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人生的交織——韋莊《菩薩蠻》其二

韋莊的《菩薩蠻》是一首組詩,共五首,並且前後順序不能變化,按照人生經歷的前後走向,記錄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和心理上的變化。因時代戰亂被迫離開家鄉,來到了江南。《菩薩蠻》其二主要就是記錄在江南生活的一段經歷及心理上的活動,並且通過人人口中所講的江南好,而使自己留在江南,這是自己說服自己的辦法。

歷史與人生的交織——韋莊《菩薩蠻》其二

我們始終會考慮“人人盡說江南好”包括詩人這個抒情主體嗎?而我們可以從寫作的角度考慮,這並不包括作者,而是作為敘述者客觀的描寫,只是通過眾人之口來說江南之美,也更具有說服力。這就存在著作者的敘述語言和作品的人物語言,那正是人物語言。那後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中的“遊人”所指的又是何人呢?當然包括作者在內的漂泊羈旅於此地的“異鄉人”。這裡的“遊人”絕對不是悠閒自在的旅遊者,這裡的“遊人”正是古代詩詞中的“旅人”和“京華倦客”,都是以一種漂泊的異鄉人的口吻來訴說心中的無奈與痛苦的。他們往往無奈選擇遠遊,無論是為仕途而奔波還是被戰亂離散,都會在一個遠方滯留與故鄉相應。與此同時,遠方客子不免莫名地會勾起對月亮照到另一端的深深思念。這些離開故鄉的讀書人,總是懷有“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浮萍式的無依無靠,舉目無親,心裡的孤獨感油然而生。客居江南永遠是以客的身份存在生活,無法感受到主人或是在家中帶來的心理安全感和身體上的舒適感。然而人人都說江南好,並以此勸我久住,我亦可以老於此間。這句話中有透露出多少不可選擇故鄉的無奈和痛苦,當韋莊聽到“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的時候,在心裡會想到家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遍公卿骨”禍亂,這樣強烈的反差會造成詩人心裡難以言說的痛苦,而我們很難看出詩人對於江南情感的表露。那麼人人所謂江南好,不能只是以概念性、概括式、籠統地介紹江南美,應該進一步的說明江南具體好在何處。

歷史與人生的交織——韋莊《菩薩蠻》其二

江南以其特有的姿態出現,“春水碧於天”江南的春天,令人無限歡喜而又嚮往的人間聖地,充滿暖意。以其優美纏綿,明麗婉約吸引無數的遊人,一江春水,沒有漣漪,如一面平鏡明淨澄澈,在春水與天空的互映中,可以看到春水的廣闊。這正與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如果僅以景色的美不一定能夠打動詩人留於此間,將進一步寫到江南的生活狀態下的美,這種也是在美景下,人們的悠哉、閒適、愜意的生活。“畫船聽雨眠”這裡的“畫船”並不是孤舟,更不是一葉扁舟,這是帶有修飾性的華麗小舟。人們確是臥舟聽雨,在詩一般的環境裡,靜靜入睡。正是江南以其自身婉約的風格給人一種愜意舒緩的空間。這不同於“夜闌臥聽風吹雨”那種情況下的自然環境和詩人的心境,更不同於蔣捷人生三個階段中聽雨的不同處境和心境變化。環境之美到生活之美繼而轉到人美,層層推進,不斷地證明江南之好、江南之美。“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正是對於美女的特寫,酒壚旁邊女子如月一樣璀璨佳人明媚動人。這裡有一個文君當壚”的典故。《詩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而《詩經》中的詩歌的特特點就是反覆的吟唱,反反覆覆在說皎潔、平素而又明朗的月光光照在嬌美、嫵媚而又亮麗的臉龐,亦在說人美。而這美麗的女子“皓腕凝霜雪”,肌膚如此姣好。《詩經》中說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臻首娥眉,巧目盼兮,美目盼兮。輕輕一笑,顧盼生波。皆一己之經歷,證明了江南之好。

歷史與人生的交織——韋莊《菩薩蠻》其二

而“未老”陡轉,江南雖好,並沒有使詩人留戀於此地,心中對於故鄉的思念更加深重,想到故鄉仍在戰亂的塗炭中,不免悲傷湧上心頭。“還鄉須斷腸”,但今日若還鄉,目擊離亂,只會使自己斷腸,心中悲痛。這“未老麼還鄉”與始句“遊人只合江南老”呼應,實則反之,這種不得還鄉中充滿著多少“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的強顏歡笑的無奈和心中錯綜複雜情感的交織。

歷史與人生的交織——韋莊《菩薩蠻》其二

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看似直白的表露,確是有其縈紆委婉難言之情,看似闊達確是心中盤結鬱憤。唐圭璋先生說此詞“情意婉轉,哀傷之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