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人所在的宇宙會不會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呢?

未來科學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特別是《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有一項最新研究可能改變我們對宇宙的認識,或許外星人有跟我們不一樣的“天空”。

生活在小山溝溝中的人類,何以揣測大城市的天空?

宇宙一直在膨脹,目前根據哈勃常數可直觀宇宙為930億光年,而銀河系星盤的直徑約為20萬光年,然後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鍾就下圖那麼一點點。

目前我們走的最遠的是旅行者一號是1977年9月5日發射的,剛剛走到太陽系的最外層,然而人類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被鎖死在銀河系中,因為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想達到擺脫銀河系引力的速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能要達到能夠利用星系能量的宇宙二級文明,目前為0.7級,我們連可控核聚變都尚未掌握。

那我們是如何認知宇宙?外星人所在的宇宙的物理性質和宇宙的空間的樣子和我們一樣嗎?

各向同性
  • 人類認知升級

現在天文學家對宇宙的觀點是各向同性,也就是“外國的月亮和中國一樣圓”。宇宙如此寬廣,對於宇宙的研究,我們主要靠觀測和計算。早期人類主觀意識強,技術水平比較弱,經歷了地心說,日心說,當牛頓的萬有引力出現,人類當時認為當時科學已經登峰造極,可以解決上天入地的問題,其中萬有引力就是描繪整個宇宙的,連接天體的工具,當時對宇宙的認識是,宇宙是無限大的。

  • 標準宇宙模型的誕生

隨著《廣義相對論》的出現,我們有了描繪宇宙的方程,結合哈勃發現周圍星系都在退行遠去,於是場方程有了一個宇宙膨脹的哈勃係數,在這樣查缺補漏的情況下,我們終於對宇宙有了一個整體的認識,宇宙並非無限大的,它有邊界,並一直在膨脹。

這個氣球一直在增大,說明它是有年齡的,那麼它的原始狀態是什麼?神父勒梅特第一個提出了大爆炸的學說,隨著後來一系列科學家的加入,宇宙大爆炸理論應運而生。後來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宇宙各處都充滿了大爆炸的餘波——宇宙背景輻射,進一步論證了該理論。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理論,描繪出了宇宙的框架以及宇宙的尺度,它始於一個奇點(無限緻密的點)。

1)在大爆炸發生之前的時間內,以奇點為中心的所在區域宇宙開始膨脹。

2)然後形成宇宙結構形成所需的波動。

3)膨脹結束了,熱爆炸發生,產生了充滿物質和輻射的宇宙。

4)均勻的物質遍佈宇宙,相互吸引,宇宙逐漸冷卻,膨脹繼續。

5)隨著時間的流逝,宇宙自由的發展,於是便有了今天所觀察到的廣闊的宇宙結構,然後繼續膨脹。

一般來說宇宙大爆炸的圖片都是上面那樣的,是為了解釋宇宙物質產生的過程和時間,然而實際上是下圖這樣的,就如同從一個點為中心像吹了一個圓形的氣球一樣平均擴張。

由此可知:在宇宙的尺度上,我們的位置並不特別,一切都是平等的。物理定律在宇宙各處具有普適性,包括所有的方向和位置,星系的聚集程度,宇宙膨脹速度和其他可測量的性質都是相同的。從更大的尺度上看,宇宙在任何地方看起來都是一樣,即天體物理學家所說的“各向同性”。

各向異性

在2020年4月出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有一項新研究中:宇宙的膨脹率取決於我們觀察的方向。如果這是真的,那就有意思了。這將顛覆我們目前所認識的宇宙,說明外星人所在的宇宙和我們的不一樣。那這個理論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 溫度與光的相關性

