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梅長蘇為何寧願死在戰場,也不選擇隱居度日?

影視控


一句話來概括,隱居延日或許是梅長蘇最好的歸宿,但戰死沙場會是林殊最後的人生。

而北境的戰事,在他將盡的生命裡,徹底點燃了當初的那份熱血和雄心。

梅長蘇再好,可是他一直希望,甚至盼望著自己可以是林殊

林家小殊,是金陵城裡最耀眼的少年,他文武雙全,戰無不勝,令所有人既羨慕又暗自有著嫉妒。

可你別忘了,梅長蘇也是啊,執掌江左盟算無遺策。所以到底差在哪裡?

差別就在於林殊的一生,都活在陽光裡。

林殊可以孝敬父母長輩,保護未婚妻子,疼愛鄰家小弟,光明正大地提槍上陣,以赤羽營少帥的身份站在人前。而且,他可以隨心而活,這顆心是赤子之心。

可是梅長蘇卻要算計人心,必要時刻犧牲善良之人,如景睿,這是何等痛心!

上北境戰場是必死之路,可是他說的對,此役主帥的不二人選,是林殊

當時的大梁,已經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你可以看到排兵佈陣時,選用的多半還是赤焰軍當年的將領。

這說明什麼?

——大梁這些年,已無幾個可用之帥了。

試問身為林家後人的他,怎麼可能坐視不理?

若靖王出戰,則必起內亂,若派他人,則無必勝把握。大廈將傾,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梅長蘇的出戰,不僅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也是為了守護他們所有人當年的那份理想,這裡面有祁王、林帥、言侯、靖王,甚至是當年那位未登基的梁帝。

容顏已改,內息全催,煉獄歸來,但是他的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林殊還是林殊,就算換上了梅長蘇和蘇哲的身份,可是他沒有忘掉自己的本心。

他什麼都記得,他謹記祁王兄長寧死不反的赤誠之心,他明白父帥守衛疆土的赤膽忠心,他再怎麼翻弄風雲,算計人心,都始終記得,要為大梁,選一位文武雙全、勤政愛民的好皇帝。

哪怕隱居琅琊山,也未必能有兩年壽數。更何況,他的心裡一直是林殊。

連十人性命都不肯枉送的他,如何能眼睜睜看著北境百姓蒙難,獨善其身?


因此,赴北境,平戰亂,重塑大梁防線,會是梅長蘇的選擇,更會是林殊的決定。

正是“此血仍殷,此生豪情仍未收!”

《琅琊榜》雖播出已久,然赤焰之風骨,長林之風骨,永存心間。


資深劇子醬


《琅琊榜》中的梅長蘇迴歸,是想還赤膽忠心的皇長子蕭景禹祁王,赤焰軍林燮元帥和七百忠魂的清白。身受捎皮去骨之痛的他,牢記著父親最終的遺言:活下去,林殊灬

他用麒麟才子之名,利用霓凰的相親大賽,吸引了光明磊落,一心為大梁而出生入死的靖王蕭景琰的關注。設計讓陷害赤焰軍的一品軍候謝玉;懸鏡司夏江一一服罪。他的步步為營,先後精心策劃了太子蕭景宣的廢黜;九安山譽王蕭景桓的判亂也一敗塗地。

投仇雪恨的他,愛增分明,擁戴著靖王蕭景琰登上皇位。匤扶社稷,以正義,以智慧,還赤焰軍七萬忠魂的清白。並重整朝綱,讓朝政清正兼明。履行著林殊的駛命,一個精忠保國的將領,

林氏一族,效忠國家,作為臣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梅長蘇的駛命已完成,林殊的家國情懷,還在繼續。他的號召力;他的江湖地位;文功武略都是效忠國家,血染戰場,那怕潺弱的身子葬於梅林。他也要給死去的英靈一個交待。











一帆風順jxh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其實我們只要搞清楚三個問題就明白了。

  • 梅長蘇的真正身份定位是什麼?

  • 梅長蘇還能活多久?

  • 梅長蘇需要一個離開的理由,這個理由是什麼?

好了,下面我們來捋一捋這幾個問題。

梅長蘇的真正身份定位究竟是什麼呢?

