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之文學文化常識練習題

中考語文之文學文化常識練習題


1.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是語錄體,《左傳》《戰國策》《史記》分別是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史書。

B.“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七十歲。

C.魯迅說過,對比是認識事物的好法子。小說《孔乙己》《故鄉》和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都讓我們領略了對比藝術的高妙。

D.契訶夫的《變色龍》以辛辣的筆調刻畫了奧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臉。

2.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被魯迅評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其作者是西漢偉大的歷史學家、文學獎司馬遷。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和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都側重表達了詩人對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處處洋溢著對大好春光的欣賞、讚美之情。

C.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都是我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有登高望遠,賞菊吟詩,遍插茱萸的習俗。

D.俗語“裡外不是人”“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打不相識”“自嘆命薄”出處分別與《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有關。

3.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閏月,農曆中逢閏年所加的一個月,2020年“閏四月”。“清明”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B.《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小說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

C.《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位人物,長坂坡橋頭一聲大吼,嚇得百萬大軍魂飛魄散,他就是粗中有細、勇而有謀的李逵。

D.《我的叔叔于勒》《變色龍》的作者分別是莫泊桑、契訶夫。

4.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被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麗絲,《范進中舉》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訶夫筆下的奧楚蔑洛夫一樣具有“變色龍”的特點。

C.《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錢塘湖春行》《記承天寺夜遊》的作者蘇軾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號東坡居士,後人稱之為“蘇東坡”。

D.在人際交往中,我們要儘量做到用語得體。比如,初次見面用“久仰”,好久不見用“久違”,中途先走叫“失陪”。

5.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公曆4月5日前後為清明節,在二十四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只有清明。

B.《巴黎聖母院》《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別是雨果、高爾基。

C.《簡愛》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稱敘述,用真摯的情感、細膩的筆觸成功地塑造了簡愛這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卻富於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風煙望五津”“後遂無問津者”兩句中的“津”的本義都是指渡口。

6.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第一部國別體通史。宋神宗認為它“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於是定名。

B.《桃花源記》借虛構的故事寄託社會理想,作者是東晉詩人陶淵明的作品。

C.我們日常讀書、看報,有時會見到“子曰詩云”這樣的字眼,其中“子”指孔子,“詩”指《詩經》。

D.在古代,“江”指長江,“河”指黃河,今天的“江”“河”則泛指河流。

7.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單指名。字是男子舉行加冠時取字,女子舉行笄禮時取字。名與字有的含義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有的含義相反,如韓愈字退之;有的由此及彼,於聯想中識雅趣。如關羽,字雲長。

B.世界三大三篇小說巨匠是契訶夫、莫泊桑、歐·亨利;“元曲四大家”是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

C.《岳陽樓記》《我用殘損的手掌》《皇帝的新裝》的作者分別是范仲淹、戴望舒、安徒生。

D.《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演義》合稱“前四史”。

8.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書法學習中經常提到的文房四寶是:筆、墨、紙、硯。“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B.“門庭若市”“水落石出”“捨生取義”分別出自《送東陽馬生序》《醉翁亭記》《魚我所欲也》。

C.《曹劌論戰》《醉翁亭記》《濟南的冬天》的作者分別是左丘明、歐陽修、老舍。

D.中國文化歷史中的“史聖”“書聖”“詩聖”分別指司馬遷、王羲之、杜甫。

9.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五經》指的是《詩》《書》《論語》《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經典著作。

B.鄉、閭在古代各指一種行政區域名,合在一起還可以泛指家鄉故里、父老鄉親。

C.《愛蓮說》《吶喊》《變色龍》作者分別是周敦頤、魯迅、契訶夫。

D.“記”“表”“說”“銘”“ 序”都是古代文體的名稱,其中“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

10.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中國文化中,有許多與“三”有關的稱謂,如“三皇五帝”“三秦”“歲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歲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絲竹”指音樂;“桑麻”泛指農作物或農事。社稷是國家的別稱;令尊、令堂、老朽都是對別人的尊稱。

C.“銘”“說”“記”“表”“書”“敘”都是古代的一種文體。

D.周敦頤《愛蓮說》中寫道“蓮,花之君子者也。”但人們常說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蘭、竹、菊。

11.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文房四寶指的是筆、墨、紙、硯;漢字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逐漸形成了“漢字七體”,即: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B.成語“高山流水”“入木三分”“專心致志”“八面玲瓏”其本義分別與繪畫、書法、音樂、建築有關。

C.生旦淨末醜是戲曲的主要行當.崑劇稱為“中國戲曲之母”,京劇被稱為“東方歌劇”。

D.《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和契訶夫筆下的奧楚蔑洛夫一樣具有“變色龍”的特點。

12.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X”)。

①周敦頤《愛蓮說》中寫到“蓮,花之君子者也。”但人們常說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蘭、竹、菊。( )

②古代有“月相紀日法”,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中的,“既望”指農曆十五日。( )

