
以此類推,我們在敘述、描寫其它的時候,要做的工作是選擇,把那不準確的劃掉。
新問題又來了,劃掉之後沒有更好的,絞盡腦汁一片空白,怎麼辦?
沒有積累,詞彙、句式貧乏,拿什麼來選?
所以還得多讀書。
讀多了,學到的多,可供選擇的多,才能夠越來越接近準確。
想到卻又寫不出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現在是音像時代,無須像閱讀時代一樣從文字轉化為形象,所以年輕人們缺乏文字和音像之間的轉換能力。
看的都是音像,拍個小視頻之類倒是可以的。
所以解決之道唯有讀書,多讀書,讀經典的書。
千古文章一大抄,沒有借鑑,暗中摸索是不行的。
大悔憶智周
啟星寫作網校惠老師答:
腦海中的畫面,不會描述,屬於小說寫作中的畫面呈現問題。不僅涉及到文字表達能力,也關係到畫面呈現的方法。
我們在這裡,給你介紹一個簡單使用的操作方法。這個方法的核心,就是文筆的訓練。
我在教學員們畫面呈現時,曾經講到這樣一個小方法。我們都知道,名著的文筆是我們所公認的,我們就運用名著,來提升自己的文筆和畫面呈現。
當我們讀一段作品時,合上書,在腦海中想象書中的畫面。覺得自己能夠完全掌握這個畫面之後,放下這本書。
一天之後,依然是這個畫面,我們自己拿起筆,來重新描述這個畫面。這時必須拿起筆,用自己的語言,寫出這個這個畫面。寫完之後,再打開名著,進行對比,看看人家是怎麼來寫這個畫面的。與自己的相比,好在哪裡,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
這樣,你起碼能夠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是詞語的匱乏,還是敘述的方式有問題,再或者是想象力不夠豐富?
通過幾次的訓練,就會有所提升。
這個小方法,能幫你提升畫面感的敘述,雖然不能達到令讀者身臨其境,但至少可以幫你把腦海中想象的,說清楚了。(首發於公|眾|號《網絡作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