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34歲,普通工薪階層,有城鎮保險,想配合商業保險,有什麼靠譜推薦?


你好,保險推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市面上保險產品很多,產品同質化有點嚴重,但是價格差距卻是不小。

城鎮職工社保已經很不錯了,要是做個補充,優先配置醫療險、意外險,根據經濟情況配置醫療險,如果家庭責任較重建議配置定期壽險。

詳細的保險方案規劃是需要根據你所在的城市、工作性質、收入以及負債情況、未來可能的消費支出規劃(主要指購房、購車、教育等大額消費)以及你的健康狀況(很重要)等多方面來決定的,不是簡單的一個產品推薦就可以完成的。


明亞新宇


這個年齡段選擇性太多了,目前保險市面上產品眾多,保障責任也不盡相同,價格上也存在很大差異。買保險主要先問自己想要解決什麼問題,明確自己的擔憂之後才好制定方案。買保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根據自身需求、經濟能力和未來的規劃做一份詳盡的方案。

我給你提一個購買保險的思路:

第一,不同的保險有不同的作用。在有醫保的前提下,需要一些商業保險進行補充才能做到完善的未來保障。那麼你首先要選擇的保險類型有以下幾個:

(1)醫療險,醫保只是最基本的報銷福利,應對小病小災還可以,一旦涉及重病或者特殊情況,醫保的報銷杯水車薪,這個時候就需要商業醫療險發揮兜底的作用。那麼第一要選擇商業的醫療險,也就是住院醫療+百萬醫療險;百萬醫療險是應對大額住院費用報銷彌補醫保限制最好的補充,必須要配置的。住院醫療是彌補百萬醫療1萬免賠額部分的補充,兩者結合加上醫保,可以做到大部分住院花費不用自己掏錢的目的。

(2)意外險,意外險具有超高的性價比,花費低保額高,配置一份完善保障內容。

(3)重疾險,重疾險是最貴也是最需要小心謹慎投保的險種,重疾險是彌補經濟損失的補償型保險,也是需要長期供養的險種,一般情況一旦投保,很多年內是不會更換的產品,所以重疾險需要在投保前詳細瞭解產品責任,通過比較適合自己的。

那麼選擇重疾險也是有一些竅門的,我建議:

(1)選擇市面上性價比高,口碑好的險種。目前市面上從保障責任跟性價比來講,一般都是新晉保險公司的產品優勢更明顯,買保險買的是保障,而非保險公司的牌子。保險不會因為牌子大就多賠你,不會因為牌子小就少賠你,一切以保險合同為準,所以性價比高,口碑好才是王道。

(2)選擇最新的產品,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選擇保障責任越豐富的越好。保險目前險種的迭代速度非常快,選擇最新的險種可以延緩未來落後的時間。新晉險種為了搶佔市場大部分會增加很多額外的保障責任,只要有額外的保障責任對我們客戶就增添了一份權益。

(3)重疾險基本保障責任格式要明確,不是這樣的直接忽略。目前主流的重疾險保障責任為重疾分組多次賠付最少3次,最高6次,包含輕症、中症的保障責任,並且輕症最少3次賠付,每次比例在30%以上,中症最少賠2次,賠付比例在50%以上。這是基本格式,不是多次賠付的,沒有輕症、中症的或者賠付比例低於這些的直接忽略,看都不用看。

很簡單,重疾多次賠付,增添重疾出險不能購買保險的尷尬,多次自然要比單次的強。

輕症、中症是重疾疾病的早期形式和狀態,得了病不符合重疾理賠標準的說不定能達到輕症和中症的理賠標準,所以有輕症、中症的自然比沒有的強;

以輕症理賠比例舉例,一款輕症賠付比例20%,一款賠付比例是45%,你買30萬保額,一個賠你6萬,一個賠你13.5萬,價格差不多,你選哪個?買保險最擔心的是怕用到,而真用到了賠付的多少直接影響我們後續的治療、康復和生活。所以我們當然選擇賠的多了險種了。

當然以上這些還有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就是經濟能力,經濟能力強選擇性自然多,經濟能力弱一點的,我們就要有適當的取捨,具體怎麼做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有哪裡不懂歡迎私信問我。


康博士講保險


作為一名正常的保險業務員,我想問一下排在前面的那位說34歲過了重疾險最佳配置的答主,請你去了解一下重疾險是幹嘛的再來回答這個問題。另外重疾險不配置讓人家配置養老金,請問對你來說養老金提成高嗎?你怎麼不說過了養老金配置的年齡了?1歲配置還能多領33年呢,34歲配置是不是少領了很多?你這算不算不如實告知?

