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的故事|湄江派出所:堅守在大山深處的“藏青藍”

本稿首發於法制週報2020年第

129

文 | 法制週報記者 陳思

編輯|浪浪

本文2384字,閱讀約需8分鐘

位於大山深處,最多時也只有9個民警,去年才蓋起了一座簡陋小樓……近日,漣源市公安局湄江派出所獲評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引來不少外界好奇的目光。

這所大山裡的派出所,有接力20年幫助村民維權的老民警、也有腫瘤擴散全身也捨不得離開崗位的年輕民警,他們都在堅持著一件事——“守在這塊土地上”。

“20年的問題解決了”

湄江派出所轄區面積118平方公里,位於國家4A級景區湄江地質公園,常住人口5.6萬人,轄區以山地為主。

所長劉浩介紹,上世紀90年代起,湄江就是產煤大鎮。後來,為了配合景區發展,強制關閉煤礦後,留下了不少歷史遺留問題,“最突出的就是企業和地方的資源環境汙染、村民房屋受損等矛盾”。

沙坪煤礦被關閉後,留下了千瘡百孔的山體、被汙染的河流。當地長橋村上千村民不斷維權,矛盾十分尖銳,“村裡馬路像地震過,裂縫能塞進一個人”。多年來,派出所民警一次次配合自然資源部門評估定損、組織調解,政府投資修建汙水治理廠,修繕村民房屋。今年9月,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這一持續20年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派出所的故事|湄江派出所:堅守在大山深處的“藏青藍”

在基層派出所,最不缺的警情就是各類矛盾糾紛。

2017年,為了四分耕地,村民肖某平和鄰居肖某生爭執起來,兩人輪流報警,所裡一天出警多達20多次。雖然兩家是老鄰居,但肖某生認為,對方家境好,全家都在深圳,女兒又嫁出去了,不該和自家爭搶這幾分地。2018年,政府相關部門在土地確權時,兩家人又打起了群架。年過七旬的肖某生被鑑定為輕微傷。此後,雙方不再報警,肖某平開始從深圳寫信給省裡相關部門,肖某生則四處告狀上訪。當年9月,劉浩帶著民警趕到深圳,對肖某平執行了5天的異地拘留,後通過雙方子女反覆做工作,兩位老人才放下爭端。

所裡奉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的“楓橋經驗”,老百姓有矛盾糾紛,小事由村輔警和治安隊、村支部組織調解,村裡解決不了的事,再報到派出所。

劉浩說,鎮司法所、綜治辦長期派人駐紮在湄江派出所的人民調解室,聯合進行調解,“三方都在我們所上班,解決了互相推諉的情況,老百姓不用到處跑了”。有的村民不會請律師,一名持有律師資格證的司法所工作人員,就在所裡免費提供法律諮詢。

2019年,湄江鎮沒有一例上訪案件,“只要是矛盾糾紛,就能在派出所解決好,基本上把矛盾化解在鎮村一級”。

“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

圍繞楓橋派出所“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核心觀念,湄江派出所嚴格巡邏防控。每個村都配備一名輔警、治安隊員,相鄰的兩三個村落,輔警每週必須聯合巡邏3次以上。

2017年以來,轄區刑事案件發案率接近於零,“每天都有穿制服的民警在村裡轉,犯罪分子就不敢來了,百姓見警率高了,滿意度也高了”。除了普通鄉鎮派出所會遇到的各類警情外,所裡還要處理景區相關的警情,例如村民偷帶遊客、非法採砂等。

派出所在山上設置了一個景區警務室,配備了1名民警、4名輔警。原風景區警務室隊長王幹才就住在山上,處理一些遊客失竊案、村民帶遊客逃票引發的打架、交通事故等糾紛,“他的工作量比較大,基本每天起碼調解在2起~3起以上。1個月才下一次山”。

2017年12月,一名長沙遊客報警,稱在景區遊玩時,停在山腳下停車場的商務車車窗被砸,車內的4萬元現金、筆記本、菸酒等價值9萬餘元的財物被盜。

民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發現後車窗有個小小的破洞,分析嫌疑人身形瘦小,甚至可能是未成年人。停車場是村民自建,無人看守,現場也沒有監控攝像頭。失主是軟件工程師,稱一定要找回存放重要資料的電腦。民警排除了外地人流竄作案的可能性,通過走訪周邊村民得知,作案的可能是一夥12歲~13歲、四處遊蕩的輟學孩子。

“孩子偷了電腦肯定要銷贓。”另一路民警立刻趕到漣源當鋪較多的街道蹲守。果然,3個少年帶著失主的電腦出現在典當鋪。民警們立刻將贓物截獲,而1萬多元現金已被少年們花掉了。

由於是未成年人,在民警處理下,3個孩子的家長湊齊現金賠給了失主。雖然只是一起普通的盜竊案,但對很少發案的湄江派出所來說,從接警到破案只用了2天。

“要對得起身上的這身制服”

雖然硬件條件比不上城區派出所,但湄江派出所民警用“最笨”的方法,踏踏實實地巡邏、破案、調解糾紛,守護著小鎮的安寧。

2018年3月,有村民舉報,稱2014年以來,漣源市湄塘村老村主任吳某軍,夥同自己的秘書、“親信”黃某選、羅某華等人,長期把持基層政權,操縱村裡的換屆選舉。

湄塘村是進入湄江景區的中心村,地段繁華,村內有黃姓、羅姓兩個大姓,“當了村主任就能控制村裡的項目了。”吳某軍通過滋擾、阻工等各種軟暴力手段,霸佔著村裡的選舉箱,“沒有選到他選舉就作廢,村裡決策沒他同意絕對不行,村級活動中心都開不了工,他就是村裡的土皇帝。”

很快,3人被抓獲,並被移送起訴獲刑。湄塘村新的村級活動中心迅速落成。這一案例被列為婁底市典型掃黑除惡案例,劉浩因此獲評“2018年度掃黑除惡先進個人”。

湄江派出所民警只有7人,最多時也才9人。掃黑除惡工作被抽調人手,所裡就只剩了3個民警。他們幾乎每天都處於超負荷狀態,每個月基本只能完整休息兩天。

2018年,90後民警曹智超被查出胸腺瘤,前前後後做了十幾次手術。劉浩不僅動員同事為他捐款,還經常到老家探望他。2019年,聽說所里人手嚴重不足,休假的曹智超決心回所上班。劉浩將其調到內勤崗位上,負責所裡的戶籍業務。

“既然穿上了這身制服,就要對得起這份工作。曹智超說。”記者見到他時,脖頸間的開胸手術留下的疤痕還隱約可見,看上去有些虛弱。“我喜歡所裡的氛圍。”他靦腆地說,自己只是做了份內的事。


■所長說

為老百姓沉下心

派出所的故事|湄江派出所:堅守在大山深處的“藏青藍”

湄江派出所所長 劉浩

派出所的工作比較細、雜,有句話說得好,“群眾無小事”。有時候,老百姓最需要的,可能就是民警的一句貼心話,他們會主動理解民警的難處。跟老百姓打交道就是要具備細心、耐心,必須把心沉下來、紮根在基層,守在這塊土地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