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之記敘文閱讀的三大考向---句子理解句子賞析句段的作用


中考語文之記敘文閱讀的三大考向---句子理解句子賞析句段的作用


記敘文閱讀三大考試方向:考向一----句子理解 考向二----句子賞析 考向三----句段的作用

(一)考向一 句子理解/理解句子含義

1.所謂理解句子含義,一般是指句子的表層含義和句子的深層含義(語境意思)。

聯繫上下文語境,不能斷章取義 “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篇歸一旨”,合理推斷詞句含義。

2.常見題型: ①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下面句子。

② 結合上文,體會文中劃線句子的含意。

③揣摩文中畫線的句子, 說說它的深層含義。

3. 溫故知新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

①談一談你對“我就知道,我們之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的理解。

(《故鄉》)

關鍵詞: 我們 厚障壁 可悲

理解:我知道我和閏土之間有了很深的隔膜,受封建等級觀念的影響,閏土已不再和我以“哥弟”相稱,我感到十分悲哀。(3分)

② 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魯迅《故鄉》

文中劃線的詞“看不見的高牆”的含義是什麼?

比喻人與人之間的隔膜。

③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劃線句子如何理解?

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希望的有無取決於實踐,只是空有希望而不去奮鬥,希望就無所謂有.有了希望併為之奮鬥去實踐,希望就無謂無了.表達了作者渴望改造舊社、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信心。

4.中考常設題的句子類型:

描寫人物言行,揭示內心、表現情感的句子

揭示文章主旨,蘊含哲理、言簡意豐的句子

運用修辭手法,表達形象、含蓄委婉的句子

5.歸納 理解句子的含義解題思路

一標:在原文中標明問題出處

二抓:抓關鍵詞語: 重點 ------代詞、名詞\形容詞、動詞\ 運用了修辭的詞語,多指比喻、比擬、借代、反語、反覆 具體解釋“為什麼”並還原本意

三聯繫:聯繫語境 聯繫主旨 聯繫生活實際

四組織:將疏通好的句子,用流暢的語言表達

6.理解重要句子的含義,有以下方法可循:

(1)、通讀全文,把握主旨(2)、咬文嚼字,以點帶面

(3)、藉助修辭,揭示寓意(4)、聯繫背景,思考意圖

試題研究《杏花如雪》

兩年前的春天,我對面一樓的房子易主。新主人是位四十歲左右的婦女,帶著一個十多歲的女兒。她們孃兒倆住進之後,一天到晚腳不拾閒地忙乎,主要在收拾屋子。上一家的主人有些邋遢,弄得屋子凌亂不堪。收拾完屋子,她們又馬不停蹄地收拾院子。一樓的住戶前面都有一個朝陽的小院,一般人家種些花草或蔬菜,收拾得乾淨利索,既美觀又實用。這個院子卻和屋子一樣凌亂,懶人有懶辦法,為了遮掩屋子的凌亂,搭了木架子,種了一架藤蔓式的植物,不知道叫什麼名字,起碼夏秋兩季綠葉密不透風,從窗臺爬滿房簷,根本看不見屋子的模樣。院子裡,雜草叢生,冬天,幾隻野貓在那裡貓冬。把屋子和院子收拾利索之後,孃兒倆買來了三棵小樹。汽車把樹拉來,工人把樹扛到院裡,和孃兒倆一起把樹種下。正是春天花紅柳綠的時候,小樹的枝葉蔥蘢,綠得格外清新,給小院一下子帶來了春天的氣息。枝葉搖曳在窗前和門前,屋子也顯得神清氣爽。

  幾乎每天下樓,我都會和這孃兒倆打照面。彼此寒暄之後,漸漸熟絡了起來。我問她們這種的是什麼樹?她們告訴我是杏樹。我吃過杏,從來沒見過杏樹。或許見過,但並不認識。我知道杏樹開白花,但梨樹也開白花,山桃最初開出的小花也是白色的。分不清這三種樹,閒聊時候,便好奇地請教她們孃兒倆。

  母親長得有點兒像演員張凱麗,大臉膛,慈眉善目,脾氣柔順,很耐心地告訴我:山桃開花早,這三種樹,山桃最先開。然後,杏花才開;最後,梨花才開。梨花一般要到清明前後才開的。你分清這前後的次序,就好分辨了。女兒性子急,對我說:等明年,春天這三棵杏樹開花了,你看看,不就知道了嘛!母親笑著指責女兒:看你這孩子!哪兒有這麼跟大人說話的。

