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問答,從荀子被逐出孔廟到孟子的“性善論”

孟子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在屬性關係上是對立的,但不代表兩個人互相矛盾。孟子與荀子都作為儒學的集大成者,都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提出了自己獨有的見解和主張,其中兩個人分別提出的“性善論”與“性惡論”兩種思想對立性尤為突出,這也為兩人以後在儒家門派中的地位產生了影響。


悟空問答,從荀子被逐出孔廟到孟子的“性善論”


從“性惡論”到荀子被逐出孔廟

荀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倡性惡論,主張人性有惡,否認天賦的道德觀念,強調後天環境和教育對他人的影響。他提出“餓了要吃飯,冷了要取暖,累了要休息”,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的天然屬性,實質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然而這種天然的對物質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禮儀規範相沖突的。他認為人性“人一出生就是為利而來”、“有好色的本性”,如果順其自然,任其發展,就會互相爭利,互相為了滿足慾望而發生戰爭,所以說人性是“惡”,而不是“善”。

眾所周知,韓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入室弟子,也因為他的兩名弟子為法家代表人物,使歷代有部分學者懷疑荀子是否屬於儒家學者,加之“性惡論”的提出與儒家禮儀道德規範相沖突。在明朝嘉靖九年即1530年,荀子被罷祀,被人從孔廟中趕了出去。自此,官方的宣傳中,再沒有了荀子的身影。

悟空問答,從荀子被逐出孔廟到孟子的“性善論”


從提出思想到後世經用

在孟、荀死後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孟子與荀子在儒學上的地位,先後經歷過先荀後孟到先孟後荀的變化。

從戰國末年到漢初,法家思想盛行,而作為荀子弟子的韓非、李斯等人一直是法家思想的主體,在社會影響上,荀子的影響要大於孟子的影響;

兩漢時期,漢家制度也是取各家之長,漢儒思想也是儒法兼備,荀子思想雖然一直備受推崇,但荀孟並稱的格局已經開始;

從南北朝到初唐時期,儒學思想經歷了被玄學替代而衰落,後又興起的過程;

中唐時期,發生了一些思想學者掀起了儒家思想復興運動,提出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可尊為“聖人”者,從此孟子地位開始高於荀子的;

兩宋時期,荀子思想開始受到質疑,理學家們針對荀子性惡說展開激烈批評,但分析來分析去,似乎也找不到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法,似乎這也有道理,那也有道理,但就是無法說服你,眾口紛呶,卻始終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到了明朝時期,荀子終究因為“性惡論”思想及其部分主張,被逐出孔廟。

悟空問答,從荀子被逐出孔廟到孟子的“性善論”


孔廟祭祀就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孔子高高在上,四配、十二哲朝於兩旁,一百多位先賢、先儒受人朝拜,但作為儒學集大成者的荀子卻不知身處何方。發生的這一切,孟荀二位先賢應該是不知道的,哪怕知道又如何呢?聖人提出思想主張,本就是為後世所經用的,後世要傳承,也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它,這有什麼不可呢?看來,這無關二位先賢的矛盾與否。


悟空問答,從荀子被逐出孔廟到孟子的“性善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