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问答,从荀子被逐出孔庙到孟子的“性善论”

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在属性关系上是对立的,但不代表两个人互相矛盾。孟子与荀子都作为儒学的集大成者,都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提出了自己独有的见解和主张,其中两个人分别提出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两种思想对立性尤为突出,这也为两人以后在儒家门派中的地位产生了影响。


悟空问答,从荀子被逐出孔庙到孟子的“性善论”


从“性恶论”到荀子被逐出孔庙

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他人的影响。他提出“饿了要吃饭,冷了要取暖,累了要休息”,这一切的根源就是人的天然属性,实质就是人天然有的抽象的自然生物本能和心理本能。然而这种天然的对物质生活的欲求是和道德礼仪规范相冲突的。他认为人性“人一出生就是为利而来”、“有好色的本性”,如果顺其自然,任其发展,就会互相争利,互相为了满足欲望而发生战争,所以说人性是“恶”,而不是“善”。

众所周知,韩非、李斯都是荀子的入室弟子,也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加之“性恶论”的提出与儒家礼仪道德规范相冲突。在明朝嘉靖九年即1530年,荀子被罢祀,被人从孔庙中赶了出去。自此,官方的宣传中,再没有了荀子的身影。

悟空问答,从荀子被逐出孔庙到孟子的“性善论”


从提出思想到后世经用

在孟、荀死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孟子与荀子在儒学上的地位,先后经历过先荀后孟到先孟后荀的变化。

从战国末年到汉初,法家思想盛行,而作为荀子弟子的韩非、李斯等人一直是法家思想的主体,在社会影响上,荀子的影响要大于孟子的影响;

两汉时期,汉家制度也是取各家之长,汉儒思想也是儒法兼备,荀子思想虽然一直备受推崇,但荀孟并称的格局已经开始;

从南北朝到初唐时期,儒学思想经历了被玄学替代而衰落,后又兴起的过程;

中唐时期,发生了一些思想学者掀起了儒家思想复兴运动,提出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可尊为“圣人”者,从此孟子地位开始高于荀子的;

两宋时期,荀子思想开始受到质疑,理学家们针对荀子性恶说展开激烈批评,但分析来分析去,似乎也找不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似乎这也有道理,那也有道理,但就是无法说服你,众口纷呶,却始终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到了明朝时期,荀子终究因为“性恶论”思想及其部分主张,被逐出孔庙。

悟空问答,从荀子被逐出孔庙到孟子的“性善论”


孔庙祭祀就变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孔子高高在上,四配、十二哲朝于两旁,一百多位先贤、先儒受人朝拜,但作为儒学集大成者的荀子却不知身处何方。发生的这一切,孟荀二位先贤应该是不知道的,哪怕知道又如何呢?圣人提出思想主张,本就是为后世所经用的,后世要传承,也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它,这有什么不可呢?看来,这无关二位先贤的矛盾与否。


悟空问答,从荀子被逐出孔庙到孟子的“性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