  我依然好奇,母親怎麼知道這麼多,分得清桃杏梨花的。

  母親對我說:從小在農村長大。原來老家屋前就種著杏樹……女兒搶過母親的話說:是我姥姥種的,種了好多棵,結的大白杏,可好吃呢!母親望著女兒,又笑了起來。

  她們孃兒倆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夏天剛剛到來的時候,來了一輛寶馬小汽車,從車上下來一個男人,像是女孩的父親,幫她們從屋子裡扛出行李等好多東西,鎖上了大門,像是要離開的樣子。

  我很奇怪,剛買了房子,住了才兩個多月,就要走。不住了嗎?那買的房子是為了投資嗎?如果是為了投資,人又不住,一般不會花那麼多錢在房前種樹呀,是為了給房子增值嗎?

  我走過去,問母親:你這是要去哪兒啊?

  母親告訴我:我家住瀋陽,這不,孩子他爸爸來接我們回去了,在這裡住的時間不短了,家裡也需要照顧。

  我又問她:你什麼時候回來呀?她說:明年,明年開春就回來,帶我媽一起回來,買這個房子,就是為了給我媽住的。老太太在農村辛苦一輩子了,我爸爸前不久去世了,就剩下老太太一個人,想讓她到城裡享享福。孩子她爸爸說到瀋陽住,我就對孩子他爸爸說,這些年,你做生意掙了錢,不差這點兒錢,老太太就想去北京,就滿足老太太的願望吧!到時候,我就提前辦了退休手續,讓孩子他爸爸把公司開到北京來,一起陪陪老太太。

  她說著,瞥了一眼站在旁邊的孩子他爸爸,他摟著女兒,偷偷地笑。

  這不,老太太稀罕老家門前的杏樹,我特意先來北京買房,把杏樹順便也種上,明年,老太太來的時候,就能看見杏花開了!

  聽了她的這一番話,我的心裡挺感動,難得有這樣孝順貼心的孩子。當然,也得有錢,如今在北京買一套房,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撐,老太太再美好的願望、女兒再孝敬的心意,都是白搭。還得說了,有錢的主兒多了,也得捨得給老人花錢,老人的願望,才不會是海市蜃樓,空夢一場。

  我不由得衝她,也衝她的男人豎起了大拇哥。

  明年見!她鑽進小車,衝我揮揮手,汽車揚塵而去。第二年的春天,她家門前的三棵杏樹都開花了。別看杏樹長得都不高,開出的花卻密密實實的,非常繁茂。我仔細看杏花,和山桃,和梨花,都是五瓣,都是白色,還是分不清它們,好像它們是一母同生的三胞姊妹。

  可是,這家人都沒有來。杏花落了一地,厚厚一層,潔白如雪。房門還是緊鎖著。

  今年的春天,杏花又開了,又落了一地,潔白如雪。依然沒有看到這家人來。這讓我有些奇怪,怎麼說好了,一連兩年都沒有來呢?也可能是她還遠遠不到退休的年齡,辦不成退休的手續;或者是孩子她爸爸的生意忙,脫不開身。反正房子是先買下了,重頭戲先有了,早一年,晚一年,都不是緊要的事。

  家裡人嘲笑我是閒吃蘿蔔淡操心,人家的老太太來不來的,肯定有人家的原因。可是,只要一想起不僅能夠為自己的母親買下北京那麼貴的房子,還能夠為自己的母親種下鍾情的三棵杏樹,這樣的女人,真不是一般的女人,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做到這樣的。心裡便總有些掛念,真想見見這位怎麼就這麼有福氣的老太太。

  一地杏花,那麼的厚,被風也一點點地吹乾淨了。葉子長出來了,先小後大,先紅後綠,三棵杏樹換裝了,似乎不急了,靜靜地等候著來年春天再開花的時候迎接主人。

  清明到了,梨花一片雪,替班一樣,接替了杏花,用幾乎同樣的容顏裝扮著這個漸行漸遠的春天。對面一樓那座房子還是空著,長滿綠葉的杏樹,寂寞無主,搖曳在門前和窗前。

  清明過後的一個夜晚,我忽然看見對面一樓房子的燈亮了。主人回來了。儘管沒有趕上杏花盛開,畢竟還是回來了。忽然,心裡高興起來,為那個孝順的女人,為那個從未見過面的老太太。

