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參加了一場古文運動叫什麼?你怎麼看?

Memory_liu


柳宗元和韓愈發起的古文運動,它改變了一代文風,清理了中國文脈。自漢代經濟繁榮之下,帶來了駢文的盛行,就是所說的漢賦,之後,駢文的演繹愈演愈烈。從魏晉以來,更是發展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自南朝的宋,齊,梁,陳,到唐初,這種文風就像是惡草滕蔓,已經把中國文學纏纏繞繞,時至今日,已然步履蹣跚。但是駢文體的特點便是詞藻華麗,金碧輝煌。這一來很是符合中國古代文人喜歡掉書袋,故作高深的習氣,二來是符合普通民眾對高深文學的幻想,再加上統治階級樂於看到這種空洞無味的東西繁榮發展。所以最後已經發展成了文壇和民眾都不知其害,反而以為它光彩奪目,堆錦積繡,所有人都以為是文學之盛,都競相趨附。

面對這種文學風氣,韓愈和柳宗元都像重新接通從先秦諸子到屈原到司馬遷的氣脈,為古人和古文招魂。所以說他們發起了一個古文運動。按照韓愈的說法,漢代以後的文章,他已經不敢看了,這種主張初一看似乎是在,向後走,但是懂得維護中國文脈的人應該都知道這是讓中華文化有能力繼續向前走的基本條件。而在這場古文運動中韓愈顯然是遇到了一個矛盾。他崇尚古文,卻又十分討厭繼承,因襲。最終在幾番矛盾之下,韓愈自己破除了這個桎梏。韓愈認為。我們要學習那種古代文章的古意盎然,而不應該學習他們的言辭,反而應該,唯陳言之必去。但是,韓愈總在官場之上,他的文章總是免不了說教的氣息。

所以說,相比於韓愈的散文氣魄很大,從句式到詞彙都充滿新鮮的活力,而我們今天要講的柳宗元的文章寫的就更加清雅,更加誠懇,更加雋永。柳宗元很早就被朝廷貶到了柳州,永州,他離主流的文壇很遠,所以只讓文章在偏僻而美麗的山水之間逗留,他一筆筆都把文章寫得更加情感化,更加寓言化,更加哲理化,因此也達到了更高的文學等級。與他相比,韓愈的那幾篇有名的文章,比如說,《師說》等等,道理都已經蓋過了純粹的文學審美,韓愈已經模糊了論文和文學的界限。這乍一看好像還不錯,但實際上是有損於文學的。

韓愈和柳宗元他們不僅有這樣一個希望能法古意的良好觀念,而且因為他們倆本身的才華橫溢,所以也寫出了大量的精妙文章,以供後世借鑑。所以說古文運動開展得頗有聲勢,而駢文體的地位也很會被壓了下去,一落千丈。但是這件事也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後果,在駢文體盛行的魏晉南北朝,文學與文學家已經逐漸形成了文學自覺,也就是將文學從其他的東西中獨立出來,只當做一個純粹審美的東西來看,這對藝術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魏晉南北朝的文學雖然觸目儂麗,但到底也是文學裡邊的事情,而現在的古文運動,讓文章重新載道,甚至強調文章必須載道,這在韓愈的理論中體現的尤為突出,這就迎來了很多觀念性的因素,而這些政治的,觀念的東西,本來與文學便是不相干的,混入了太多,文學也就不能稱之為文學了。


碼字先鋒


柳宗元參加了一場古文運動叫什麼?你怎麼看?

回答這個問題,離不開韓愈。

柳宗元和韓愈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這場運動並稱"韓柳"。與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

一、古文運動的來歷

"古文”,也即是散文,是徵對駢文而言的。

自南北朝以來,文壇上盛行駢文,流於對偶、聲律、典故、詞藻等等形式,華而不實,因此,不適於應用。

西魏蘇綽曾仿照《尚書》作《大誥》,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體,沒有收到成效。隋文帝時,下詔禁止文表華豔,李諤上書請革除文華,仍然沒有扭轉頹風。

唐初時期,駢文仍然佔據主要地位。唐太宗為文也喜浮華,史學家劉知己在《通史》中提出"言一必近真","不尚雕彩"的主張;王勃提倡改革文弊,但是,他們自己的作品,仍然使用駢體。

唐玄宗天寶年間至中唐前期,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等人也先後提出宗經明道的主張,並且以散體作文,成為古文運動的先驅。

柳宗元、韓愈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古文理論,並且作出了相當數量的優秀古文作品。這時,一批學生和追隨者熱烈響應,於是在文壇上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這場運動把散文的發展推上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韓柳為什麼要發起這場古文運動呢?

