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初諸葛亮覺得阿斗不堪輔佐,然後他自立為成都之主,那麼三國以後的局勢將如何發展?大漢能一統天下嗎?

蔣光登


諸葛亮不會自立!諸葛亮是一個名臣,也是一個死忠愚忠的忠臣,同時更是一個非常有原則的人,心目中一直期望輔佐明主,而劉備是他心中所選,讓他一展報負!




孔明不會自立也是有其原因的!


第一,諸葛孔明的忠心!絕不次於劉備的二弟關羽,三弟張飛,劉備崛起於微末之中而不棄,屢戰屢敗而不離!

三顧茅廬,不驕不躁的劉備讓孔明心中感激,逢事必問計與孔明,讓孔明有用武之地,才華得以施展!首次登臺,便給足其面子讓其執掌兵權,哪怕關張不滿,也始終相信,火燒博望坡,讓劉備深信不疑,越發信任!



第二,名聲造就了孔明,也給其帶上了枷鎖!

古代人特別注重名聲與聲譽,甚至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

三顧茅廬,讓諸葛亮初步走向了人們的視野當中;火燒博望坡,讓其嶄露頭角;舌戰群儒,更顯智者見智!

草船借箭,來了個出其不意

赤壁之戰,打了個措手不及

木牛流馬,添了個雪中送炭

各種成就,各類精彩絕倫的戰績也讓世人對其稱頌讚揚!同時也讓大家對其添上漢室忠臣的名號,使其更加不會有僭越之心!



第三,孔明不敢造反,而且劉備留下了後路,也在白帝城對其進行了試探!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子嗣可輔,輔之;如若不才,君可自取!

臨死前。劉備分別設立李嚴與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禪,也是為了分攬諸葛亮大權,擔心諸葛亮一人獨大!再加上趙雲魏延等死忠心腹,如果孔明自立,這些人肯定第一時間不會答應!



第四,諸葛亮不自立,其實也可以算為蜀漢實際統治者!

在位丞相期間,撫慰百姓,確立官職,制訂制度,開誠佈公,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處事公正,公平。雖位極人臣,自己也對待自己及後代,甚是嚴格!對待手下親屬,也一視同仁!



結語:諸葛亮一生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其死後六出祁山,想著早點平定中原,復興漢室,最終病死五丈原!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其實在諸葛亮的眼裡,他只想一展報負,找尋一個明主!然後傾其一生,施展所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寧靜致遠,淡泊明志!

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看法!一起進步學習提高!


皇城super


帶有一絲敏感的三國諸葛話題,我是竹史鐵驪,來試為君一答。

暫且不談道德,不談託孤承諾,也不談上位難度,只先理清一事,諸葛亮果真逼得劉禪禪讓,自立為成都之主後,他能得到什麼?又會失去什麼?

最大好處可能是

一、和東吳對外關係得益。

秉承諸葛的一貫方略,聯吳抗曹,諸葛當權後,因為諸葛瑾堂兄弟的關係,蜀國和東吳的聯盟大概率會更加穩固,甚至當諸葛恪掌握大權時,雙方有望再次回到協同作戰的理想局面。

《太平御覽·人事部·品藻中》載:“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雅。”

二、對內權力會更扁平化,核心團隊忠誠度提高。

少了劉禪的因素後,在蜀國軍政大事、官員任命,財物分配上,諸葛亮會減少部分顧忌、去除一些阻力。因為利益更加統一,會圍繞諸葛形成一個核心團隊,施政效率會更高。

三、諸葛善於內政,可以更展多長。

不考慮與曹魏外戰情況下,無疑蜀國會走向更富足,包括人口增加,科技文化進步,一段時間後,蜀國國力有望穩步提升。

最大的壞處可能是

一、政局可能出現動盪不穩的一面。

劉備禪讓前,在蜀國內部主要存在有三方勢力,一是原蜀地民間勢力派系、一個是原屬劉璋的勢力派系,一是隨劉備入蜀,居於領導地位的荊州派系。包括馬、龐、習、黃等豪族。

而劉禪禪讓後,劉氏所領導的荊州系及來自另兩派系的附庸,肯定會分裂為依然忠於原主劉禪、和忠於新主諸葛的兩派。蜀國由三派系演化為四派系。短時間內增加內耗是不可避免的。

二、來自曹魏的敵意增加

直接的代價就是北方,諸葛家族以諸葛誕為代表的潛在勢力會被損耗殆盡。諸葛誕是諸葛亮的族弟,先後任曹魏吏部郎,遷升御史中丞、尚書,並與夏侯玄等人交好,後任揚州刺史,昭武將軍,政治經濟甚至軍事上都是很有力的家族襄助。同樣,另一些親諸葛家族,也會遭到排斥。

這一情形,在東吳也同樣會出現端倪,畢竟,東吳孫權是把握政權最痛切的一位君主。

三、個人名聲、家族名望的損失,蜀漢正統權威性的損失。

在東漢末年,以孝廉與中正,薦官取官,個人名聲,家族名聲,是至關重要的一種社會資源。名聲的好壞,會讓司馬昭之心這樣的傳說不脛而走,令身處高位的司馬家族也惶惶不安。曹操挾天子十數年,嫁了三個女兒給漢獻帝為貴人,也沒有敢冒冒然生前奪權。而三國之中,以愛民著稱的劉備劉皇叔,人設又是最好的,復興漢室大業,更是蜀國的獨特標籤。得到朝野許多人的同情。

但諸葛一旦上位,個人、家族、蜀國的名聲,立刻都會受到極大的削弱。極端情況下,包括關、張、趙、魏延等大家族人才甚至有直接背反可能,如魏國夏侯霸投蜀。

綜合比較,可謂有得有失,且不論得失程度具體如何。積累不足的諸葛新皇帝,需要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來穩固和發展他的國家,基本是可以確定的。

在蜀國軍事力量上,諸葛對軍隊的掌握度會更好,但蜀國國小,軍隊總人數無望短期增加,可信的部隊指揮人才也會隨著諸葛上位而更形短缺,因此可以預見,對曹魏攻擊規模會減小,不存在像原歷史中大規模頻繁北伐的可能,同樣不存在魏延子午谷奇襲可能。曹魏壓力總體上會減小。

北方政權比諸蜀國,人口數量、士族人才、耕地面積、馬匹等優勢明顯,尤其曹魏此時已有五胡人口陸續從北方輸入,正常的話,三國一起和平發展,魏國的領先優勢會逐漸擴大,而非縮小。

此外,還有幾個細節也值得考慮

①諸葛的身體與壽命問題。上位後操心的事情會更加繁雜。

②大體來說,劉禪已經是一個相當聽話的小皇帝,沒有給諸葛亮添太多麻煩。給了他一個基本穩固的後方。

③而諸葛家後代,諸葛喬早死,從江油之戰看出,諸葛瞻以人數諸多守關,而敗於鄧艾奇兵。甚至等不及姜維回援,可以說並不具備突出才能。很可能他作為繼承者還不如無為而治的劉禪。

從漢一統天下的角度出發,怎麼看,這個新成都之主,都讓人難以樂觀。

而且這樣的諸葛亮,也不是我們希望見到的諸葛。


竹史鐵吏


估計還是不能,因為諸葛亮在時,劉禪幾乎大事小事都聽他的。和諸葛亮當政幾乎一回事。

以益州一州之力,無論如何也敵不過曹魏,換言之,蜀漢的綜合國力畢竟還是差了一個檔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