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敘事丨為什麼亞美尼亞-阿塞拜疆衝突與敘利亞局勢有關?

雖然亞美尼亞和敘利亞兩國領土不相互接壤,但兩國地理位置十分靠近。地圖顯示,亞美尼亞首都埃裡溫和敘利亞東北部卡米什利市間的直線距離不到400公里,且自古以來就有亞美尼亞人生活在如今的敘利亞境內。

雪松敘事丨為什麼亞美尼亞-阿塞拜疆衝突與敘利亞局勢有關?

△圖為亞美尼亞與敘利亞地圖

1914年一戰爆發後,身為同盟國一方的奧斯曼帝國出師不利,因此把責任推卸到了受其統治的亞美尼亞人頭上,認為是他們與敵軍裡應外合、破壞國家團結,並開始對亞美尼亞人進行鎮壓。這就是後來被一些學者和媒體稱為“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歷史事件。當時有大批亞美尼亞人在被驅逐和鎮壓後逃至現今的敘利亞境內,這些倖存下來的亞美尼亞人和此前生活在敘利亞境內的亞美尼亞人一起形成了如今敘利亞境內的亞美尼亞族群。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前,敘利亞2000多萬人口中,有大約10萬人是亞美尼亞族,這些亞美尼亞族人大都定居在敘利亞北部敘土邊境地區。

現今的亞美尼亞政府一直對當年奧斯曼帝國鎮壓亞美尼亞人的事件耿耿於懷,並認定其為“大屠殺”,稱遇害人數多達150萬;土耳其方面則一直堅決否認其前身——奧斯曼帝國——製造了“大屠殺”,同時認定死亡數字被誇大。

亞美尼亞和土耳其兩國在歷史事實認定上的齟齬也嚴重影響了雙邊關係。1993年,土耳其關閉了與亞美尼亞的邊界。2009年,雙方曾一度簽署過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的協定,但遲遲未獲兩國議會批准。2018年3月,亞美尼亞總統宣佈終止有關兩國實現雙邊關係正常化協定的核準進程。

亞美尼亞政府認為敘利亞人曾經收留和庇護過遭到奧斯曼帝國驅逐、迫害的亞美尼亞人,因此一直與敘利亞維持著友好關係。蘇聯解體後,敘利亞成為亞美尼亞最先設立大使館並由總統出訪的國家。而敘利亞政府也因為看重國內亞美尼亞族群的影響力而表現出了對亞美尼亞政府的親近。

2015年,時任亞美尼亞總統謝爾日·薩爾基相在聯合國大會有過這樣的發言:“要不是一些友好國家在亞美尼亞深陷危難之時出手相救,當年在“大屠殺”中死亡的亞美尼亞人或許更多。”

謝爾日·薩爾基相的此番發言也被外界解讀為是在向敘利亞“報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