唐王朝經過安史之亂後,一直沒有恢復元氣。河北藩鎮割據,不服朝廷管束,朝廷裡宦海專權,地方上貪史橫行,賦稅沉重,民不聊生,加上外族騷擾,各種社會矛盾交織,政治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境地。這時候,一大批關心國家命運的文人就站出來指摘朝中的得夫,尋找改革的方法。儘管他們之中政治派系各異,但是一個共同的心聲則是恢復孔孟之道的正統地位,強化社會秩序,維護中央集權,減輕剝削,緩解社會矛盾。

韓柳認為自漢代以後,儒學在佛教和道家思想衝擊下,越來越衰落,因此首先要對儒家思想進行清理。而孔孟思想是以修身扣正心以及任人唯賢,作為治國平天下的根本。故而朝廷應該選擇有才有德的人參予國家管理,才能使古道復興。

由於他們根據現實的需要,對孔孟做出了新的解釋。韓柳在學習先秦兩漢散文的基礎上,廣泛吸取當代文學形勢和藝術經驗,並且根據當時口語提練新的散文語言,創作出有條理、有規律,適於說理、抒情、敘事的新散文。在二位的影響下,又湧現出一大批古文作家,這種新散文便成為中唐以來最流行的文體。

三、你怎麼看

散文的出現,是在古駢文受到大多數文人覺得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的情況下,由一些文人改革沒有成功的情況下,由韓柳總結以前改革的經驗和教訓而提倡的運動。這項運動徹底地改變了駢文缺泛實用價值,只講究形式的弊端。從而使散文不僅能敘事、抒情、說理,而且具有對社會實用的功能。

柳宗元是一位傑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又是一位卓越紹散文家和詩人。他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認為歷史是進化的,主張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這些思想在當時是進步的。他和韓愈是古文運動約倡導者和實踐者。而柳宗元在思想方面具有進步的積極意義又是韓愈所不及的。

在古文運動中,他們不僅提出了系統的理論,而且身體力行,創作出很多優秀的別開生面的散文,給當代和後世做出了典範,對散文的改革和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是古文運動的一面不可否認的旗幟。


高樓避愁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古文運動”名詞解釋

“唐宋八大家”中的前兩位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倆都是唐代人,而且兩人都是中唐文壇上“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倡導的“古文運動”其實就是散文復興運動,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名詞,歷史上也稱稱“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之所以由韓愈和柳宗元倡導,並能得到廣泛的支持和認可,是由於唐代文學自身的發展和社會歷史條件的。

  1. 首先,有韓愈和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是中國散文發展到唐代的必然結果。

  2. 其次,這場“古文運動”其實就是唐德宗李適(kuò)貞元年間和唐憲宗元和“中興”時期的社會現實的文學反映。

  3. 最後,就是以韓愈和柳宗元為代表的優秀散文家,他們以自身深厚的古文理論和作品對“古文運動”的指導和示範作用。

(“唐宋大大家”之韓愈、柳宗元)

“古文運動”的發展史

我國古代的散文,在春秋戰國和秦漢時期,已經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到了魏晉,形成了一種駢儷文體,六朝時極為興盛,在文壇上佔據主導地位。當時叫“今體”,也叫“儷辭”。

“駢文”的名稱是從唐代柳宗元才開始叫起來的。他在《乞巧文》中說這種文體是“駢四儷六,錦心繡口”,後來就簡稱“駢文”或“四六文”。

“駢”字的本義是指二馬並駕。漢代許慎的《說文》中是這樣解釋的:“駢,駕二馬也。”“駢文”這個名稱是很形象的,它要求句子對偶,四言六言相間作對,音韻也必須協調,並且注意音響和節奏,富於音樂性。

這就大大提高和豐富了文學的藝術性能和技巧,曾經起過積極作用,成為我國古典文學寶貴遺產的一部分。

但是駢文發展到後來,產生了極大的弊端,它的末流,無視文章的思想內容,堆砌華麗的辭藻,玩弄玄奧的典故,加多了音韻的限制,完全講求形式,使這種文體萎靡和僵化,直接阻礙了散文的發展,所以對“駢體文”的改革勢在必行,也到了不得不進行改革的時候了。

