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陽之戰”中,新莽42萬大軍為何不敵劉秀2萬大軍?

外戚王莽篡權後,對國家實行暴虐的統治,弄得民不聊生。各地紛紛起義反對王莽政權,起義軍擁立了漢朝宗室劉玄為更始帝與新莽政權爭戰。

“昆陽之戰”中,新莽42萬大軍為何不敵劉秀2萬大軍?

公元23年,雙方在昆陽一線對峙。當時新莽方面有42萬兵力,而堅守昆陽的漢軍只有一萬多人。昆陽城被圍得水洩不通,莽軍一天到晚不停地向城內射箭,如同下大雨一般。裡面的軍民連出門打水和上廁所都得頭頂著門板以防流矢。由於擔憂寡不敵眾,守將主動向新莽軍投降。而莽軍首領認為一定要親自屠城,才夠威風。竟不接受漢軍的請降!

“昆陽之戰”中,新莽42萬大軍為何不敵劉秀2萬大軍?

城內軍民眼看末日不遠,個個惶惶不可終日,幾近崩潰了。劉秀站出來號召大家,要同仇敵愾,不能氣餒散夥、被敵各個擊破!劉秀又率少數騎兵衝出包圍向外求援!城內軍民意識到,只有堅守待援,才有活路。不久劉秀帶回了援軍。不過只有區區3000士兵,和城裡守軍加起來,還不足兩萬。這樣的局面,昆陽之戰再打下去,從人數上講,似乎輸贏立判了。

“昆陽之戰”中,新莽42萬大軍為何不敵劉秀2萬大軍?

莽軍統帥王邑與王尋,得知劉秀回援時,僅帶領一萬的兵馬前去迎戰。劉秀一馬當先,率輕騎斬殺了莽軍一千多人,漢軍受到鼓舞,又連勝幾陣。莽軍的氣勢頓衰。劉秀為穩住城內人心,假說宛城的十萬綠林漢軍已經得勝,即日前來支援。他把消息寫在信上,射進城內,還有意散落幾份到莽軍中間。莽軍議論紛紛,一個彈丸昆陽城才一萬多人,打了一個月都打不下來。再加上十萬援兵,只怕要落敗了,自此,軍心開始動搖。

“昆陽之戰”中,新莽42萬大軍為何不敵劉秀2萬大軍?

劉秀分析莽軍的情形,鎖定了敵軍關鍵部位,開始攻擊。他組織敢死隊衝向敵營。王邑、王尋輕敵,只帶領了一萬人抵擋。還下令其它各營,沒有命令不準擅自發動。結果一萬莽軍被劉秀打成了落花流水,王尋被殺。其他各部,亂作一團,只作了觀眾。劉秀軍如蛟龍入海,越戰越勇。城內的軍民見勢殺出,裡應外合。莽軍主力本是被強徵來的耕夫,早就反對王莽暴政。這下大部分都不戰而逃。敗走時,被淹死踩死者不計其數。王邑帶著千餘殘兵渡過滍河逃到洛陽去了。就這樣二萬不到的漢軍一舉擊潰了42萬莽軍。繳獲的物資堆積如山,漢軍花了一個多月才搬運完。

“昆陽之戰”中,新莽42萬大軍為何不敵劉秀2萬大軍?

“昆陽之戰”中,新莽42萬大軍為何不敵劉秀2萬大軍?

1.當時,反抗王莽暴政是天下大勢,符合民眾的願望和要求。漢軍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支持,這是昆陽之戰中起義軍最終取得勝利根本。

2.軍事上,起義軍堅守昆陽牽制敵人。再調集兵力,積極反攻的正確做法,遲滯了王邑軍的行動。不斷地消耗了它的實力,逐漸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

3.起義軍敢於拼殺,士氣高昂,又善於利用新莽軍的弱點,進行攻心打擊和軍事進攻雙管齊下,摧毀了敵人的意志,積小勝為大勝。

4.義軍善於把握戰機,選擇新軍“龍頭”為首要進攻目標,將其一舉搗掉。使得敵軍群龍無首,陷入了混亂的境地。

昆陽之戰是中國古代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聚殲了王莽賴以維持統治的主力部隊,為起義軍進軍洛陽、長安,推翻新莽統治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