這項新研究是通過對大量的X射線團簇(發射大量X射線的大型星系團)進行分析。

科學家先根據經驗及觀察,記錄並計算了X射線光的發光度與X射線觀察溫度之間的相關性。於是就能確定這些星系團的溫度。於是乎它們就根據觀察繪製了下面這張圖。

他們得出了一個結論:宇宙不同的方向上膨脹速率不同。從上圖的深色的紫色區域和黑色區域膨脹率在69-65之間,而在之前我們所認為的各向同性測得的膨脹率為67.80±0.77。這樣的結果如果精確,那麼宇宙大爆炸理論,標準宇宙模型就要重新考慮了。

不過很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跳出來說,我們觀察到的光和溫度的關係與你們觀察的關係似乎不太一樣。我們不能以光作為溫度的依據,物理上也解釋不了它們的相關性,不能以該相關性作為依據。下圖文錢德拉觀察到的數據:

  • 宇宙中的兩個速度

通過X射線並非像星系的紅移和藍移可以確認星系的退行速度的那麼簡單。具體來說的話宇宙的天體相對我們來說都存在兩個速度。從較小的尺度看,宇宙中存在引力和暗物質的作用,星系間會略有不同,從較大的尺度看,星系群都按照哈勃膨脹係數的比例,遠離我們,星系的速度都源於這兩個因素的疊加。

例如:上圖所示,我們的附近宇宙中密度過高的區域(紅色),引力和周圍星系的推力及拉力產生的速度因素及方向都較多(線和箭頭代表速度和方向)。然而,所有這些運動都嵌入在膨脹的空間結構中。因此,我們觀測到和測量出的星系紅移或藍移是空間膨脹和遠處被觀測物體運動的組合。

  • 質疑

實際上,光度和溫度之間的確存在關係,但是查看的X射線簇具有不同質量,不同速度色散,不同重元素數量等,即使距離較遠,相關性也會出現一定的偏差。例如下圖數據就表明了不同的金屬丰度會導致x射線光度與溫度之間的相關性存在很大差異,說明這種相關性並不穩定。

宇宙在各個方向上的膨脹可能不盡相同,但要證明這一點,還需要更多的研究。這要求做到準確、全面和毫不含糊。一個糟糕的校準,一個未經測試或驗證的假設,或任何數量的系統錯誤都可能得出各向異性這樣的結論。

結論

這項研究尚有爭議,還沒有達到令人信服的水平。關於外星人的宇宙的觀點還遵循原來各向同性的理論,暫時還和我們一樣,以後是否還會一樣只有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有生之年要能發現宇宙模型被顛覆了也是件趣事,雖然這個概率極低,不過科學就是一個不斷顛覆、革新的過程。


趣談科學


外星人所在的宇宙會不會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呢?

這要看我們對宇宙是一個什麼定義。

教科書上對宇宙最簡單的概括是:宇宙是所有空間、時間、物質的總稱。

所有,就包含了我們所能夠了解到的或者現在還不能瞭解到今後能夠了解到的一切。

就是人類所能夠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一切,都包含在我們的宇宙中。

宇宙是由時空和物質組成,也就是時間、空間、物質這三兄弟是三位一體,它們雖然從不同側面或者說不同維度來表現出宇宙,但它們是同時出生,相依為命,缺一不可,共存共亡的,其中任何一個消失,我們宇宙終結了。

因此,不管是我們人類,還是假象中的所謂外星人,都是生活在我們宇宙的時空物質環境中,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的宇宙沒有什麼區別,也沒有什麼不一樣。

人類的進化史就是對宇宙的認識史。

數百萬年來,人類從靈長類的動物進化成為猿人;幾十萬年來,人類從猿人進化成為現代智人;幾萬年來,人類從石器時代走向了農耕時代;幾千年來,人類從矇昧黑暗時代走向了科學文明時代;幾百年來,人類有了科學的指引,走到了現代。