縱觀我國古代的文學發展之路,其實早在南朝駢文鼎盛的時代,就有與之相對立的“復古”萌芽。南朝梁朝的著名文學批評家、文藝理論家劉勰就已對駢文不滿,在他所著的《文心雕龍》中提出了“明道”的主張。

西魏文帝大統十年(公元544年),宇文泰就用行政命令反對駢文,宇文泰後來成為北周的開國皇帝。

劉勰提出的“明道”主張和宇文泰用行政命令反對“駢體文”這兩件文學史上的事請,可以說是發出了以古文代替駢文的先聲。

(劉勰《文心雕龍》書影)

後來北魏、北周之際的文學家柳慶用古文寫賀表,北周文學家蘇綽模仿《尚書》寫《大誥》,北齊文學家顏之推也提出“以古之制裁為本,今之辭調為末”的古文創作主張。

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直接下令反對駢文,李諤上書倡導“復古”運動。隋朝末年的文學家王通在《王道篇》中明確地說到:“言文而不及理,是天下無文也,王道從何而興乎?”從王通的觀點就可以看出,他對駢文的反對思想是很明顯的。

到了唐代,尤其是武則天在位時,文學家陳子昂又一次提出了文學改革的口號,被稱為開創一代文風的先驅者。《舊唐書·文苑傳》中說:陳子昂以後,“屬詞皆以經典為本,時人欽慕之,文體一變。”

陳子昂之後,一大批文學家,如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等人,相繼提出古文改革的理論,特別是元結,在古文創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陳子昂、元結等人的古文改革理論和實踐為後來韓愈和柳宗元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啟開了先河。

在駢文由鼎盛到衰落的發展過程中,反對駢文的鬥爭是不斷髮生的,由古文代替駢文的一場大搏鬥是不可避免的。這說明韓、柳所倡導的“古文運動”是我國散文本身發展趨勢的必然結果,是 散文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

但是韓愈和柳宗元之前,反對駢文的人如此眾多,都不能形成社會運動,除了他們自身的弱點之外,主要是社會條件不成熟。

(韓愈繪像)

而這種現象到了韓愈柳宗元的時代,則變成了一種轟轟烈烈的文壇運動,韓愈和柳宗元為“古文運動”的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可以說是“古文運動”的卓越領導者。他們自身卓絕的古文理論和創作實踐,都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前輩。

在韓愈和柳宗元手中,“古文運動”達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度,對同時代熱愛古文創作的青年後輩起到了指導和示範的作用,尤其是韓愈有在國子監博士任職的履歷,他更是將他的古文創作理論進行了不遺餘力地推廣。

(柳宗元繪像)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的意義

柳宗元“古文運動”中的地位僅次於韓愈。柳宗元也提出過重要的古文理論,但主要的是以他典範的古文創作參加和領導“古文運動”的。由於他長期謫居邊遠地區,在領導“古文運動”方面雖不及韓愈,但就他的作品所達到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成就來說,又是韓愈所不及的。

(柳宗元繪像)

柳宗元的散文是豐富多彩的,他的論說文,表現了他進步的政治觀點和初步唯物論、無神論的思想。著名的長篇論文《封建論》,針對當時藩鎮割據的現實,他批判了分封制的不合理。

在《送寧國範明府詩序》和《送薛存義序》等文章中,柳宗元就提出了“吏”是“民役”而不能“役民”的觀點,如柳宗元在《送薛存義序》中明確提出“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的觀點,原文節選如下:

凡吏於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於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於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於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於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

柳宗元提出這樣的觀點,這在當時社會環境裡顯然是不可能實現的,但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能夠提出與傳統的“牧民”觀點相對立的“民役”觀點,卻是很難得的。

在《天說》和《與韓愈論史官書》中,柳宗元也是毫不客氣地批判了韓愈的“天命論”和“史官危險論”。如柳宗元在《天說》中是這樣回覆韓愈的:

柳子曰:“子誠有激而為是耶?則信辯且美矣。吾能終其說。彼上而玄者,世謂之天;下而黃者,世謂之地;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寒而暑者,世謂之陰陽。……子而信子之仁義以遊其內,生而死爾,烏置存亡得喪於果蓏、癰痔、草木耶?”

