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尋談酒:中國白酒十八怪!又少了幾怪,多了幾怪?

文/李尋的酒吧 微信公眾號(ID:lixundejiuba)

我在採訪水產專家、營銷專家何足奇先生時,才瞭解到他在2003年時就曾出版過一本書——《白酒經銷商手冊》,這是中國第一本專門為白酒經銷商而寫的實戰指南。我平時對白酒的研究,主要關注點在其生產技術、工藝環節,釀造的地理環境,酒的歷史文化等方面,對對酒類銷售方面的關注比較少。在聽何先生說這本書之前,我沒有讀過,感覺很是慚愧,之後,便從舊書網上買來這本書拜讀,讀後感覺頗有意思,它是當時酒類營銷領域裡的第一部專著。


李尋談酒:中國白酒十八怪!又少了幾怪,多了幾怪?

何足奇著《白酒經銷商手冊》廣東經濟出版社 2003年9月第一版


在這本書的第一篇章節中,何足奇先生對當時(2003年前後)中國白酒界總結出了“十八怪”,到如今,已經17年過去了,他描寫的“白酒十八怪”中有些“怪”已經消失了,比如“賣酒要靠開瓶費”,現在大多數地方已經不存在這種現象了;不過,多年後的中國白酒界,也又補進了一些新的“怪”,比如17年前時陳年老酒還沒有形成市場,現在市場的“新酒當作老酒賣”,應該可以算是增加的“一怪”吧!


讀何先生所寫的這篇章節,覺得從那時到如今,是增了“一怪”、減了“一怪”,可能有些“怪”還在增,有些“怪”還會減,這是市場上的變化所導致的,我們不妨將何先生當年曾經總結出的“白酒十八怪”全部摘錄如下,和熱愛白酒的朋友們,特別是對酒類營銷有深入研究瞭解的朋友們,一起交流、探討,看看如今的中國白酒界,哪些“怪”消失了,而又增加了哪些“怪”。


白酒十八怪


白酒第一怪:包裝要比酒液費

普通白酒產品的酒液成本大約每瓶3至5元,白酒企業在白酒的外包裝上大作文章。五花八門的酒瓶,千奇百怪的外包裝,無不把三五塊錢的東西包裝得冠冕堂皇。穿金戴銀,披紅掛綠,其實裡面的酒液的價格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利用包裝來突出品牌差異和價格、檔次差異。


白酒第二怪:廣告宣傳不後悔

白酒企業在廣告宣傳上的投入如同香港賭片的“賭王爭霸”,豪氣干雲。漫天飛舞的酒瓶廣告片可以在黃金時段連續播出十幾次,粗製濫造的橫幅可以把一個城市變得花花綠綠;很多白酒企業在宣傳上依賴廣告公司,白酒老總提著幾百萬元的支票,讓廣告公司給出一個方案就行——至於廣告對品牌、廣告對消費者、廣告對市場所產生的影響通通不管。——因為白酒企業認為,廣告是做給經銷商看的。


白酒第三怪:品牌繁殖排成隊

品牌繁殖、品牌買斷是一個概念,子生孫,孫生孫,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地繁殖品牌。“五糧液”的三百多個品牌如果大家一起生育,國家商標局又可大大地創收一把了。知名品牌繁殖,不知名品牌也繁殖,如同原子核裂變,中國的白酒將要賣到太空,讓外星人也來品嚐中國的酒文化。


白酒第四怪:親生兄弟英雄會

由於一個品牌下的附屬品牌太多,區域市場的白酒競爭硝煙瀰漫,幾乎是貼身肉搏。經銷商資源戰,終端爭奪戰,促銷小姐爭奪戰,促銷禮品升級戰,廣告戰,種種戰事頻繁爆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價格戰和折扣戰是最後的殺手鐧,也是英雄會的落幕。


白酒第五怪:賣酒要靠開瓶費

開瓶費源於西方夜總會的陪酒女郎,近年由啤酒發起,在白酒、紅酒中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揚。白酒的開瓶費從3元到50元、80元不等。這些開瓶費用是酒店小姐的收入,但是這些費用還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遭殃的是消費者。


白酒第六怪:銷售要靠糖酒會

糖酒會是白酒企業銷售的重頭戲,很多白酒企業把銷售押寶在糖酒會上。於是白酒企業不惜重金,在糖酒會上出盡風頭,只是為了拿到一年的銷售訂單。至於市場管理,訂單的執行結果,就不是白酒企業考慮的事情了。因為,大型白酒企業是清一色的國企,國企的數字政績比市場業績值錢;小企業無非是到糖酒會上去碰碰運氣,找找機會,拿到訂單是運氣。


白酒第七怪:花哨酒名一大堆

自從“酒鬼”成功後,花哨的酒名開始出現。怪異的如“酒妖”“酒怪”“酒蟲”,通俗的如“鄉下佬”“店小二”“老作坊”“老糟坊”,優美的如“川妹子”“湘妹子”,諸如此類的酒名千奇百怪。流行歌曲也成了“酒文化”吸取的養料,如“心太軟”“瀟灑一回”“回家看看”等等。三教九流,仙凡僧道,都融進了中國白酒文化。


白酒第八怪:商店索要進場費

杭州是進場費的發源地,並迅速蔓延到全國各地大小城市。進場費、贊助費的名目多,理由充分,酒店、商場、超市收你沒商量——誰讓你們白酒的品牌那麼多?廠家可不是那樣想,我不掏錢,不等於別人廠家不掏錢啊!於是進場費越來越高,白酒企業的終端費用越來越貴。


