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的功績不輸唐太宗,為何被後人罵作昏君?司馬光一句話道破

隋煬帝,從他的諡號來看,其個人的歷史評價很低。在民間,隋煬帝楊廣更是昏君中的代表人物,從而被各種野史隨意抹黑。

而反觀唐太宗,這個隋煬帝名義上的表侄,卻是一代赫赫有名的一代明主。正所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的歷史形象,幾乎都是一片讚揚之詞。

隋煬帝的功績不輸唐太宗,為何被後人罵作昏君?司馬光一句話道破

近年來,隨著歷史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學者為隋煬帝翻案。他們都指出:歷代文人在評價隋煬帝楊廣的功過是非時,總喜歡站在亡國之君的角度來評說。這種方式,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實際上,從正史角度出發,隋煬帝與李世民的功過,甚至可以大概相同。李世民的很多豐功偉業,其實是隋煬帝時開始的而隋煬帝身上經歷過的不少荒唐事兒,李世民也絲毫不落下風,甚至猶有過之。

隋煬帝的功績不輸唐太宗,為何被後人罵作昏君?司馬光一句話道破

隋煬帝之所以為人詬病,其個人缺點當然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就是弒親、好色與濫用民力。

子楊勇、老皇楊堅,都是直接或間接死於楊廣之手;但可別忘了,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也同樣殺死了李建成與李元吉,並誅滅兩個兄弟的滿門,順手還軟禁了高祖李淵。

隋煬帝的功績不輸唐太宗,為何被後人罵作昏君?司馬光一句話道破

再說說好色。自古以來,英雄難過美人關。而據相關史料記載,楊廣對於女色可沒有完全痴迷。他本人最愛做的,還是治理國家,算是比較敬業了。反觀李世民,也曾好女色,還曾將女人、兵器與戰馬稱為平生最愛三件寶貝。

最後是濫用民力。誠然,隋煬帝修建長城、建立寢宮、挖掘大運河、三徵高句麗這些措施,並非全是過錯。就像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經濟,其功在千秋。而後來的李世民,不也曾順著這些措施繼續實行了嗎?就連他征討高句麗,也落得個與眼光一樣的結局: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

隋煬帝的功績不輸唐太宗,為何被後人罵作昏君?司馬光一句話道破

但奇怪的是,隋煬帝與李世民的歷史形象,就是一個天一個地。前者有多昏聵無能,後者便是怎樣英明神武。那麼造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當初有個叫竇靜的官員,當時擔任司農卿,曾有過一段精彩論述:"隋煬帝奢侈重斂,司農非公不可;今天子節儉愛民,公何所用哉!"

很顯然,隋煬帝與李世民的最大差距,在於前者不關心老百姓的生死,而後者卻無比重視民生問題。在歷史上,李世民不止一次強調過:百姓就像是水,國家就像是水上的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隋煬帝的功績不輸唐太宗,為何被後人罵作昏君?司馬光一句話道破

正因如此,李世民在繼位之後,便吸取了隋煬帝的教訓。他注重輕徭薄賦,關心民生問題,不僅很快讓唐代恢復了國力,更是令百姓對他感恩戴德

不難看出,《資治通鑑》看待問題的角度,可謂是一針見血。所以說,當我們在遇到一些歷史疑問時,不妨讀一讀《資治通鑑》,其中犀利而又準確的點評,足以讓我們醍醐灌頂。

因此想要了解一件事情的前因後果,便需要對《資治通鑑》進行精讀、細讀,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不一樣的認識與體會。

但是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吃力的。因此,小編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名為——彩圖全解《資治通鑑》。它採用我們平常最容易理解的表達方式,一一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

隋煬帝的功績不輸唐太宗,為何被後人罵作昏君?司馬光一句話道破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不僅可以讓你學習到古人的偉大智慧,更是可以讓你受益終生!

想要閱讀學習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把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