十多年前,赤焰軍冤喪梅嶺,本該和七萬赤焰軍同生共死的林家少帥林殊,卻因為父親的一句話和琅琊閣老閣主的費力救治下,憑藉著個人的堅強意志活了下來。即便身中劇毒,但為了赤焰軍,他仍是選擇了一個“不可享天年”的方式迴歸。

十多年後,重回金陵城,他的身份是多變的,他既是大梁朝廷的客卿,是朝堂各方勢力拉攏的江湖大幫宗主,是景睿豫津藺晨等人的好友,是蕭景琰的兄弟,是霓凰郡主的未婚夫……

他的身份太多了,但只有一個隱藏的最深,那就是,不管多少年過去,他都是赤焰軍的少帥,本質上,赤焰軍在,他在,赤焰軍亡,他亡。

顯然,十多年前,赤焰軍就不在了,他作為承載了所有赤焰軍人昭雪的希望,他無法和赤焰軍共存亡,可赤焰軍埋骨的地方,終究是他最好的歸宿,那裡有他的父親,他的兄弟,他的戰友,還有他守護大梁國土和子民的信仰。

赤焰軍冤案昭雪後,大梁朝廷的清明,天下百姓的安樂,已全然放在了新儲君蕭景琰身上,這一刻,林殊活著的唯一心願已經完成了,生,他和父親兄弟戰友一起守護大梁北境,死,他的魂也和他們一起守護大梁北境。回到自己的歸宿所在,是他最合理的結局。

梅長蘇還能活多久?

這個問題,誰都沒法回答,但梅長蘇,藺晨,甚至他身邊的大多數人,其實都知道,他活不久了。

當初在他回金陵前,藺晨就已經問過他,要多久,他說的是:“兩年”。可藺晨卻是滿臉不樂意地回答:“兩年可以啊,你帶十個大夫去”。

梅長蘇中的毒,原本就只有完全和不完全的兩個解法,一個可享天年,一個活不長,而他選擇的是第二個。

回到金陵,完成赤焰軍的心願,早已經遠超他的生命。後面,梅長蘇想要讓別人相信他回到北境沒有問題,他讓藺晨給弄的藥吃了以後,藺晨也確實提醒他,只有3個月。

正是因為他活不長了,所以他不願讓更多人看著他就這麼死去,尤其是那些摯友,於他們而言,他們才剛剛找回當年的摯友,林家的希望才剛剛被找回,又一次在他們眼前死去,對他們來說,太殘忍了。

他活不長了,與其讓霓凰等人為他哀傷,不如就這麼回到北境去,將林殊,留在十多年前的記憶裡。

何況,他活不久了,大概也是最想回到他父親身邊的吧,只有在北境,他才能做回林殊。

當時藺晨都憤怒而敏感地大喊:我不認識什麼林殊。

梅長蘇想做回林殊,可很多人都寧願他就是梅長蘇,就這麼好好地活著,可他的心願終究都完成了,想做回自己,無可厚非。

梅長蘇需要一個什麼樣的離開理由呢?

當時,和梁帝對峙的時候,梅長蘇答應了他不會入仕,蕭景琰上位的過程,會清清白白,不會惹來任何他跟謀臣梅長蘇的閒言碎語。

若是梅長蘇在,蕭景琰勢必會守不住分寸,在朝堂上,對梅長蘇過於信任依賴,會讓百官乃至百姓認為他早早參與黨爭,玩弄心機,群臣心裡有疑議,對蕭景琰自然不會全身心歸附。

因而,即便梁帝不提,梅長蘇也壓根沒打算要留下來。

何況,他活不長了,徒留下來,會耽誤霓凰一生,及時離開,霓凰的未來,也許還能有其他的盼頭。

所以,梅長蘇需要一個徹底消失的理由。

回到北境,藺晨跟在身邊,不管梅長蘇的病況如何,相信藺晨也不會眼睜睜看著他就這麼死去的,所以這才有我們後面看到的,藺晨在琅琊閣坐著,飛流給泡茶,簾子後面伸出一隻手的畫面,我們其實可以合理猜測,那隻手,正是梅長蘇的。

在北境的死,只是一個幌子,又或者,是梅長蘇原定的死期,只不過在那過程中,藺晨帶走了他,製造了他假死的景象,瞞過了所有人。

梅長蘇是謀臣,他身上承載了太多人的期待,在金陵城,並不能以林殊的方式活著,更不能以謀臣梅長蘇的方式待著,那麼回到北境,便是他最好離開方式,也是最能讓人接受的方式。

他不是寧願死,而是寧願用這樣的方式讓所有人都明白,他做回了林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