人類一直在認識在發現在發明,這些認識發現發明都是對大自然規律的不斷了解。

有些認識是基於對地球的認識,有些是基於對宇宙的認識。

一般來說,對地球局部的一些認識,不一定適應宇宙,但大自然基本規律都是放之宇宙而皆準的。

比如物質結構、元素、四種基本力、愛因斯坦場論、電磁理論等等,這些只要是在我們這個宇宙,都是適用的。

宇宙不同星球環境千差萬別,但規律是無法改變的。

我們應該預見到,在廣袤的宇宙,各種天體環境千差萬別,在不同環境孕育的生命和文明與我們的想象很可能是完全不一致的,比如地外文明或地外生物的感知、感覺、交流方式和存在形式,都有可能與人類或地球生物完全不一樣。

但這些,並不能認為那裡的自然規律有什麼不一樣,比如地外文明的星球很可能比我們地球大很多或者小很多,因此它們適應的重力與我們完全不同;那裡或許沒有水或者氧氣,它們孕育和生存不需要水和氧氣等等。

從這些方面來說,外星人存在的環境和形式當然與我們不一樣,但不能認為它們的宇宙與我們不一樣,它們依然還是我們這個宇宙。

因此那裡的重力依然可以通過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那裡的物質,依然是由宇宙中存在的元素組成,原子依然是由中子、質子、電子組成,依然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

我們發現的一切科學理論,都應該是宇宙規律,而不是隻管地球的規律。

否則,我們就無法走出地球一步。

有人提出,某科學家發現宇宙某個地方可能存在與我們這裡膨脹速率不一樣,就由此認為外星人宇宙真的不一樣。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人類既然能夠發現宇宙某個地方存在著特別的現象,這正是人類發現了宇宙新的規律的證據,這個規律是人類的視野更開闊了。

前面說了,那裡如果有外星人存在,環境當然與我們不一樣,但這並不等於那裡的宇宙與我們不一樣,我們還是一個宇宙,而且這個宇宙人類正在認識。

因此,宇宙規律統治宇宙各個角落。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人類文明從宇宙尺度來說還僅僅是個起步,因此對宇宙規律的認識也還很初級,有很多現在認為正確的東西未必將來不會推翻,未來也會有許多新的發現改變顛覆我們現在的一些看法。

隨著文明進步,我們對宇宙的認識肯定會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接近真相。

但還是要說,並不等於外星人的宇宙與我們不一樣,或者說它們那裡的自然規律不一樣。如果我們不瞭解,只能說它們那裡出現的一些規律還沒有被我麼認識而已。

一切文明都只能夠認識規律和利用規律,無法改變規律。

在劉慈欣的《三體·死神永生》中,存在著可以創造和改變規律的文明,但這是科幻,不是現實。我們都生活在現實中,而不是科幻中。

如果不遵從我們宇宙的規律,就不是我們的宇宙,這樣的宇宙人類無法發現,那裡的文明體也無法跨越到我們的時空。

但任何文明都能夠不斷深化的認識規律,從而達到更高的文明層次。

就是這樣,歡迎討論。

謝謝閱讀。


時空通訊


外星人所在的宇宙會不會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呢?

一篇發表在arXiv上的論文可能將推翻現代宇宙學模型,德國波恩大學的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在觀測了數百個星系團中的大量星系後經過詳細分析,以便證明宇宙在各個方向上是否相同,研究結果表明“各向同性”這個概念並不適合宇宙每一處!

這表示“外星人”的宇宙可能真的與我們銀河系附近的宇宙不一樣!

何為宇宙的各向同性?宇宙為什麼會各向同性?

托勒密的地心宇宙將地球放置在了宇宙的中心,認為整個宇宙都圍繞這地球轉,但哥白尼發現了天體運動的真相,地球不過是環繞太陽公轉的其中一顆行星而已,因此各向同性的前身也稱哥白尼原則!當然哥白尼的時代也不會知道宇宙是否各向同性!

  • 宇宙是怎麼來的?

宇宙的各向同性認識要從廣義相對論開始,1916年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後,1917年它將其擴展到了整個宇宙,開創了廣相宇宙學,愛因斯坦發現廣相下的宇宙是動態的,因此他為了迎合當時靜態宇宙學模型,加了一個宇宙常數Λ,將其修正為靜態宇宙!