13.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X”)。

①古人將一夜從19點開始分為五更,每更一個時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點前後。( )

②古代制竹簡以火烤竹去溼,颳去竹青部分便於書寫和防蛀,稱為“汗青”或“殺青”。後來“汗青”指“史冊”,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殺青”現多指影視作品前期拍攝完成。( )

14.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X”)。

①古代有許多表示敬稱的特定字詞,例如“惠”用於對方對待自己的行為動作。如“惠存”“惠贈”;“貴”用於與對方有關的事物,如“貴幹”“貴庚”。( )

②古代平民通常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稱為“布衣”。( )

15.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漢語中常用“烽煙”代戰爭,“桃李”代學生。

B.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古代“書”“銘”“說”“記”“序”“表”“傳”等多種文體,它們體現了古人表情達意的不同方式。

C.對聯是漢語特有的文學形式,具有字數相等、詞性相對、結構相應、意義相關等特徵,對聯通常用毛筆豎寫,貼掛時,上聯居右,下聯居左。

D.《湖心亭看雪》是我國古代描寫杭州風情的著名作品,作者別是張岱,他是明代的作家。

16.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十二生肖作為獨特的民俗現象,不僅被我們的祖先拿來紀年,而且還拿來紀月、紀日、紀時。所以說,“猴年馬月”是有固定的日期的。

B.根據朝代的先後順序我們學過以下名家的優秀詩篇,他們分別是:曹操、陶淵明、李賀、辛棄疾、張養浩、龔自珍。

C.豬八戒是《西遊記》中的人物,他性格溫和,憨厚單純,力氣大,但又好吃懶做,愛佔小便宜,後被封為“金身羅漢”,是個被人們喜愛同情的喜劇人物。

D.《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左傳》是一部編年體史書,《史記》是一部紀傳體史書。

17.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我國古代的人往往都有名、字、號。幼年時取的是名,成年後取的是字,名和字均由父親或長輩取定;號,又稱別號、表號,往往由自己選取,通常是表示自己的某種志趣。

B.我國古代儒家經典“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尚書》。

C.《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D.《海燕》是高爾基在1901年3月寫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結尾部分,原題“海燕之歌”。

18.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對聯是漢語特有的文學形式,通常用毛筆豎寫,貼掛時,上聯居右,下聯居左。

B.我國古代科舉制度每三年舉行一次全省的考試,叫“鄉試”。鄉試中舉,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亞元”。

C.《簡愛》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稱敘述,用真摯的情感、細膩的筆觸成功地塑造了簡愛這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卻富於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古文中以“說”篇名的,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看法,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如韓愈的《馬說》、周敦頤的《愛蓮說》等。

19.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莫泊桑,法國作家,被稱為短篇小說巨匠,代表作有《項鍊》《羊脂球》等。我們學過他的作品《福樓拜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B.“范進中舉”是吳敬梓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戶、張鄉紳等態度的變化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眾生相。

C.“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這是《傅雷家書》中父親對兒子的諄諄教導。

D.《陳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師表》分別出自《史記》《戰國策》《三國志》。這幾部書既是史學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對後世影響深遠。

20.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X”)。

①《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包括300首古詩。( )

②孟子說過,君子有“三樂”,一是“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二是“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

21.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X”)。

①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中“飛將”指的是李廣。( )

②在古代,人們將樂器分為“絲”與“竹”,分別指絃樂器,其中“竹”指的是彈樂器。( )

22.判斷題(正確的打“√”,錯誤的打“X”)。

①“八百里”是千里馬的名字;“五十弦”泛指各種樂器;社稷是國家的別稱;寡人、足下、愚都是謙稱。( )

②《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 )


參考答案

1.B(B.“花甲”指人六十歲。)

2.B(B.杜甫的《春望》側重抒發詩人觸景傷懷、憂國思家的痛苦心情。)

3.C(C.在長坂坡嚇退敵兵的是張飛,李逵是《水滸傳》中的人物。)

4.C(C.《錢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5.B(《我的叔叔于勒》選自法國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

6.A(A.《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7.D(D.《三國演義》是章回體小說,應為《三國志》。)

8.B(B.“門庭若市”應出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9.A(A.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五部儒家經典。)

10.B(B.“老朽”是自稱。)

11.B(B.“高山流水”“專心致志”其本義分別與樂曲、下棋有關。)

12.①√ ②×(“既望”指農曆十六日。)

13.①×(更定,指初更以後,晚上八點左右。) ②√

14.①√ ②√

15.D(D.張岱是清代的作家。)

16.C(C.“金身羅漢”是沙和尚,豬八戒被封為“淨壇使者”。)

17.B(B.“四書”中沒有《尚書》。)

18.B(B.鄉試中舉,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亞元”。)

19.D(《隆中對》出自《三國志》;《出師表》出自《諸葛亮丞相集》。)

20.①×(《詩經》包括305首古詩。) ②√

21.①√ ②×(“竹”指管樂器。)

22.①×(“足下”是對對方的尊稱。) 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