雖然政治上的觀點不一樣,但是柳宗元和韓愈是很好的朋友,早在唐德宗李適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柳宗元任監察御史裡行時,就與韓愈、劉禹錫經常探討學問,互相學習。他們在一起共事,結成了朋友,韓愈在《赴江陵途中寄贈三學士》的長詩中寫道:“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由此也可見,韓愈和柳宗元是互相欣賞,相互推崇,惺惺相惜的文壇好友。

在領導“古文運動”中,韓愈和柳宗元兩人也是互相支持,共同倡導的。當韓愈寫的《毛穎傳》受到人們嘲笑非議時,柳宗元挺身而出為他辯護。

當韓愈寫了一篇《師說》的文章,提倡尊師重道並自為人師而受到別人的謾罵、嘲笑、甚至遭到人身攻擊時,柳宗元深表同情,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柳宗元就為韓愈辯解道:

孟子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譁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矣。

當韓愈向人推薦柳文,柳宗元卻謙虛地回答說:韓愈的才學比自己高得多,只有司馬遷可以相比,意思是說韓愈是繼司馬遷之後偉大的散文家。在《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中寫道(以下節選):

足下所封示退之書,雲欲推避僕以文墨事。若退之之才,過僕數等,尚不宜推避於僕,非其實可知。退之(韓愈)所敬者,子長、子云。子長於退之固相上下。

文中說的“子長”就是指西漢文學家司馬遷,“子云”就是漢代文學家指楊雄。

也因此,“韓、柳文墨相推轂”,一時傳為美談。但是兩人在政治態度和哲學思想上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在對待“永貞革新”的態度上,韓愈並沒有明確的表態,也沒有明確的支持,而是對“永貞革新”保持觀望的態度;在哲學上的觀點,基本上是唯心論、天命論。在這些原則性問題上柳宗元卻是毫不苟且,不留情面地給予批判。

柳宗元散文取得的成就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他主要的是以他典範的古文創作參加和領導“古文運動”的。因為柳宗元本身在古文的創作上就取得了極高的成就,可以說是他那個時代裡最高的成就了。

(一)柳宗元的駁論文成就

柳宗元的《非》有六十七篇,都是短小精悍的駁論文章。對《國語》一書歪曲了的歷史事實加以駁斥,論點鮮明,筆鋒犀利,一針見血。例如其中《戮僕》一篇中,柳宗元寫道:

晉悼公四年,會諸侯於雞丘。魏絳為中軍司馬。公子楊幹亂行於曲梁,魏絳斬其僕。非曰:僕,稟命者也。亂行之罪在公子。公子貴,不能討,而稟命者死,非能刑也。使後世多為是以害無罪,問之,則曰魏絳故事,不亦甚乎!然則絳宜奈何?止公子以請之命。

文中第一段是《國語》的原文;第二段是柳宗元以“非曰”的形式開頭,發起的駁論,標明是柳宗元自己的批駁觀點。


柳宗元駁斥的事情是《國語》中記載的春秋時期的一件事情:晉悼公四年公(公元前569年),公子楊乾的戰車衝亂了隊列,魏絳卻殺了楊乾的僕人。

《國語》以此標榜魏絳的軍法嚴明,而柳宗元駁斥說,這樣錯殺無辜,並非軍法嚴明。並且說明這樣做對後世的影響很壞,進而指出魏絳應該採取的辦法。

柳宗元的這篇駁斥文章語言簡潔,層次分明,擊中了要害。柳宗元《非(國語)》一文的意義不僅在於對《國語》的批判,而且是對傳統的觀念及權貴階層的挑戰,表現了柳宗元非凡的膽識和才學。

柳宗元強烈地駁斥了《國語》中罔顧歷史事實、委屈歷史事實的的記載,他把《國語》比作“文錦覆蓋的陷阱”,一定要加以駁斥。

同時柳宗元對《國語》中除過歷史記載之外的寫作手法予以了肯定,他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如是說道:

參之《穀梁氏》以厲其氣,參之《孟》,《荀》以暢其支,參之《莊》,《老》以肆其端,參之《國語》以博其趣,參之《離騷》以致其幽,參之《太史公》以著其潔。

“參之《國語》以博其趣”一句,意思就是說柳宗元自己在創作時充分吸收古人創作上的經驗,藉以磨礪氣勢,暢達條理,縱橫思緒,尤其是學習《國語》中敘事的趣味性。

他還向人介紹該書的藝術特點,這正是柳宗元對待古代文化遺產批判、吸取的正確態度。

  • (二)柳宗元的遊記文成就

“投跡山水地,放情詠《離騷》”。柳宗元被貶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後,寫了不少遊記,例如“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

