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十二天无新增:教育投融资惨遭“当头棒杀”?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很多通用常用惯用的规则开始遭受冲击甚至被颠覆,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影响了每一个微观主体,比如人的三观、企业的命运、投资机构的抉择。

国内教育行业投融资市场经历了三月的小阳春之后,进入四月却突然陷入冰冻,从4月1日到12日,整整十二天没有任何一笔教育投融资案例被公开披露!要知道,即使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二三月份,也没有出现过此情此景——最近一起案例,还是3月31日披露的猿辅导10亿美元融资那事!

据IT桔子的统计数据,今年国内疫情最严重的2-3月份,我国教育行业分别有21笔和19笔投融资事件披露,尽管数量上比过去两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金额不降反增,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一信号是在亿元级别的投融资案例扎堆曝光之后。


连续十二天无新增:教育投融资惨遭“当头棒杀”?

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国内教育行业有披露金额的亿元以上投融资事件就有15起,而同期海外市场上亿元人民币级别的教育投融资案例仅有8起,且总金额不足猿辅导本轮融资额的一半!

连续十二天无新增:教育投融资惨遭“当头棒杀”?

但进入四月之后,别说亿元级别的投融资,就连十万百万元的小额融资案例都没有,而且是一例都没有——这下倒好,直接给整趴下一动不动!

更令人担忧的还在十天无新增、零披露的背后。除了个别“因祸得福”的公司如猿辅导,更多的教育机构——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面临着估值跳水、融资难上加难的境况。

疫情之下,估值水平整体打折已是投资界的共识。“现在很多创业者报一个价格,心很虚,然后说可以谈。90%都会有这种情况,有些会在去年报价的基础上直接打六折,大部分都会在八折左右。”《投资界》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

连续十二天无新增:教育投融资惨遭“当头棒杀”?

非常时期,同是教育行业偶有极少数公司估值大涨甚至暴涨,但绝大多数机构都不好过,估值缩水融资难上加难甚至“白菜价”都无人问津。大环境相同的背景下,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分化和割裂?

首先要看大形势大环境。疫情无情,各行各业的大中小微型公司无人能独善其身。过去两年,“融资难融资贵”已是全行业共同的难题,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融资环境必然更加残酷,投资方也必然更趋谨慎。当然,相比于餐饮业、航运交通运输业、旅游酒店业、文化娱乐业等行业,教育行业的打击面和受伤程度还不算是最惨的。

其次是看公司。对于教育行业来说,中小微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其抵御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差,而且受全面停课和延期开学的影响,线下教育机构的业务收入和现金流入几乎完全冻结,线上教育机构也大多是花钱赚吆喝实际并不赚钱,在这种情况下,活下去成了多数机构的压顶大事。那些能在寒冬完成融资甚至是巨额融资的公司,往往是那些具有较强实力的行业头部公司。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没有利润是痛苦的,但没有现金流入才是最致命的。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现金流少于3个月的企业已经被投资机构列入重症危险名单。”疫情也成为了一把致命的筛子,既分高下又决生死。

其三是看投资方。如果连投资机构都没钱投且募不到资了,再好的项目也只能望钱兴叹。地主家都没有余粮,拿什么去救济别人?这时候,抱大腿傍金主的好处就出来了。

连续十二天无新增:教育投融资惨遭“当头棒杀”?

比如猿辅导,非常时期都能顺利融资10亿美元,这背后金主们功不可没。事实上,猿辅导从创办当年开始,一路上得到了包括IDG资本、经纬中国、华平投资、腾讯投资、高瓴资本等众多“大金主”全程护航,头七年是一年打一次钱进账,而且金额越来越大,公司估值也越来越高,直至成为全球第二、中国最大的教育独角兽。

此外,投融资的轮次也很关键。对于融资方来说,轮次越往后估值越高融资额越大,当然融资的难度也越大,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投资方来说,越往后期成本就越高,领投跟投追加投资的概率也越高,毕竟谁也不情愿给别人做嫁衣,更不愿意看到此前掏出去的真金白银打水漂。

总而言之,疫情之下非常时期,活下去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更紧迫,在此背景下,行业投融资停滞、估值缩水在所难免,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并非全是坏事,降估值挤泡沫将令行业投融资更趋于理性,但这一过程必定会很艰难、很痛苦,此时,现金流成为了必须死守的生命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