  第二天上午,我在院子裡看見了那個女人,觸目驚心的是,她的臂膀上戴著黑紗。問起來才知道,去年春天要來北京的時候,老太太查出了病,住進了醫院,盼望著老太太病好,卻沒有想到老太太沒有熬過去年的冬天。今年清明,把母親的骨灰埋葬在老家,祭掃之後,她就一個人來到北京。

  她有些傷感地告訴我,這次來北京,是要把房子賣了。母親不來住了,房子沒有意義了。

  房子賣了,三棵杏樹還在。每年的春天,還會花開一片如雪。

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文章的結尾句“房子賣了,三顆杏樹還在。每年的春天,還會花開一片如雪”的理解。

參考答案:老太太雖然沒有住進開滿杏花的房子,但是文中“母親”的孝心並沒有隨著房子的易主而消失,代表孝心的三棵杏樹永遠留在了院子裡,留給了房子的下一位主人,也將孝心傳承給了房子的下一位主人,表達 了作者對文中“母親”的讚頌。

考向二 句子賞析

題型:1.賞析文中畫線句子。

2.試從描寫或修辭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進行具體分析。

3.文章A、B 兩處畫線語句寫得很精彩,請任選一處簡要賞析。

方法指導:1.抓關鍵詞語賞析句子。 2.從修辭角度賞析句子。

3.從描寫角度賞析句子 4.從表現手法角度賞析句子。

5.從句式特點角度賞析句子。6.把握內容及思想情感。

試題研究《瓦》:

當炊煙蜿蜒爬上房瓦時,我已不再覺得那是簡單的瓦,瓦在椽上安身立命,那時候,瓦像一個樸素的美人,靜靜地躺在房簷上,等待夕陽給它化一個美美的妝。

夕陽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總是能恰如其分地給大地上的屋子塗染色彩。傍晚,褐黑的瓦身上,像渡了一層金光,變得靈動起來。捏一片黑瓦在手裡,沉甸甸的,瓦不光是黑泥混合的薄片,而是遮風避雨的物具。在太陽下,這些物具帶有靈性。

在農村,老房子都是瓦屋,牆基泥土打製,屋頂黑瓦吊頂,每當雨水傾瀉而下,人在屋子裡能聽到“彭、彭”的敲打聲。那聲音極好聽,夏天的晚上,這樣的聲音更加明顯,我很多時候就是枕著雨打瓦的聲兒睡著的。

大了大了,家家建了樓房,都是水泥澆灌而成,瓦屋漸漸少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人對瓦房的懷念油然而生。人成長到一定年紀,總會對過去的東西念念不忘。回不去的童年,人只能在安靜的夜晚,一個人伏案寫作,浸潤其中,讓文字帶你重新住一次瓦屋。在夏天的雨夜,聽瓦溝裡潺潺的流水聲。

瓦上房時是黑的,尾隨歲月的更迭,風吹雨打太陽曬,屋舍瓦楞上長滿綠茸茸的青苔,經年累月,瓦終究還是變了顏色,成了清幽幽的青瓦,猛地一看,像刷了一層油漆。瓦一生究竟要經歷多少次雨水的洗刷才算夠?就像人,一生究竟要承受多少磨難才算夠呢?時間不會放過任何事物,包括人。歲月的吻痕總是願意爬附在屋瓦上,把它侵蝕,讓它慢慢變老。從遠處看,房子像一本讀不完的書,瓦就一頁一頁地蓋在楞條上,一塊跟著一塊,井然有序,只有這樣,雨才不會滴漏。