這些遊記是柳宗元在永州(今湖南省零陵縣)期間寫下的山水遊記,“永州八記”就像一幅連貫的豐富多彩的畫卷,將永州秀美的山水展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這些遊記因為優美的文筆,而被人們廣泛傳誦。如在《始得西山宴遊記》中,柳宗元這樣寫永州西山的: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柳宗元面對眼前奇異的景觀,胸懷頓覺開闊,一種從未有過的感受油然而生:廣大得如同浩氣看不到它的邊際。欣喜滿意地同天地交遊而設有盡期。於是“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以至於暮色降臨也渾然不覺,仍不願歸去。

在山水的描繪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情感同描寫山水結合在一起,行文水乳交融,巧妙自然,文句辭藻優美,無與倫比。柳宗元可以說是酈道元之後,山水風景散文的大家。

  • (三)柳宗元的語言小品文成就

柳宗元的寓言,獨創一格,其特點是通過一個簡短有趣的故事,故事裡的角色不限於人,也許是鳥獸花木,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和諷刺作用。如柳宗元著名的《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這三則寓言故事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比如柳宗元的著名語言小品文《蝜蝂傳》,這篇寓言的重要特色是塑造了蝜蝂這一藝術形象,原文寫道:

蝜蝂者,善負小蟲也。……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不知為己累也,唯恐其不積。及其怠而躓也,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甚,以近於危墜,觀前之死亡,不知戒。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亦足哀夫!

在《蝜蝂傳》中,柳宗元通過描寫小蟲蝜蝂善負物、喜爬高的特性,諷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斂資財、貪得無厭、至死不悟的醜陋面目和心態。

《蝜蝂傳》行文簡約精妙,說理師法自然,結構細密,邏輯嚴謹,類比恰切,過渡自然,語言犀利,敘事生動,議論精警,寓意深刻,具有很強的批判精神。

這篇寓言的寓意就是要告訴世人這樣一個道理:要懂得知足常樂,不要太貪心,嘲諷了追求名位、貪婪成性的醜行。

寓言在我國先秦散文中已大量存在,但都是作為文章中的一個比喻出現的,很少獨立成篇,而柳宗元則把寓言變成了一種獨立的文學形式,這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大創造性的功績。

  • (四)柳宗元的傳記文成就

此外柳宗元的傳記文也是很有成績的,比如我們所熟知的《種樹郭橐駝傳》,如原文中有這樣一段: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理,非吾業也。然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勖爾植,督爾獲,早繅而緒,早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則與吾業者其亦有類乎?” 問者曰:“嘻,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

柳宗元的《種樹郭橐駝傳》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論色彩的傳記文,也是一個諷喻性極強的寓言故事。

文章先寫橐駝的命名、橐駝種樹專長和種樹之道,然後陡然轉入“官理”,說出—番居官治民的大道理。上半篇為橐駝之傳,目的是為下半篇的論述張本;下半篇的治民之理是上半篇種樹之道的類比和引申,前賓後主,上下相應,事理相生,同時柳宗元在文章中發揮了他的寓言體雜文筆法,是的這篇文章具有了很高的藝術表現力。

柳宗元針對當時官吏繁政擾民的現象,通過對郭橐駝種樹之道的記敘,說明“順木之天,以致其性”是“養樹”的法則,並由此推論出“養人”的道理。

在文中,柳宗元指出為官治民不能“好煩其令”,批評當時的地方官吏擾民、傷民的行為,反映出作者對普通民眾的同情和改革弊政的願望。


“古文運動”的衰落

柳宗元在散文創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很高的,他的各種體式的散文都達到他那個時代的最高峰。韓愈、柳宗元順應歷史和散文本身發展的趨勢,成功地領導了唐代中葉的“古文運動”。他們的散文不僅代表了唐代的散文的最高成就,而且對後世的散文影響很大。

但是韓、柳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在他們的繼承者手裡,受到了曲解,偏離了原來的方向,走上了偏離韓愈和柳宗元“古文運動”初衷的道路,尤其像韓愈的學生李翰,把“古文運動”變成了討論孔孟儒家學說的說教,為宋代的道學開闢了道路。

以皇甫湜為首的一派,又片面強調“創新”,把“古文運動”引上了奇異怪僻的狹窄道路,也完全脫離了韓愈、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的初衷。

只有晚唐的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的小品文,才真正繼承了古文運動的傳統,魯迅先生在《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一文中評價這幾位的小品文:“一塌糊塗的泥塘裡的光彩和鋒芒”。

正是由於韓愈和柳宗元倡導的“古文運動”沒有得到有力的繼承和發展,“古文運動”在晚唐又再度衰落,駢體文又再度復興了。


回答完畢,歡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