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血液並非全是紅色,決定血液顏色的“神祕因子”究竟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不小心擦破手指或其它部位時,鮮紅色的血液流出來。除此之外,我們平時常吃的雞、鴨、鵝、豬、牛、羊的血液中也是紅色的,這就給人們傳遞了一種動物血全都是紅色的錯誤信息,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自然之大,無奇不有,生物血液的顏色也可謂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除了最常見的紅色外,還有青色的、藍色的、綠色的,甚至是透明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下。

生物血液並非全是紅色,決定血液顏色的“神秘因子”究竟是什麼?

血液中紅細胞

神奇的藍血動物——鱟

鱟是一種海洋底棲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但惟獨鱟歷經從4億多年,至今仍保留著其原始而古老的樣貌,因此鱟也有“活化石”之稱。

鱟不止樣貌奇怪,其體內還流淌著獨一無二的藍血,這種血液中含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凝血蛋白,一旦遇到細菌或毒素會呈現反應。利用這種特殊反應,對鱟血進行特殊處理後,可製成一種特殊的檢驗試劑--鱟試劑。鱟試劑可以快速、準確地檢測人體內部組織是否收到細菌感染、或用於藥品和食品的毒素汙染監測。也正因為此,鱟血非常珍貴,一公升售價高達1.6萬美元,因此又有“藍金”之稱。


生物血液並非全是紅色,決定血液顏色的“神秘因子”究竟是什麼?

血紅蛋白分子結構

為什麼鱟血呈現藍色?

生物血液的顏色與其中所含的色素蛋白有關,通常哺乳動物是由血液中的鐵(二價鐵)作為“運載工具”,鐵和氧結合後呈紅色,所以血液就呈紅色了。與大多數哺乳動物不同,鱟不是靠鐵來“運輸”氧,而是用銅,由於含銅的蛋白質結合物是藍色,這種蛋白學名為血藍蛋白,這也就是鱟血呈現藍色的根本原因。

生物血液並非全是紅色,決定血液顏色的“神秘因子”究竟是什麼?

血液中血藍蛋白

劇毒的綠血動物——蜥蜴

有些時候,色素蛋白也會被壓制,使動物血液呈現不一樣的顏色。在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生活著一類“怪異”的蜥蜴,雖然它們體內存在的是血紅蛋白,但是全身卻都流淌著綠色的血液,甚至全身的肌肉、舌頭等都被染成了綠色。

生物血液並非全是紅色,決定血液顏色的“神秘因子”究竟是什麼?

綠血石子龍

為什麼蜥蜴血液呈現藍色?

這些蜥蜴血液之所以呈現綠色,是由於它們體內存在著高濃度的膽綠素。膽綠素是一種深綠色的膽汁色素,一旦在生物體內累積過高,就會產生細胞毒性、神經毒性,甚至導致死亡。正常情況下,生物體內的大部分膽綠素會被轉化成膽紅素,然後通過膽汁或腎臟排出體外。

然而這類蜥蜴血液中膽綠素的濃度最高可達1020微摩,這麼高濃度的膽綠素非但沒有對對蜥蜴產生毒害作用,反而增強了其抗感染、抗氧化等潛在功效,有點我們常說的因禍得福。科學家也對這類蜥蜴對膽汁色素毒性的抗性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希望通過相關研究,為醫療界尋找新的療法提供線索。

生物血液並非全是紅色,決定血液顏色的“神秘因子”究竟是什麼?

膽綠素

結語

生物血液顏色受眾多因子的影響,其中最主要是的色素蛋白結合的金屬離子,通常不同色素蛋白結合不同類型及價態的金屬離子,血液便會呈現不同的顏色。

許多甲殼綱動物或軟體動物,因含有結合二價銅離子的血藍蛋白,血液顏色呈現藍色;沙蠶等環節動物血液中,因含有結合二價鐵離子的血綠蛋白,血液顏色呈現綠色;星蟲等動物,因含有結合二價鐵離子的的血褐蛋白,血液乃至全身呈現粉紫色;海鞘綱動物體內,因含有結合釩離子的血釩蛋白,血液呈現翠綠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