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世代交替影響兩岸經貿關係

臺商世代交替影響兩岸經貿關係


文:張競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大陸改革開放後,為兩岸透過經貿聯結改善互動關係提供契機。但臺商最初是保持觀望,又對相關禁令有所顧忌,直到八十年代末期,大陸遭遇西方世界封鎖抵制,使以對外出口貿易為主正在起步之企業體系,面臨投資不濟發展受挫情境。此時臺商透過不同管道大舉西進,趁機承接原本西方所掌握投資管道,從而站穩腳步,打下臺商在大陸經營企業一片天。

經過數十年營運至今,許多當年時值青壯之企業主,隨著年事已高精力不濟,其所掌管企業都要面臨交班傳承挑戰,此種世代交替現象逐漸浮現後,很有可能會改變整個企業體系經營策略,從而影響兩岸經貿關係。

當年臺商西進大陸開疆拓土,不論出身背景、教育程度與企業經營歷練,甚至世界觀與思維模式,都與如今即將接班承擔企業營運大任後代有所差距。尤其臺商普遍重視子女教育,許多新世代企業主確實都曾在著名高等院校就學,甚至許多臺商子弟根本就在大陸落地生根,表面雖有臺商之名,但整個思維脈絡卻完全與大陸主流觀點同步運行,因此接班後諸多企業基本經營理念恐將產生重大變化。

臺商世代交替影響兩岸經貿關係


從下列幾個面向,吾人應前瞻思考,未來臺商企業將產生何種生態變化,對兩岸經貿關係又可能有何衝擊?

首先,就兩岸合作生產而言,跨海峽產業聯結分工關係必須仰賴企業經營者掌握兩岸各自所長,建立垂直整合互補架構,如此才能夠保障供需聯結,維護經貿往來。

其次,新世代臺商接班後,對維繫在臺政商關係與生產及貿易往來,是否仍為其企業營運必要條件,將是極度重要關鍵因素。特別當兩岸政治關係持續惡化,政治人物抱持反商情結,對臺商從事兩岸貿易合作生產多所限制,以及各種法令容易讓人無端入罪時,新世代臺商若不願冒著風險,維繫原來生產合作關係,而又能在他處另行獲得供貨商,自然就會逐漸放棄現有兩岸合作生產架構。

再者,早年臺商在赴陸創業前,多半都曾在臺灣經營過實業,因此多半都能理解臺灣企業營運基本原則,因此對於建構跨海峽合作生產分工關係來說,此為核心要素。

但對完全生長在大陸的新世代臺商,若未曾在臺灣工商活動打滾歷練,不論就情感層面,抑或是掌握臺灣工商活動資訊來說,顯然對保持兩岸經貿關係都非正面利基。

臺商世代交替影響兩岸經貿關係

早年臺商在赴陸創業前,多半都曾在臺灣經營過實業。


儘管面臨結構變化、政治不利與缺乏經歷等負面因素,但因近年來大陸透過各項政策鼓勵措施,讓臺灣年輕學子獲得至大陸創業與就業機會,其實是在開啟另波臺灣新世代西進潮。不過此種模式對比當年臺商赴陸,最大差異在於當事者欠缺當初臺商曾經在臺經營企業實際經驗,因此對維繫兩岸商貿往來,恐怕難以加分。

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新人必然換舊人;兩岸經貿往來架構總是不斷在動態變化,企業經營環境、生產模式與市場需求都會不斷更新進步。兩岸貿易歷經多項挑戰與不利衝擊,但總是能夠找到出路;賠錢生意沒人做,但只要能夠獲利,即便殺頭生意都不會乏人問津。富貴本是險中求,當年臺商西進時,條件比現在更差,但唯有逆風才能振翅高飛,道理不變!

(作者系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