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家提問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農村幹活,伺候農業的二三十歲年輕人越來越少?

淘農業網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16年辭職回家,做微商,現在在做生鮮水果的直供鏈。大部分時候,我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各地的農村,去收購水果,常年和農民打交道。雖說不是種植者,但也是農村人,而且是參與到農村生產中去的參與者。

根據我個人在各地的所見所聞,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個,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為什麼外出打工,一來,這已經形成了風氣,而且已經維持了很多年。甚至在有一段時期裡,打工潮嚴重影響了在校的學生。特別是一些早早輟學,在南方打工回來的年輕人,在跟學生身份的朋友們聊天時,透露出來的信息,身上的所穿所戴,都影響了一些在校學生對外面世界的判斷和猜想。讓一些本來學習就差的學生,徹底斷了唸書的想法。跟著這股打工潮,很多年輕人選擇了輟學。

第二個,家裡務農,經濟收入抵不過城市裡打工兩個月的收入。再說,家裡的地足夠家裡人種,不需要額外勞動力。父母也都希望自家孩子在城市闖蕩,打拼,尋找機會,可以成就一番事業,就徹底脫離土地,成了城裡人。城市生活相對農村生活,無論硬件設施還是軟件實力,都不是一個檔次。一代人跳出農門,後代們就徹底洗淨了腿上的泥巴。這是幾代農民的心願和理想。

第三個,雖說現在農村發展起來了。但通過觀察來看,也只是一些有利發展現代農業的縣市,在大荔發展特色農業。農民們跟著產業發展,能分上一杯羹。但這杯羹喝起來,真心不容易,所吃的苦頭,付出的勞動,是八零後,九零和零零後的孩子根本承受不起的勞動強度。在城市的流水線上一天八個小時,都沒有在冬棗大棚裡三四個小時吃的苦多。

第四個,農業的投資很大。如果你只想解決溫飽問題,投資不需要太大。如果你想發展壯大,產業化,機械化,現代科技化的發展,投資很大,收效很慢,根本不是村裡某家某戶或者某個人能投資得起。現代化的種植基地和產業發展,都是有資本背景的大公司在背後投資,農民大部分時候只是一個代理人而已。

第五個,有想法的年輕人都想留在城市。相對農村來說,機會要多得多。二三十歲還留在農村,如果沒有一份真正的實業可幹,連結婚都成問題。婚後有了孩子,都想孩子在城市唸書,哪怕是縣城,也比鄉村的小學強。再說,現在鄉村小學都合併的剩下少數幾所。

綜合所有的客觀問題,鄉村的條件留不住年輕人的。再說,年輕人就應該去城市發展,機會更多,實現自我的機會也多。從距離才能發現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如果真有志於農村,也還得在城市的生活環境下,以及工作環境下,努力學成一些東西,帶回來農村。


拾級而上穩穩的上


這個明擺著,主要是辛苦無錢花,取個老婆難,風言風語多,社會專家造謠太不象話了,在家閒話也多,主要很多做父母的被洗腦過度了,


冼容均


我是鄉村淇譯,一個在農村種植水稻和養殖河蟹的八零後農民,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你說的這個現象在農村是比較常見的,就說我所在的農村吧,像我這樣三十多歲的還在農村種地的是非常少的,我在我們這裡也是看不到幾個,一般的都是五六十歲的比較多,他們也是現在農村種地的主力軍的,像我這樣三十多歲的,是有但是不多。那像你所說的為什麼在農村二三十歲的伺候農業也就是種地的比較少。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種植土地掙不了多少錢

說真的,如果光靠種植土地是很難能掙到大錢的,不過過一個溫飽是沒有問題的,但是現在的年輕人誰希望這樣啊,他們不都是希望能多掙點錢,他們在外面打工都比在家種地掙得多,還比家裡輕巧,當然是選擇出去打工而不在農村了。

從小沒吃過苦

現在的二三十歲的農村人,從小都是在父母的關懷下長大的,他們對於一些農村種植土地都是不懂的也不會種,從小根本就沒有幹過這個話,想長大了在叫他們去做,他們都是不會的,那麼他們不會父母在不希望下那麼他們也就不能在農村了,都是上城市裡面打工去了。不會留在農村。

現在農村都是機器化用不了這些人

現在在農村再也不像以前的農村誰家的人多誰家的農活就乾的快,現在都是機器化了,家裡有一個人就完全能收拾過來土地,那麼家裡的父母都在,根本就用不上孩子在家種地,那麼他們也不能在家待著,都是會出去打工的,那麼他們出去打工了,在農村種地的還是一些五六十歲的人比較居多的。


所以在我看來他們更是嚮往城市的生活,大多數都是會選擇進城務工而不會留在農村的。都是會選擇學個一技之長,不在重複父母的經歷的。

那麼你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又是什麼樣的呢?歡迎大家說說你的看法。

發表自己對於農村的一些看法。分享一些農村趣事和自己養種植經驗,喜歡可以動動你發財小手關注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