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发现了吴堡的“红枣鸡”?

9月21日至23日,《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主编姜锦铭,原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深入吴堡县、米脂县,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了解国家能源集团在定点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扶贫办主任代贵生陪同。

新华社记者发现了吴堡的“红枣鸡”?

9月2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吴堡县县委书记王华详细介绍了国家能源集团近年来在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爱心扶贫、生态扶贫等方面实施的扶贫项目和民生工程情况,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

新华社记者发现了吴堡的“红枣鸡”?

王华说,国家能源集团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进行帮扶,7年来,在吴堡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达8000万元,相当于吴堡县两年的财政收入。在国家能源集团的帮扶下,吴堡县100个行政村、7.2万农村人口中,有65个行政村、4万多人受益。王华表示,国家能源集团在定点帮扶吴堡县的过程中,真正体现了“真情实感解难题,真心实意办实事,真金白银惠民生”的央企责任和担当。​​

新华社记者发现了吴堡的“红枣鸡”?

​​随后,新华社记者深入吴堡县寇家塬镇东庄村手工挂面厂、寇家塬镇红湾村村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幸福院等地,实地查看国家能源集团定点扶贫项目实施情况,详细了解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采访了驻村第一书记高瑞、相关项目负责人和当地村民。

新华社记者发现了吴堡的“红枣鸡”?

在采访过程中,得知村民们不用到外地打工,直接可以在国家能源集团援建的手工挂面厂就业,一天能挣200多块钱时,新华社记者鼓励他们将手工挂面的技艺传承好,特别是将驰名中外的吴堡县的空心挂面卖到全国去。​

新华社记者发现了吴堡的“红枣鸡”?

结束对吴堡县的采访后,9月22日,新华社记者一行来到米脂县国家能源集团扶贫项目—柳家洼村日光温室大棚,深入到田间地头,了解温室大棚的运作模式、收益情况等。

在米脂县高硷桂玲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长、全国劳模获得者姬桂玲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合作社绿色生态种养殖模式、苹果种植和猪羊养殖规模以及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情况等。​

新华社记者发现了吴堡的“红枣鸡”?

当得知姬桂玲8年前放弃城里的煤炭生意,毅然回到家乡创业,扎根农村种植苹果树,全身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时,新华社记者竖起了大拇指,赞许地说道:“米脂的婆姨真了不得!”

在红湾村,看到漫山遍野的鸡舍就安设在红枣树下,鸡可以就地捡食掉在地上的红枣,新华社记者称赞道:“红枣是补品,鸡吃了林下的落地红枣,人又吃了纯生态养殖的鸡……这才是真正的大补!”于是,大家当即就给这种鸡起了一个“红枣鸡”的名字!


(本文作者:苗慧强 白晓宁)

(此文为“汤计典频”工作坊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文编辑:陈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