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近年拍賣會上,有一封康生寫給宮維楨的書信,透露出當年“蘭亭論辯”的很多信息。

1958年以後,在南京等地出土了幾塊東晉墓誌,其中《王興之夫婦墓誌》和《謝鯤墓誌》尤為引人注目。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郭沫若以此寫了一篇《由王謝墓誌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的論文,指出同樣是東晉時代的作品,這兩篇墓誌的字體和《蘭亭序》的字體大不相同,所以《蘭亭序》是假的。並懷疑是智永造的假。這篇論文發表在《文物》雜誌,並由此在文化界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這就是那場著名的“蘭亭論辯”。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1965年4月10日,康生收到東晉墓誌拓片後,致信江蘇省委秘書長宮維楨,要求南京文管會寫一篇東晉墓誌出土經過的文章,並對郭沫若的文章提提意見,好在《文物》雜誌上發表。

郭沫若的論文最後發表於《文物》雜誌第六期。康生此信正值發表前夕。可見這場“蘭亭論辯”康生是重要的發動者與見證人。郭沫若在論文提及康生同志說:“王羲之的字跡,具體地說來:應當是沒有脫離隸書的筆意。這和傳世《蘭亭序》和羲之的某些字帖,是大有徑庭的。”可見,當時二人是一個鼻孔出氣的。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康生書信全文如下——

宮維楨同志:

謝謝你幾次寄來的東晉諸墓誌拓片。王興之、謝鯤等墓誌出土,這是書法史料的一個重要的發現,對於研究晉代書法很有價值。南京市文管會關於王興之的考證,也是很對的。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文物,重見天日,引起郭沫若同志很大興趣。他寫了一篇文章,對王、宋、謝、顏諸志,作了考證,由此並論及蘭亭序之真偽。這篇文章,如果得到你們的同意,將連同墓誌照片,在《文物》雜誌上發表。但,郭老和我的意見,在發表之前,先寄你和文管會的同志們看看,如果文章有不妥或錯誤之處,請你們不客氣的提出意見,以便修改。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我和郭老迫切希望南京文管會也寫一篇文章(至少寫一篇諸志發現的經過)與郭老的文章一道發表。如果只登郭文,不同時登你們的文章,不報道你們的工作成績,這就有點不好。為此,我們有如下的建議:

一請南京文管會盡快寫篇文章或報道寄來。

二請你們看看郭老文章,提出意見,以便修改。

三請將《顏謙婦志》發現的時間、地點和經過見告。

四王興之父親的墓,是否有志,如有,望能拓寄幾份。

據我估計,南京附近地下埋藏文物甚富,尤其是晉代書法史料,可能還有重要的未被發現,也可能王羲之真跡有一天也會發掘出來。

囑書唐碑題簽,順便寫了兩個,不知是否能用?自己覺得左手的較好一點,請你看看,是否真的“左比右好”?一笑!

敬禮!

康生

六五年四月十日夜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康生精於鑑賞,書畫尤見擅長,他常用“魯赤水”名作畫,意與“齊白石”並駕齊驅,又顯示其“紅”的一面。其不知天高地厚可見一斑。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康生喜歡寫章草。其人雖廢,其書流傳。這封書信可以說是康生不多見的章草佳品,另一件恐怕就得屬《茉子侯刻石》長跋了。

康生的書法水平參差不齊,今天看來,好的作品不多。雖然真草隸篆,樣樣都敢露兩手,但水準實在不敢恭維。

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康生還喜歡玩左右互搏之術,右手寫完左手寫,並以“康生左手”落款。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可惜了,字寫得過於熟練與圓滑,細筆出鋒處,也顯得異常軟弱做作。

就這樣,康生生前還享有很大書名,據說著名文物鑑賞家、前清翰林院編修陳叔通當時認為,當代中國有四大書家,分別是:康生、郭沫若、齊燕銘、沈尹默。不知他的標準是什麼?現在只能呵呵了。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這方明洮河石長方硯,清紀曉嵐藏物,經康生手後,他在上面題笑話紀氏不懂端硯,這明明是洮河觀嘛。看來在文物鑑賞方面,康生還是十分自負的。只是不知上面所謂端觀題款是不是真為紀曉嵐所為,如果是方山寨貨,那康生就玩砸了。

在康生的策動下,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發文指出《蘭亭序》為假,一時介於其學術權威和政治身份,剛開始幾乎無人反駁。南京市文史館館員高二適寫了《〈蘭亭序〉的真偽駁議》,稱郭此說為‘驚心動魄之論’,並進行了辯駁。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高二適先將文章寄給報刊,但未被刊用。他又將文章寄給章士釗,希望得到章士釗的支持和幫助。章士釗寫信將文章轉呈毛澤東主席。

毛澤東表態:筆墨官司,有比無好。

7月23日,高二適的《〈蘭亭序〉的真偽駁議》在《光明日報》發表。這才真正開始了這場著名的“蘭亭論辯”。

康生寫完這封信,“蘭亭論辯”就開始了!

巧的是和康生一樣,高二適也喜歡章草。他不僅寫章草,還深入研究章草,有專著《新定急就章及考證》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