炊煙在鄉村是常客,當炊煙飄上去蹲在瓦上,瓦便活了。瓦有了呼吸,雨水就進不來,一年四季,不用愁房子漏雨。瓦房是最好住的,雖然看起來不美,但是實用,典型的冬暖夏涼。

晚上,當月兒從雲層溢出來滴落在瓦上,瓦就是天空,瓦又得到一次重生。我躺在床上看著瓦頂,有時能聽見月光落在瓦上的聲音,潤生生的。月光洞穿瓦,一直飄下來,落進夢裡。

炊煙總是和瓦聯繫在一起,不僅顏色相像,帶給人的感覺也是幾乎一致,於時光深處,延伸出家鄉的溫暖,延伸出母親的愛。

童年的夢中,那滴滴答答、淅淅瀝瀝的雨聲,常常是從長著瓦楞草的深深的瓦溝裡流下而順屋沿滴落的。今夜雨從瓦上起,雨筆直的下了一夜,打在窗臺遮陽的瓦楞上,緊一陣、慢一陣,撩起人無盡的思緒。我還清晰記得,小時候經常爬到瓦楞上坐著吹風曬太陽,潔白的鴿子扇著翅膀在我眼前飛來飛去,十分歡快。有時候,我會站在瓦楞上撒尿,母親看見了,劈頭蓋臉一通罵,我便嚇得溜下房頂。這也正應了那句民間流傳的古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看來,不無道理。在鄉間,人對住宅是十分尊敬的,對瓦也是十分敬畏的,首先那些瓦是人混合厚重的泥一片一片燒製而成,裡面有燒瓦人的汗水和心血,帶有地氣;其次,瓦為人遮風避雨,帶給人溫暖。晚上沒事就躺在屋頂賞月亮,好幾次被突然襲擊的雨打溼。天晴時,人躺在屋頂,或者直立在上面行走,嘴裡咀嚼一根瓦溝長出來的甜茅草,目光越過村莊,與流轉變換的白雲一起打發時光。那一時段,是人生極為愜意的時候了。

鄉下誰家生小孩取名字時,都得在瓦上置兩個雞蛋,掛兩根紅線,在紅線中間寫上一個大大的“王”,找一條舒緩的溪流,讓瓦順著河流飄走。在鄉村,一片瓦就是一片天空。因為有了瓦才有了房子,有了房子,農民才有了家。而那些鍛造瓦的人,也是依靠瓦存活。

賞析文中劃線句子:歲月的吻痕總是願意爬附在屋瓦把它侵蝕,讓它慢慢變老。

參考答案: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歲月的更迭使瓦受到侵蝕,表現出作者對瓦的懷念,對瓦被侵蝕的傷感,以及想挽留而不可得的惋惜之情。


考向三 句段 的作用

題型:1.文中畫線句對.....進行了具體描述,這在行文結構中有何作用?

2.第幾段在文中有作用?請簡要分析。

方法指導:1.根據句段的位置分析句段的作用。一般情況下,文章開頭的句子或段落起到總領全文,引起下文的作用;結尾的段落一般起到總結全文,深化主旨的作用;而在文章中間部分的句段的作用則有預設伏筆、承上啟下、照應上文的作用。

(1)句段在開頭:結構上...... 內容上.....

(2)句段在中間:結構上...... 內容上.....

(3)句段在結尾:結構上...... 內容上.....

2.根據句段所採用的表達方式。運用記敘或描寫的句段的作用是交代故事內容,使筆下的人物或情節更加形象、完整;運用抒情或議論的句段則是為了表達強烈的感情或表明自己的觀點,常常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要把在內容和結構上的作用綜合起來分析。

例如,《背影》的結尾“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一句,它既回扣了題目,和開頭形成呼應(結構上),也寫出了父愛在作者心目中留下的印象之深,表達了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內容上)。

題型2:根據提示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或段落。答題指導:根據題幹中所提供的關鍵詞,明確命題者的意圖,然後結合選文內容進行仔細地推敲,然後從中找到相應的語句或段落。

題型3:根據上下文之間的關係補寫出恰當的內容。

答題技巧:(1)在熟讀文章的基礎上,對上下文的內,容理解到位,使所補寫的句子與上下文連貫,符合文章的原意;(2)對文段的概括要做到全面、準確,所補寫的句子能與文段相對應;(3)注意語言的表達形式,按照上句或下句修辭與結構去寫,做到語言流暢,語意明確

2根據句段的不同特點分析句子的作用。(1)詩句(2)名人名言(3)諺語(4)俗語(5)流行歌曲

統編七下《鄧稼先》“思考探究: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五部分,想一想:這部分開頭引用《弔古戰場文》,有什麼作用?結尾處又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表達了怎樣 的情感?

引用《弔古戰場文》,表現了自然環境的惡劣,說明鄧稼先工作條件的艱苦 , 同時把讀者引入中國歷史的深處,增加了文章的厚重感。

結尾處引用兒時學到的“'五四'時代的一首歌”,說明了鄧稼先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兒,讚揚了他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