白酒第九怪:廠商合夥偷漏稅

大型白酒企業漏稅難,因此國家調稅後“沱牌”叫得最大聲。但是對於中小型白酒企業,利用中國的稅收管理環節的漏洞,在流通環節偷稅漏稅。最大的“漏洞”在哪裡?買斷品牌是最好的偷漏稅方式。國家要收稅,工廠說我只管生產這叫“來料加工”,裝一瓶酒只掙幾角錢的勞務費,該收多少你看著辦,只納該納的“加工稅”;商家說我只管賣酒,只納營業稅,雙方誰也不要誰的票,一大塊增值稅、酒費稅就在廠商的通力協作間消失了。


白酒第十怪:廣告和酒一起賣

廣告費用酒來抵是很多中小白酒企業的好把戲。幾年前,由於白酒企業在廣告上出手大方,富了不少廣告公司,但是出現了部分廣告費用酒來抵的現象。剛開始少量的酒可以做禮品發給員工,送給其他客戶,但是當抵廣告費用的白酒產品多了以後,廣告公司就開始了廣告和酒一起賣的把戲,要麼把貨低價批發,要麼成立一個酒業公司,開始了貿易的生涯,讓本來就十分混亂的市場雪上加霜。


白酒十一怪:勤換包裝不怕累

白酒品牌在市場上的表現不是依靠品牌定位,品牌價值,而是依靠勤換包裝來達到目的。於是,白酒企業對包裝的更換成了家常便飯,一種產品一年四季換了幾次裝。一方面是用來招徠經銷商,一方面是為了預防造假。換包裝有企業的本意,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


白酒十二怪:地方保護大樹栽

白酒的地方保護在生產和銷售上表現得登峰造極。地方為了發展經濟保護小酒企,對白酒生產的無序、偷漏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方為了保護地產酒的銷售,不斷利用行政手段對競爭對手、外來品牌進行打擊,這種現象在一些偏遠縣、市或地產酒的產地十分普遍。地方保護的大樹庇護了當地的品牌,造成了國家稅收的流失,但是對於市場卻是十分有害的。


白酒十三怪:竄貨要比飛機快

只要是知名品牌,竄貨的現象就十分普遍。哈爾濱的白酒可以在3天之內竄到廣東,只要經銷商有利可圖。有時候,竄貨還是一些買斷品牌廠家的銷售詭計。故意在市面上同時出所謂的“老包裝”“新包裝”產品,當一個市場啟動後,新包裝或老包裝就開始了竄貨。因為竄貨可以為廠家、商家迅速地帶來利潤。


白酒十四怪:文化當作酒來賣

一首古詩,一句名言,一幅名畫,一個歷史典故;只要稍微和文化沾上一點邊的東西,都會成為白酒企業信手拈來的酒文化。於是,廣告裡,酒瓶裡,只要能夠裝的地方,白酒企業都要一再強調,這是“文化酒”!我們賣的不是酒,我們賣的是文化!從秦漢文化到明清文化,從陽春白雪的才子佳人到土得掉渣的店小二,小酒保,都成為文化的素材。


白酒十五怪:高價名酒人人愛

只要你敢賣,人們就敢買!這是白酒消費的怪圈,也是白酒企業競相追逐的一個遊戲。於是,兩三百元的白酒不夠檔次,四五百元的白酒差不多,如果有更貴的,或許會賣得更好。“瀘州老窖”的“國窖1573”酒,全興的“水井坊”,江蘇的“蘇酒”——這些高價酒會不會成為腐敗分子的新嗜好?


白酒十六怪:假酒當作真酒賣

因為白酒有暴利,所以造假的不法商家也特多。小酒廠把製假當作生存的方式,大酒廠把仿製競爭對手的名酒當作打垮競爭的手段,商家以賣假酒賺取高額利潤,於是白酒的假貨氾濫。低級造假者仿冒名酒,高級造假者乾脆替某品牌的名酒開發新產品!反正你名酒旗下的品牌千軍萬馬,自己還打得頭破血流,哪有心思管假酒的閒事?但是名酒企業每年花費無數在打假上卻是不爭的事實。白酒業界有一句話,叫“不怕打假,就怕沒人造假”。


白酒十七怪:名人將成酒寶貝

中國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我們要慶賀;奧運會2008年在中國舉辦,我們要慶賀;加入WTO,我們還是要慶賀——慶賀的事情很多很多,於是白酒要找名人。從電影明星到體育明星,“米盧”酒已經問世,接下來的名人是誰?不管怎樣,名人將要成為白酒下一輪“酒文化”比拼的焦點,成為中國白酒的寶貝。


白酒十八怪:營銷就像學大寨

營銷理論在中國白酒的市場實踐中變了味。整合營銷變成組合營銷,4P也罷,4C也罷,都被廣告或者終端所取代。企業的浮躁和理論的膚淺讓白酒產業好像在學大寨。去年流行“品牌買斷”,今年流行“健康環保”,明年流行“尊貴典雅”,所有的企業就一窩蜂地向裡撞,完全不顧實情,不管品牌的價值和資產。


/ END /


來源:李尋的酒吧 微信公眾號(ID:lixundejiuba)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 精彩推薦 ▼

品酒筆記 || 他們為什麼都只喝自己的酒?

品酒筆記:我不相信這些酒裡沒有故事

品酒筆記:我不相信這些酒裡沒有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