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之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

中考语文之文学文化常识练习题


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

B.“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七十岁。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奖司马迁。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都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的习俗。

D.俗语“里外不是人”“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不打不相识”“自叹命薄”出处分别与《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有关。

3.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闰月,农历中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2020年“闰四月”。“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B.《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位人物,长坂坡桥头一声大吼,吓得百万大军魂飞魄散,他就是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李逵。

D.《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的作者分别是莫泊桑、契诃夫。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曾被誉为“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夫,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钱塘湖春行》《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在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只有清明。

B.《巴黎圣母院》《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分别是雨果、高尔基。

C.《简爱》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称叙述,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却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风烟望五津”“后遂无问津者”两句中的“津”的本义都是指渡口。

6.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

B.《桃花源记》借虚构的故事寄托社会理想,作者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

C.我们日常读书、看报,有时会见到“子曰诗云”这样的字眼,其中“子”指孔子,“诗”指《诗经》。

D.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7.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有名有字。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字是男子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举行笄礼时取字。名与字有的含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有的含义相反,如韩愈字退之;有的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如关羽,字云长。

B.世界三大三篇小说巨匠是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

C.《岳阳楼记》《我用残损的手掌》《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戴望舒、安徒生。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演义》合称“前四史”。

8.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法学习中经常提到的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B.“门庭若市”“水落石出”“舍生取义”分别出自《送东阳马生序》《醉翁亭记》《鱼我所欲也》。

C.《曹刿论战》《醉翁亭记》《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分别是左丘明、欧阳修、老舍。

D.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王羲之、杜甫。

9.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孟子》《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爱莲说》《呐喊》《变色龙》作者分别是周敦颐、鲁迅、契诃夫。

D.“记”“表”“说”“铭”“ 序”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其中“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10.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三秦”“岁寒三友”“三教九流”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丝竹”指音乐;“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社稷是国家的别称;令尊、令堂、老朽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铭”“说”“记”“表”“书”“叙”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道“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11.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汉字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汉字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B.成语“高山流水”“入木三分”“专心致志”“八面玲珑”其本义分别与绘画、书法、音乐、建筑有关。

C.生旦净末丑是戏曲的主要行当.昆剧称为“中国戏曲之母”,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

D.《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1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

②古代有“月相纪日法”,如“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中的,“既望”指农历十五日。( )

1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每更一个时辰,《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一更,即零点前后。( )

②古代制竹简以火烤竹去湿,刮去竹青部分便于书写和防蛀,称为“汗青”或“杀青”。后来“汗青”指“史册”,例如“留取丹心照汗青”;“杀青”现多指影视作品前期拍摄完成。( )

14.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

②古代平民通常都穿麻布衣服,所以称为“布衣”。( )

1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战争,“桃李”代学生。

B.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古代“书”“铭”“说”“记”“序”“表”“传”等多种文体,它们体现了古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方式。

C.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具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意义相关等特征,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代描写杭州风情的著名作品,作者别是张岱,他是明代的作家。

16.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二生肖作为独特的民俗现象,不仅被我们的祖先拿来纪年,而且还拿来纪月、纪日、纪时。所以说,“猴年马月”是有固定的日期的。

B.根据朝代的先后顺序我们学过以下名家的优秀诗篇,他们分别是:曹操、陶渊明、李贺、辛弃疾、张养浩、龚自珍。

C.猪八戒是《西游记》中的人物,他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后被封为“金身罗汉”,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

17.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人往往都有名、字、号。幼年时取的是名,成年后取的是字,名和字均由父亲或长辈取定;号,又称别号、表号,往往由自己选取,通常是表示自己的某种志趣。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海燕之歌”。

18.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B.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

C.《简爱》这一部作品,夏洛蒂•勃朗特以第一人称叙述,用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成功地塑造了简爱这一相貌平平、身份低微却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

D.古文中以“说”篇名的,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看法,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19.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我们学过他的作品《福楼拜的星期天》《我的叔叔于勒》。

B.“范进中举”是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片段,胡屠户、张乡绅等态度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众生相。

C.“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这是《傅雷家书》中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

D.《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出师表》分别出自《史记》《战国策》《三国志》。这几部书既是史学著作,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深远。

20.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包括300首古诗。( )

②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乐”,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飞将”指的是李广。( )

②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与“竹”,分别指弦乐器,其中“竹”指的是弹乐器。( )

2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①“八百里”是千里马的名字;“五十弦”泛指各种乐器;社稷是国家的别称;寡人、足下、愚都是谦称。( )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


参考答案

1.B(B.“花甲”指人六十岁。)

2.B(B.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3.C(C.在长坂坡吓退敌兵的是张飞,李逵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4.C(C.《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

5.B(《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羊脂球》。)

6.A(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7.D(D.《三国演义》是章回体小说,应为《三国志》。)

8.B(B.“门庭若市”应出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A(A.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

10.B(B.“老朽”是自称。)

11.B(B.“高山流水”“专心致志”其本义分别与乐曲、下棋有关。)

12.①√ ②×(“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13.①×(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 ②√

14.①√ ②√

15.D(D.张岱是清代的作家。)

16.C(C.“金身罗汉”是沙和尚,猪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

17.B(B.“四书”中没有《尚书》。)

18.B(B.乡试中举,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

19.D(《隆中对》出自《三国志》;《出师表》出自《诸葛亮丞相集》。)

20.①×(《诗经》包括305首古诗。) ②√

21.①√ ②×(“竹”指管乐器。)

22.①×(“足下”是对对方的尊称。) 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