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還能降到13元1斤嗎?

空調阿虎


目前,隨著各地區生豬產能的恢復,再加上物流交通運輸逐步恢復,生豬調運和出欄情況好轉也使得部分地區的豬價越來越“平民”。但是說現階段降到13元1斤的可能性很小,主要原因可能跟以下幾個方面有很大關係:

1.集團出資餵養精品豬,成本投入高 市場利好,諸多大規模場及大型養殖集團跑馬圈地,持續擴張,中小豬場的生存空間被進一步擠壓;

2.為應對雙重疫情,資金投入大 非洲豬瘟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對養豬業生物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更多資金來達到“防非”標準,而強大的資金壓力讓中小養豬戶在前進的道路上受阻……

3.市場還存在一定的供需不足現象 仔豬、種豬供不應求,雖然不少人認為養豬利潤可觀,但是看到市場上仔豬普遍2000元+,而二元母豬更是6000元起步,恐怕就不會這麼樂觀了,況且這還不是買大公司的品質更有保障的豬,那價格更是高不可攀。

4.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上漲 作為飼料生產的主原料,豆粕價格直接關乎養豬成本,春節後國內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運輸不暢以及油廠不能正常開工,已經推動豆粕價格階段性上漲過一次,沒想到如今隨著疫情發展全球化,豆粕再次被“中傷”,持續上漲。

5.“養大豬”現象普遍,沒能適時出欄 花錢又費力買來的豬苗,圖的不就是眼下的高利潤?但是現在“養大豬”現象普遍,節後很多豬場不能按原計劃出欄,“憋”了很久,所以2月下旬之後就開始陸續出欄,這種集中出欄的形勢剛好就讓屠宰端抓住機會壓價,“越低越賣,越賣越低”的博弈大戲使得豬價上漲空間被壓縮,但是也不會一夜“回到解放前”,違背豬週期的規律。

對此,您有什麼建議或者看法,歡迎私聊小編哦!


河南恆富飼料機械


我們來反推一下這個問題。外三元生豬的屠宰率約為75%,即一般情況下,一頭200斤的肥豬可屠宰白條肉為200×75%=150斤白條肉,約18斤的損耗(含運輸的折稱、豬糞便、豬血、豬毛等),35斤的頭蹄下水可抵屠宰費、豬販子及白條肉批發的利潤;零售環節亦有分斤折兩的損耗、豬油槽頭囊膪等低價部位的補償等,以如今的店租、人力等成本,零售商須日均銷售5頭以上,毛利潤才能壓低至1元/斤,摺合到白條肉上,須有2元/斤的毛利。故豬肉(前後腿、肋條)零售價要低至13元/斤,白條肉批發要在11元/斤之內,則毛豬的價格為11×75%=8.25元/斤。在2018年非洲豬瘟侵襲之前,我國外三元生豬的養殖成本約為6.7~7元/斤,所以當時這個價,豬肉產業鏈各方都是有利潤的,價格非常合理,居民也消費得起。

2018年至今,豬瘟疫情雖得到有效遏制,但尚未完全控制,目前仍有點狀爆發;之前發生過疫情的養殖場點還不能復養,養殖企業(戶)仍心有餘悸,加之種源短缺,母豬、豬崽價格虛高,儘管養豬暴利已持續一年之久,廣大散戶的復養積極性仍然有限,要恢復到疫情前的養殖水平還需假以時日。

最近兩年,我國CPI水平一直在4之上,說明通脹加劇;新冠疫情發生後,多國限制糧食出口,作為目前養豬業主要的蛋白飼料——豆粕、玉米價格上漲迅速,養殖成本加大;多國封閉,進口豬肉下降,國內養殖又不足,供應緊張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

若新冠疫情持續一年之上,各國出臺經濟刺激政策,通貨膨脹加劇,再想回到過去的物價水平幾無可能。所以,豬肉要想恢復到13元/斤無異於痴人說夢,除非有世界範圍的非常特殊事件發生。


北大屠夫陸步軒


估計是很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