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趙明誠字德甫,一零八一年出世,山東諸城人,父親趙挺之在宋徽宗年裡做過丞相。

趙明誠介紹中提及,趙明誠是知名的金石學者,文物鑑賞鑑賞家,而且還是一位古文字的學術研究。一一零二年,還要念書的趙明誠就與唐詩宋詞名人李清照結了婚。一一零七年,因父親遭蔡京汙衊而死,趙氏家屬也因而受了拖累,趙明誠夫妻返回山東青州家鄉定居。

由皇室變成了普通百姓,但對她們夫妻而言,確是因禍得福,這時她們把所有的活力都放到金石,書畫和古物上。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她們每每獲得一本奇書,兩天便相互梳理題詞,倘若獲得一件青銅器,她們便細心盤玩賞析,相互之間得出點評。有時候,夫婦二人還要餐後,一同坐著圖書館迴歸堂中泡茶飲茶。對她們夫妻而言,這一段時間是她們一生中最爛漫,最溫暖,最悠閒的歲月。也就是說在這時候,趙明誠進行了《金石錄》的寫作。

儘管趙明誠在金石這些方面有挺大的貢獻,但他在政界上卻看起來很黯淡,官運極其平整。他最大的官銜,就是說江陵縣令,並且也只幹了一年,就由於瀆職被罷黜,瀆職的緣故是他的御營執政官叛變,儘管叛變未果,可他卻因而被撤職。但這事以往不久,他又收到上邊的指令,他會到潮州坐縣令,但他都還沒就任,就因病亡在了南京,長年四十九歲。

李清照與趙明誠在相遇以前,趙明誠就早已讀過她的古詩詞了,而且針對那位博學多才、靈透純真的女人十分的欽佩,一直要想了解並和另一方結識,但是卻煩擾沒有那樣的機遇。之後總算和李清照的一個哥哥結交了,這也為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相遇確立了優良的基本。有一次趙明誠和她的那位哥哥,也就是說李迥一起到外邊去玩,很巧遇上了李清照,她原本是要想借著元霄節欣賞彩燈的,但是卻沒有想起她的一生都由於這一天而產生了更改。

公年1127年,趙明誠被選為健康縣令,在一次城中心叛變中,趙明誠縋城逃走,促使李清照對其項羽諷明誠,趙明誠自感慚愧,情緒鬱郁,後喪生就任湖州知事中途。在李清照孤獨之際,張汝舟(一作張汝州)為騙領李清照錢財,乘虛而入,對李清照萬般套近乎。

李清照那時候孤苦伶仃,便頂凡俗之風嫁個張汝州。結婚後,二人察覺都遭受了矇騙,張汝州發覺李清照並沒有自身預期中的萬貫家財,而李清照也發覺了張汝州的虛偽,乃至到之後的拳腳相加。以後,李清照發覺張汝州的官銜來自賄賂,便控告張汝州,在那時候的社會現狀下,妻子揭發老公,即便證實老公犯法,妻子也用同受牢房之苦。

李清照坐牢後,因為親人收購了獄卒,坐牢九天便被釋放出來,這一段不上100天的婚姻生活就此結束。親眼看到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苦而志頑強”,在“找尋、空蕩蕩”的晚年時期,她披肝瀝膽,編寫《金石錄》,進行老公未竟之功。金軍的猖狂席捲激發她明顯的熱愛祖國感情,她積極主動主張北伐佔領中華,但是宋代王朝的腐爛軟弱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期望變成幻像。

李清照在南渡前期,還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迄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堅貞不屈反諷徽宗父子倆的喪權辱國,含意表述得痛快淋漓,表述對宋王朝的怨恨。很多年的離鄉背井,她那顆早已殘碎的心,又因她的再嫁難題遭受士人階級的汙詬3D渲染,遭受了更比較嚴重的迫害。她孤苦伶仃,呼告無果,貧苦憂苦,流徙飄泊,最終孤獨地死在江南。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及註釋】
譯文

