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美貌被高估了嗎?

謝謹輝


民國舞臺上,活躍著一大批美麗的精靈,分別有林徽因、陸小曼、張愛玲、郭婉瑩、唐瑛...她們集美貌與氣質於一身,都有著一段傳奇的人生歷程。今天著重介紹的是民國佳人林徽因,她是美女和才氣的完結結合,如同那人間四月天,以最完美的傳奇形象永遠定格在歷史的天空。

1916年,林徽因在培華女子中學開始接受英國貴族式的教育,家庭的優渥,依舊良好的教育,使這位民國佳人與同上學的表姐妹,個個清新脫俗,氣質文雅,談吐得體,這幾位名媛身著五四時代女學生的改良裝,在北京最好的一家照相館拍下這張老照片,令人驚豔。

1920年,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以“國際聯盟中國協會”成員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歐洲考察,這次長旅,林徽因隨父親同遊,林長民給女兒的信中則寫道,“…要汝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近我身領悟我胸懷;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和能力…”

林徽因先後就讀於倫敦聖瑪利亞女子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州美術學院,後成為中國古建族研究的奠基者之一。這位民國佳人在國外的時候,與浪漫詩人徐志摩相識,林徽因素色的白裙隨風而舞,靈動的大眼睛,典雅的氣質,令徐志摩一見傾心,甚至為了佳人與原配妻子張幼儀離婚。

林徽因不僅美貌無雙,才華橫溢,她還是一位理智的名媛,談及與徐志摩的感情時道,“徐志摩當時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並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樣一個人。”1924年6月,林徽因與梁啟超的長子梁思成,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他們相同的興趣愛好,讓兩人的感情有了質的飛躍。

1927年夏天,林徽因從美術學院畢業後,又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半年。 1928年春天,林徽因同梁思成結婚。當時梁思成問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後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回應,“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

林徽因嫁給梁思成後,她出眾的才華與美麗令學界泰斗金嶽霖傾心,他曾做一副對聯誇林徽因,“樑上君子,林下美人。”可以說,若沒有林徽因,梁思成也不會成為著名的建築學家;若沒有林徽因,金嶽霖的精神生活則會百無聊賴,寂寞孤苦。

實際上,林徽因是一位有福氣的名媛,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1955年4月1日清晨,林徽因在經過長達十五年的與疾病的頑強鬥爭後,與世長辭,年僅五十一歲。在其追悼會上,金嶽霖為林徽因寫了著名的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螞蟻傳統文化


我是一名教師,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表明我的觀點:林徽因的美貌沒有被高估。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漢族,福建閩縣(福州)人,出生於浙江杭州。中國著名女建築師、詩人和作家。出生江南的林徽因,氣質出塵,容貌清麗,宛如世紀之前的精靈,她不但是出了名的才女,而且非常漂亮。冰心曾這樣感嘆“她很美麗,很有才氣”,林語堂也曾稱讚林徽因說:“她用驚豔二字形容還不足。”

小時候的林徽因,面龐清秀,小巧玲瓏,聰明伶俐,懂事乖巧,深得祖父母以及父親的喜愛;少女時代的林徽因,婷婷玉立,身材玲瓏,美的像從畫裡走出來的一樣;16歲的她,出落得如一朵纖塵不染的花兒,曼妙無比。這時候,她與父親遊歷歐洲,拓展社交,增長見識,真正開始成長為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子,令人傾慕;24歲的林徽因,已為人妻。這時候她身上散發出來的,是一種知性、優雅的美。

1937年日軍侵華,林徽因一家淪為戰爭難民,在炮火中倉皇離開北平,輾轉多地,開始了長達九年的流亡生活。

那時兒子五歲,女兒八歲。

在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的逃亡生活中,林徽因仍然不忘給孩子們



進行文學薰陶。沒有書讀的時候,就讀自己以前的舊詩文。

“日寇來了怎麼辦?”

“門外不就是揚子江麼?”

抗日戰爭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剛烈的林徽因,一個不向外寇屈服的中國人,一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美;流亡的日子在雲南終結,他們安置了下來,林徽因在艱苦條件下依然努力把破破爛爛的小屋精心裝飾了起來,鋪上粗木地板,裝上壁爐,在角落裡簡單佈置了書架,木凳上鋪一些飾布,陶土罐裡插上大把的野菊花,整個小屋煥然一新。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女子。一種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美。

美豔如花的林徽因驚豔了時光。卓越的成就亦千古留存。


李白桃紅


是你,是花,是夢,

打這兒過,

此刻象風搖動著我。

——林徽因《你是人間四月天》。

讀完這首幽婉唯美的《四月天》,欣賞林徽音這幅清純柔美的相片,你還會說,林徽音的美貌被高估了嗎?

林徽因出生在福建閔侯望族林家,祖父與康有為同科,父親長民及叔叔尹民、覺民皆當時名流,林覺民作為革命先驅,臨行前所做的《與妻書》家喻戶曉。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徽因學貫東西,才華出眾。再加上她生有帶著高貴氣質的容顏,時光無法消蝕的美麗,被譽為“民國女神”。

可是,為什麼總有一些人以世俗的眼光去挑剔、汙損她,給她的美貌染上一層緋色呢?

我覺得從主觀上來講,應該是女人妒忌心理和男人的葡萄心態。做為“”民國女神”,林徽因集家庭、相貌、品性、才氣、愛情等為一身,自然令一些識文斷字女士的妒忌,就免不了製造些負面形象詆譭。而一些男士們則羨慕梁思成的運氣之外,吃不上葡萄就開始數落葡萄的酸吧!

客觀原因。林徽因先是被徐志摩瘋狂追求,以至徐志摩為她而意外殞命。後又來個金嶽霖不離不捨,終身未婚。

可他們不會理解,林徽因冰雪聰明的智慧裡,有著傳統薰陶下的執著信念。她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保持著恬淡適可的異性間距,呵護著一份份超凡脫俗的友情。

更讓他們不知道的是,在林徽因光鮮靚麗的背後,她有著怎樣的付出和做過多大的貢獻。

為了愛和信仰,她毅然放棄了自己喜歡的專業,跟隨丈夫從事了建築事業。她不顧疾病纏身,與丈夫在窮鄉僻壤,荒寺古廟為祖國的古建保護與傳承費盡心血。她漚心瀝血,為新中國的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圖樣。她為了景泰藍的搶救工作殫精竭慮,為了保護文物而四處奔走,直至生命最後一息。

所以我要說,林徽因之美,不僅是容顏之美,還有藝術之美,氣質之美,品性之美,更有勞動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