但比較好玩的是前蘇聯物理學家弗裡德曼假設宇宙是各向同性的條件下和勒梅特分別發現了宇宙是膨脹的,而哈勃則在觀測上證明了這一點。1931年勒梅特進一步提出“原生原子假說”,認為宇宙正在進行的膨脹意味著它在時間反演上會發生坍縮,這就是大爆炸理論的雛形!

喬治·伽莫夫支持並且完善了勒梅特的大爆炸理論,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太初合成理論,他的同事拉爾夫·阿爾菲和羅伯特·赫爾曼則理論上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存在!後期射電觀測技術的進步證明了伽莫夫的太初合成理論的物質比例,而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則在1965年無意中發現了為背景輻射!

  • 宇宙誕生和宇宙各向同性有無關係?

我們對宇宙的各向同性認識主要來自對微波背景輻射(CMB)的觀測,從1965年後CMB觀測就成了瞭解宇宙重要的途徑,因為大爆炸理論上預言了這個輻射,因此觀測它可以瞭解宇宙的形態!

從1989年發射的COBE衛星到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再到歐空局的普朗克衛星,科學家瞭解到的微波背景輻射分辨率越來越高,對宇宙的瞭解也逐漸加深層次:

觀測發現宇宙背景輻射具有高度各向同性,溫度漲落的幅度只有約百萬分之五,而且這個溫度漲落起源是宇宙在形成初期極小尺度上的量子漲落,它隨著宇宙的暴脹而放大到宇宙學的尺度上!

而且也是由於這一點點點點的不一樣,才有我們現在的星系在大尺度上的結構,才有機會形成現在的龐大數量的恆星!當然哈勃著名的幾次深空照從可見光波段上見證了無論哪個方向上的宇宙,都有這數不清的星系,似乎整個宇宙就是那麼均勻的!

外星人的世界真的和我們不一樣嗎?

各向同性已經成了現代宇宙學的基礎,因此當看到德國波恩大學的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的研究時第一反應就是,外國民科?且不忙下結論,我們來看看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到底研究了啥!

康斯坦丁諾斯·米格斯稱,在1999年發現的宇宙加速膨脹的原因就是暗能量的崛起,結合廣相的方程式,這種擴張在大尺度上的是各向同性的!他同時也認為,大爆炸留下的微波背景輻射也證明了這點,CMB的觀測不容置疑!

但他強調認為,當前並不清楚這種推論的準確性如何,40億年前宇宙暗能量主導了宇宙的膨脹,但暗能量“令人困惑的性質尚未被天體物理學家正確理解!”。

米格斯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了三種望遠鏡收集的數據研究了842個星系團,這是宇宙中引力還能束縛住的最大結構,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其中紅外和X射線波段來確定每個星系團的亮度,這樣的分析揭示了該處區域的宇宙膨脹!

這四個星系團進行了數百次分析,“各向同性”宇宙的概念可能並不完全適合

結果發現在米格斯研究的這些區域中,並不是每一處區域的膨脹速率都是相同的,有的地方似乎比較慢,但有的地方則更快,這與他們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研究結果相一致!這個“各向異性”的研究對象幾乎覆蓋了整個天空!

該地圖以銀河為座標中心,黑色和紫色表示最低膨脹率方向;黃色和紅色表示最高擴展率方向

儘管有星系間引力拖拽的來勉強維持各向同性的宇宙學模型,但米格斯他們研究對象橫跨50億光年,引力是否能在如此遠距離上和暗能量抗衡這是一個問題,當然還有一個補救解釋是也許暗能量在宇宙各處的分佈並不一樣,無論哪個解釋對宇宙學模型的理解都將是顛覆性的!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2020年4月的《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

這也意味著外星人那塊的宇宙,可能和我們這裡真的有些不一樣,也許這就是外星人科技要比我們先進的原因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