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鋼筋水泥的森林

我們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鋼筋水泥的森林

迷失東京

電影《迷失東京》豆瓣評分7.7,這對一部節奏異常緩慢的文藝片來說,已經是成績斐然。評論裡的小夥伴像被踩到尾巴的小動物,紛紛以寂寞之名憤懣發聲,可謂“群情激昂”。可對於每天都朝九晚五安逸上班的我來說,電影裡的世界有點遙不可及,但對於影片中的浪漫愛情以及孤獨表象下的人生困境,我依然迷戀並感-同-身-受。

我們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鋼筋水泥的森林

希望我能入眠

影片裡的男女主角都屬於美國中產階級,擁有富足的金錢和舒適的生活,以及來自普通人的豔羨。而導演科波拉通過鏡頭將他們光鮮的生活劃開了一個裂隙。向裡面窺探的我們,有人看到紙醉金迷,有人看到浪漫愛情,而我卻體會到了一種沉重的痛苦和身而為人的深深無奈。

故事很簡單:電視明星鮑勃哈里斯(比爾.莫瑞飾),為拍攝威士忌酒廣告來到東京。遭遇“中年危機”的他,正獨自一人在生活的泥沼裡苦苦掙扎。剛剛畢業的哲學系高材生夏洛特(斯嘉麗.約翰遜飾),跟隨攝影師丈夫來到東京,未來的迷惘和婚姻的絕望困擾著她。

我們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鋼筋水泥的森林

人生的意義

男女主人公的生活像一隻表面可愛的水蜜桃,可切開後你會發現其實裡面已經開始腐爛。身處其中的他們痛苦不堪,開始“無所不用其極”的掙扎,試圖重新找回“活著”的感覺。他們流連於酒吧、夜店、KTV,甚至迷戀毒品帶來的“美妙”時刻,但恣意放縱帶來的快感,很快被生活巨大的慣性吞噬,一切又回到原點。

那情景就像希臘神話中被諸神懲罰不停推石頭的希緒弗斯,生命所有的意義都歸於虛無……這時在生活的暗影裡,美麗的愛情悄然發生,他們如同兩個無依無伴、不合時宜的小孩靠在一起彼此取暖,讓暴戾的生活略微收起猙獰的面孔,並在生活隱藏的無限可能中找到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導演科波拉用纖細優雅的女性視角,在生活的廢墟之上,為我們構築了一個童話般美麗的愛情故事。主人公之間淡淡的溫存像潺潺的溪水流進我們乾涸的靈魂。但我依然對影片中他們經歷的痛苦“耿耿於懷”,因為那些曾經的逃離和不斷的尋找,正是現實中我們每個人正在經歷的。

無論是中年危機還是青春迷惘都是人類對自身存在的質疑,現代人被圍困於鋼筋水泥的叢林裡,被囚禁於人類理性構築的道德與婚姻的樊籠裡。我們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於是孤獨、寂寞、空虛像“瘟疫”一樣蔓延開來。

我們像被遺棄的孩子,迷失在鋼筋水泥的森林

原來的你一去不復返

電影無論拍攝手法還是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表達,都暗合了東方含蓄的美學觀點,讓人很難相信它出自一位美國導演之手。而且對於習慣電影中總是充斥著情慾的歐美觀眾來說,這也是一次新奇的體驗。事實證明它的確很受歡迎,當年影片在美國上映時,平均每天有6000人次觀看此片,打破了當時的票房記錄,捧紅了只有19歲的斯嘉麗。導演索菲亞.科波拉也憑藉此片捧回了一座奧斯卡小金人。

在當代西方精神指向虛無的困境中,他們開始尋找出路。而早在半個多世紀前作家卡夫卡就已經把目光投向處於東方世界的中國。認為面對西方世界精神的虛無,也許東方哲學可以做出解答。所以東西方的交融匯合是大勢所趨,當然這一趨勢也在光影世界打下了鮮明的印記。除了這部拍攝於2003年的《迷失東京》,接下來2005年李安的《斷背山》,同樣是一個運用東方含蓄美學觀點講述的西方故事,也在全球範圍內大受歡迎。李安也因此成為了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首位華人導演。這並不是偶然的,好的電影總能緊跟時代潮流,為普通人做出時代的註解。

從小的當面說:每一個觀眾會根據自身的生命體驗發現不同的人生命題比如“中年危機”,“婚姻之癢”、“青春迷惘”,又或者寂寞、孤獨、空虛對我們精神世界的侵襲;從大的當面說,可以與人類整體的命運相連。電影是對人類終極困境的映射,社會文明高度發達,我們再也不是山洞裡茹毛飲血的野人,但世俗道德、婚姻、責任,這些由人類理性為我們構築的條條框框,也真實的桎梏著我們的靈魂。身處這個時代的我們像影片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樣,開始質疑生命的意義,開始與無處不在的寂寞、空虛戰鬥。終究有一天,當我們無法付出熱情,意義感喪失殆盡時,也許那將是死亡的真正來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