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癌早期術後為什麼不要化療?

用戶1982953530109


題目中應該指是肺腺癌吧。確實,有些早期肺癌是不用化療的。

化療屬於殺傷性治療,目的是為了儘可能降低復發的風險,爭取治療的徹底性,所以,很多肺癌術後患者是需要化療的。

那為什麼早期肺(腺)癌術後不化療呢?

這是因為,早期肺癌還比較侷限,手術完全切除以後,復發的風險本身就較低,研究發現,這類患者給予化療並沒有使總體患者的復發風險下降很多,所以就不再考慮化療了,畢竟化療對身體也會有一定的損害。

通俗來講是這樣的,假如有100個早期肺癌患者,手術以後都不化療,會有20個患者出現復發,而手術以後都給予化療,會有19個患者復發,這種情況下,真正獲益的只有1個人。為了這1個人,另外99個化療就做的很冤枉了。

需要說明的是,早、中、晚期只是一種通俗的說法,醫學上肺癌的分期可以分為I、II、III、IV期,我們所說的不用化療的早期患者,指的是I期患者,也就是腫瘤比較小(小於3cm),沒有侵犯到胸膜、沒有侵犯主支氣管、沒有淋巴結轉移,也沒有遠處的器官轉移的這部分患者。

所以,肺癌的治療關鍵還在於發現的早晚,發現的越早,分期越早,治癒率越高,一旦發現較晚,需要做化療,也就意味著復發風險就較高了。


深藍醫生


肺腺癌是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類型,大約佔其45%左右,以TNM分期法評估為Ⅰ期、Ⅱ期、ⅢA 期的腫瘤都有可能手術治療,而ⅠA期術後不做輔助化療,ⅠB期術後輔助化療存在一定的爭議,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也都知道手術是局部治療方式,刀再怎麼鋒利也只能切除了腫瘤及周圍的淋巴結,對於有可能潛在遠處的癌細胞無能為力,也就是術後輔助化療的意義所在,簡單地說化療是清掃腫瘤的殘餘勢力。

目前常用的檢查手段,發現腫瘤直徑多是幾毫米以上,檢查沒發現會是什麼情況呢?沒有、或者有“微轉移”的情況都可能,只能是分期越早、腫瘤越小“微轉移”的幾率越小,或者越少。

派出同樣的戰鬥部隊,而敵人數量多少決定我們的付出是否“划算”?若只有個別敵人,飛機、大炮去了很多肯定划不來!和化療一樣,全身癌細胞“不多”,都一樣的化療藥物,划算麼?

少量癌細胞不做化療還有“天然”的對抗力量,人體免疫系統!健康者一般依靠自身免疫力即可清除10^6個癌細胞形成的腫瘤,所以少量癌細胞理論上也用不著輔助化療。

化療存在兩個很大的弊端,一是毒副反應大多都很大,不能無限制加大化療強度,二是有效率不高,不是所有人化療都有作用,這樣就迫使我們化療時需要考慮獲益有多少?怎麼才能獲益最大化、而損傷最小化?

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根據病人各種生存時間(無疾病生存期、無進展生存期、總生存期等等)以及生活質量為標準,大多數獲益的治療方法就是推薦的方法,也就有了ⅠA期肺腺癌術後不需要化療!

而ⅠB期肺腺癌術後各種臨床研究有“衝突”,輔助化療有爭議,有部分專家認為不用化療,另有人認為具有復發高危因素者,比如腫瘤有脈管/神經侵犯、組織低分化、手術切除範圍小等情況,需要“考慮”輔助化療,推薦級別並不強烈。若年輕、身體狀況好的ⅠB期病人,不妨“考慮”一下了。

肺腺癌早期常常指的就是Ⅰ期,科學抗癌,以求好的結果。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今天在醫院遇到兩個早期肺癌患者,都手術了,都沒做任何後續治療,幾年以後都轉移了。一下子從早期變成了晚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