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魔童降世》

目錄

一、哪吒神話的來源

二、《西遊記》中弒父的哪吒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

三、哪吒 “弒父”情結內涵的昇華

四、《哪吒·魔童降世》新時代父與子的和解

《哪吒·魔童降世》|哪吒神話的解構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具有叛逆精神的神話人物往往具有非凡的魅力和人格的號召力,比那些道貌岸然的神仙更令人喜愛。中國神話的一個特點是神仙的無情無慾化,雖然我們有一個完整的神話譜系,但是幾乎所有的神仙都是沒有情感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四大天王等等,沒有一個有喜怒哀樂,僅僅就像是供奉在廟裡的泥塑一樣。這樣的神話傳說習慣和古希臘的神話體系區別非常大,古希臘的神話人物是人類的投射,具有人類一切的情感,愛情、友情、慾望、嫉妒。不得不說這是中華神話的不足之處。

但是在刻板的神話體系下,卻總有那麼一兩個漏網之魚,沒有受到約束,而充滿著個人化的情感和人情味,那就是哪吒和孫悟空:頑皮、倔強、自由、叛逆、活潑、可愛、正義凌然、人格獨立,充滿著個人英雄主義的魅力,千百年來被人們所喜愛。

哪吒、孫悟空的神話故事實際上富有著深刻的民族意識和歷史內涵,今天筆者來剖析一下哪吒這個人物是如何體現我們的民族意識和背後的歷史邏輯的。

一、哪吒神話的來源

《哪吒·魔童降世》|哪吒神話的解構

太子一般是帝王的兒子,哪吒又不是玉皇大帝的兒子,但是為什麼被稱為三太子呢?這就要從哪吒最開始的傳說起源說起了。

有一本佛教經典叫《毗沙門天王儀軌》,其中記載了哪吒的來源:“天王第三子哪吒太子,捧塔常隨天王。

哪吒本來是佛教神話中毗沙門天王的第三個兒子,所以被稱為三太子。因為他爹真的是天王,他是當之無愧的印度太子。這三太子的稱呼正是為哪吒從佛教神仙演化為中國本土神仙留下了痕跡。

哪吒從佛教傳入中國之後被我們中國人本土化了,道教將其納入了中國本土神話體系中,明代有一本《三教搜神大全》記載了一個完整的哪吒神話故事:

“哪吒本來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大羅金仙,三頭八臂,脫胎轉世為李靖的兒子,在東海洗澡,和龍王打起來了,殺了九條龍。父親很生氣,所以哪吒割肉削骨還給他爹,解除了父子關係。它的魂魄跑到如來佛祖跟前,佛祖用蓮花給他做了身體。

後來降魔除妖,打敗了牛魔王、獅魔王大象魔王、馬頭魔王、吞世界魔王、鬼子母魔王、九頭魔王(九頭蟲)、赤猴(花果山的孫大聖)。降魔有功,玉皇大帝封之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

這裡我們的小哪吒就成了玉皇大帝的手下的一員戰將,開始被中國的神話體系收編了,但是因為是從佛教傳過來的,所以如來佛祖也出來打了個醬油。

在這個故事裡面哪吒打敗了牛魔王,後來的《西遊記》中孫悟空和牛魔王打的天昏地暗都沒辦法,最後哪吒出面才降服了他,是有歷史依據的呢。看來《西遊記》的作者還真不是瞎編亂造。而且《西遊記》裡面的妖怪:青獅、白象、九頭蟲、孫悟空/六耳獼猴都已經出現在了這個哪吒為主角的故事體系中。

從這個故事開始,我們發現一件事情:哪吒開始和他的父親產生衝突了,衝突的最高級別是割肉削骨斷絕父子關係。

二、《西遊記》中弒父的哪吒與中國人的“俄狄浦斯情結”

《西遊記》中第一次提到了哪吒弒父的事情: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

《哪吒·魔童降世》|哪吒神話的解構

從《西遊記》故事中我們看到哪吒割肉削骨的情節有,如來佛祖救他的情節也有,降服妖魔的情節也有。最重要的是多了一個殺李靖的情節。

此處需要劃重點:在中國的幾乎所有歷史、神話書中,從未有一個像哪吒這樣公然要殺父卻被世人所同情所原諒的人物。作者無疑是對哪吒充滿同情的。

筆者以為,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在文學作品中對於弒父情結(俄狄浦斯情結)的意識覺醒和公然表露!

這也正是《西遊記》中哪吒成為經典,從而超越其他神話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沒有這個弒父的哪吒,那麼哪吒故事,就像別的神話人物一樣,無趣、雷同,幾乎任何神話人物是在人間立下大功最後封神成仙。哪吒和他們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因為這個弒父,哪吒遠遠高出於其他的神話人物。

三、哪吒 “弒父”情結內涵的昇華

《哪吒·魔童降世》|哪吒神話的解構

中國自古以來在君權、父親關係主導的宗法制度下,所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樣的等級尊卑有序的倫理關係主導著從政治到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人內心中對於父親的憎恨超越是被抑制的,一方面害怕父親,一方面又想要超越父親,繼承父親的一切權力。而這樣一種父子對立的心理學中被稱為俄狄浦斯情結的潛意識,在明朝的《西遊記》中被哪吒這個人物所詮釋表現了出來。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想到這個哪吒追殺父親的故事情結時候是如何的具有叛逆精神!

要看看為什麼是明朝,為什麼是明朝哪吒神話中才加入了這個弒父故事。

那個時候,恰恰是中國宋明理學束縛人們最嚴重的時候,也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時候,一方面,民眾在心理層面被封建理學壓抑的無比痛苦,宋明理學要求人們存天理、滅人慾。一方面,在市民經濟的發展下,生活中卻需要釋放自己的慾望,所以那時候會有《金瓶梅》的出現,對於情慾的渴望。所謂壓制的越嚴重,反抗也越激烈。

而對於幾千年以來在家庭中代表著至高權威的父親的反抗,就由《西遊記》中的哪吒來承擔這個重任了。

哪吒的弒父,象徵文學作品中華夏民族對於家庭中宗法關係的反抗,對於整個宋明理學體系對人性壓抑的反抗到了最激烈的程度。

可惜的是,哪吒的反抗最後失敗了,由於父親背後站著的是整個神仙體制,他們用玲瓏寶塔鎮壓了哪吒,就像觀音菩薩用緊箍咒束縛住孫悟空一樣。但是,哪吒的反抗之心,卻從未磨滅,李靖從來不敢放下他的寶塔。

四、《哪吒·魔童降世》:新時代父與子的和解

《哪吒·魔童降世》|哪吒神話的解構

電影《哪吒·魔童降世》塑造了一個雖然嚴厲卻愛子的父親形象,哪吒故事在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到了明朝達到叛逆的最高端,終於在2019年的現代,哪吒與父親和解了,父親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拯救哪吒,這正是現代社會新型的父子關係的和解的象徵。中國的家庭中父子關係永遠是生硬的,父親從不會表露對兒子的愛,但是實際上父親確實深沉的愛著自己的兒子。新型的父子關係下需要父與子的和解,所以最後哪吒希望能和父親踢毽子。我們普通人也希望能和那個嚴厲的父親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