另外問一問各位回答問題的專業人士,你們給的建議是站在人家題主的角度上考慮的嗎?你們有對題主進行合理的分析以後再去做保險規劃嗎?

說了保險是比較特殊的金融工具,需要合理分析了以後才能配置,分析了嗎?題主說自己是工薪階層就算分析了?家庭負債有沒有?是不是家庭頂樑柱?家庭成員幾位?目前有什麼壓力?壓力大不大?對保險什麼看法?這些都分析了沒?

好了,言歸正傳,在選擇購買保險之前,務必要確認自己是不是健康體,醫保卡沒有購藥記錄,沒有慢性病,沒有住院記錄等。如果有,保險不用考慮了,很難買得到。

我這裡把題主當成健康體(當然肯定是健康體)來詳細分析一下。

一、基礎配置

醫療+重疾(防癌)+意外

為什麼要配置重疾,重疾又名是收入補償險,因為得了重疾的人有3~5年不能工作,這期間的一切花費全都來自於重疾險,所以重疾險會有這麼一個名字。

重疾險是高槓杆的險種之一(健康險基本上都屬於高槓杆),一年幾千塊錢就有幾十萬的保額。那個說現在買重疾險虧了的人,肯定不知道重疾險是按30年來交的,他以為重疾險跟醫療險一樣,一年交完。

34歲正值壯年時期,如果過了40,人患重疾的概率會幾何增加。而女性會更高一些,因為乳腺癌的存在。所以在40歲之前,購買重疾險都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過了40歲以後,你會發現重疾險保費比39歲貴的特別多,而且有可能出現總保費倒掛的局面。

所以34歲的時候買不買重疾?一定要買,你這個年齡50萬保額一年價格在6000左右,如果覺得價錢貴怎麼辦?買消費型的,買定期的。這種槓桿率是非常高的,定期到70週歲,50萬保額一年不到3000塊錢左右,對你來說應該不是問題。

如果還嫌貴怎麼辦?就買防癌險。但是防癌險只管癌症,不管其它,所以這個要注意一點。經濟基礎達到以後還是要把重疾配上。

醫療險跟意外險就不說了,這兩個也是必備的,價錢不貴,保額高。

二、差異化配置

這個就考慮到差異化了,首先考慮到是不是家庭的頂樑柱,如果是家庭經濟收入的唯一來源,那你還要為自己配置上壽險。壽險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家庭還有一個經濟支柱幫你一起支撐著。這個壽險需要考慮到你的負債,比如假如我現在有房貸50萬,那麼買的壽險不能低於50萬。如果沒有負債的話,就按照家庭年收入的5~10倍來算,5~10年的收入足夠孩子懂事,家人重振了。

當然如果自己不是經濟收入唯一來源,那麼就先給經濟收入唯一來源配置壽險,你可以暫時先緩緩,保險不是一下子配齊的,要不然那麼多保費一起交估計都扛不住。

終身壽險太貴怎麼辦?買定期的,保到70週歲或者80週歲的。

至於商業養老金,因為是工薪階層,我不建議買什麼商業養老金首先價格比較貴

,一年交一萬多,交的少的老了拿不到幾個錢。其次流動性差,這種養老金要到規定的年齡才能領,不到規定的年齡領了收益會差很多。而這期間真出現什麼事,這筆錢拿不到不說,還要往裡面交錢。所以你不妨每個月堅持存個500~1000塊錢,如果有急用就拿出來應急,沒有急用就放著,對你來說要適合的多。

當然如果覺得自己這幾十年對自己的身體非常自信,認為一定不會出現任何問題。那麼不買保障險種,像那個答主說的,買養老險也是可以的。

保哥這裡建議,配置保險爭取把家庭的每一個人都配置上,畢竟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主要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