還記得那次在溪邊亭中游玩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興以後大家乘著夜色趕快掉轉船頭,卻不料走錯了路小船划進了藕花深處。怎麼出去呢?怎麼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划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註釋⑴如夢令:詞牌名,又名“憶仙姿”“宴桃源”。五代時後唐莊宗李存勗創作。《清真集》入“中呂調”。三十三字,五仄韻,一疊韻。⑵常記:長久記憶。溪亭:臨水的亭臺。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⑷藕花:荷花。⑸爭:怎,怎麼。⑹鷗鷺:泛指水鳥。

【作品鑑賞】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一首憶昔詞,全詞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

現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遊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緻。這首《如夢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達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優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後,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遊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興盡方才回舟,那末,興未盡呢?恰恰表明興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毫無斧鑿痕跡,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態。盛放的荷花叢中正有一葉扁舟搖盪舟上是遊興未盡的少年才女,這樣的美景,一下子躍然紙上,呼之欲出。一連兩個“爭渡”,表達了主人公急於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嘎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境界優美怡人,尺幅雖短卻給人以足夠的美的享受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以優閒的遊興始,中經溪亭玩醉,急切回舟,誤入藕花,最後驚起鷗鷺,全詞最後一切都統一在白色鷗鷺蒼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把移動著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動作和情緒,起伏變化,很富於節奏感。詞人把瞬時的神情,瞬時的動作,瞬時的音容,瞬時的景色,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極富立體感的生活畫面。這是一個永恆的活生生的生活畫面。這是畫面在清新之景中滲透了野逸之情。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它不像《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那樣帶著富貴之氣,也不像《聲聲慢》“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那樣帶著衰颯之氣,而是表現了作者青春時期的野逸之氣。

【名家點評】現代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別見楊金本《草堂詩餘》’前集捲上,誤作蘇軾詞;《詞林萬選》卷四,誤作無名氏詞,注“或作李易安。”(《詞林萬選》所注或作某某,殆為毛晉所加,非楊慎原文。)又見《匯選歷代名賢詞府全集》卷一、《唐詞紀》卷五、《古今詞話·詞辨》捲上、《歷代詩餘》卷一百十二引《古今詞話》,俱誤作呂洞賓詞。現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詞新話》:李清照《如夢令》第一句雲“常記溪亭日暮”,“常”字顯然為“嘗”字之誤。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原為抄本。並非善本,其誤抄“嘗”為“常”、自是意中事,幸宋陳景沂《全芳備祖》卷十一荷花門內引此詞正作“嘗記”,可以糾正《樂府雅詞》之誤,由此亦可知《全芳備祖》之可貴。縱觀當代選本,凡選清照此詞者無不作“常記”,試思常為經常,嘗為曾經,作“常”必誤無疑,不知何以竟無人深思詞意,沿誤作“常”。以訛傳訛,貽誤來學,影響甚大。希望以後選清照此詞者,務必以《全芳備祖》為據,改“常”作“嘗”。現代吳小如《詩詞札叢》:我以為“爭”應作另一種解釋,即“怎”的同義字。這在宋詞中是屢見不鮮的。“爭渡”即“怎渡”,這一疊句乃形容泛舟人心情焦灼,千方百計想著怎樣才能把船從荷花叢中劃出來,正如我們平時遇到棘手的事情輒呼“怎麼辦”、“怎麼辦”的口吻。不料左右盤旋,船卻總是走不脫。這樣一折騰,那些己經眠宿灘邊的水鳥自然會受到驚擾,撲拉拉地群起而飛了。檢近人王延梯《漱玉集註》,“爭”正作“怎”解,可謂先得我心。

作者介紹

李清照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寫過一首渾厚豪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 本 名
  • 李清照
  • 字 號
  • 號易安居士
  • 所處時代
  • 宋朝
  • 民族族群
  • 漢族
  • 出生地
  • 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
  • 出生時間
  • 1084年3月13日
  • 去世時間
  • 1155年5月12日
  • 主要作品
  • 《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夏日絕句》等
  • 主要成就
  • 詩詞創作、詩詞理論
  • 職 業
  • 詩人、詞人
  • 配 偶
  • 趙明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